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美國大選的免費冰淇淋和咖啡

在香港,如果有人跟你說:「只要投票,你便可以獲贈雪糕和咖啡喔!」我們大概會聯想到某些政黨派米派月餅等問題拉票手法吧,可是這卻是本年度美國總統大選的一些推廣活動。美國著名雪糕廠商Ben & Jerry's推出了投票日到任何門市說出「我已投票」便可以獲贈一個雪糕球的活動,而Starbucks也一樣,只要在任何Starbucks咖啡店跟收銀員表示已投票便可以免費得到一杯中杯裝咖啡。兩間企業也指出,如果沒有投票證明也不打緊,只要說出「我已投票」,他們便相信。這做法若是放在香港甚至大陸,所有人大抵會問相同的問題:這不是跟自己公司倒米嗎?


不少人對「企業公民(Corporate Citizen)」的概念十分陌生。在香港,如果跟人說「一家企業也有她的公民責任」,大部分人只會想到大機構撥款贊助慈善活動,甚至覺得這些捐款只是用作兼具減稅功能的宣傳開支。沒錯,任何改善企業形象的費用也可以理解成宣傳費,分別在於付出這筆款項時,企業的動機是「打廣告」還是「幫助社會」。「企業公民」不局限於捐款等實質的項目上,幫助員工增值、務實地拓展業務、鼓勵員工關心社會課題等等也是。簡單來說,便是以「對社會有益處」作為大前提去經營企業。雷曼事件揭露了不少經紀的私人信件,內容說「希望當這經濟泡沫爆破時我們已賺夠了」;香港的銀行為了業績,要求員工無視市民還款能力推銷信用卡;大陸的食品生產商,為了賺取利潤刻意使用次級的原材料(更遑論使用有害物質)……以上種種,便是跟企業公民意識相違背。你可能認為上述的都是嚴重的例子,但其實「公司拖數」、「隱瞞公司的狀況企圖在合作中獲利」之類,也是有違企業公民責任的做法。一般人認為,做生意一定會「呃呃氹氹」,盡可能擴大己方利益為目的,可是John Nash早已提出了「Nash Equilibrium」(不知道這是什麼的可以看看電影《A Beautiful Mind》首十五分鐘),為了自己的好處傷害了整體的利益,到頭來只會得不償失。當然,這個平衡點十分難以定位,我們更會害怕他人破壞了平衡,結果也是自己蒙受損失,不過如果我們沒有先放棄一點利益,這個平衡便一定不能達致。

Ben & Jerry's和Starbucks這次的活動,雖然絕對有宣傳成分,但確實令美國市民更留意選舉,也協助了美國政府推廣公民意識。香港的企業往往利字當頭,就算肯資助大大小小的慈善活動,亦通常不願意跟政治沾上邊。香港最需要的,不是政府利用納稅人的金錢派糖,而是一顆在賺錢之餘顧念他人、關心社會的心--有學者預言,美國經濟再蕭條也好,因為美國人有著共同目標,有著公民意識,加上教育普及、人才眾多,無論怎樣跌倒總會爬起來,這是其他國家缺乏的完備條件。香港現在只懂說「背靠祖國」,這個曾經叱吒一時的國際金融中心,還想保住這頂虛幻的冠冕多久呢?從十三世紀開始,西方的貿易中心從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倫敦轉移到今天的紐約,華爾街風暴再大,仍沒有人敢斷言美國的經濟體系會崩潰,也沒有人質疑國際貿易中心會從紐約移到另一處;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倫敦沒落後,仍健全地發展,以旅遊、歷史、或國家的首都保住國際大都市的地位。試問香港沒有金融,我們還有什麼?

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美國總統大選雜談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擁護保守主義的共和黨本來大有市場,即使布殊政府多不濟事,麥凱恩仍有望跟民主黨的天之驕子奧巴馬一決雌雄,可是「政治一天也嫌太長」,先有麥凱恩出怪招找來阿拉斯加州長佩林當競選拍檔埋下炸彈,後有金融海嘯把崇尚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概念完全摧毀,麥凱恩的支持率一下子落後了十個百分點,叫人慘不忍睹。不少親共和黨的組織甚至共和黨人倒戈支持奧巴馬,就連新鮮出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也支持他的經濟政策。(題外話:早前香港城市論壇有觀眾發言指香港不應設立最低工資,理由是「以往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支持自由市場理論」--我呸,今天連諾貝爾獎委員會也把榮譽頒了給新凱恩斯學派的支持者,還拿芝加哥學派出來不是自打嘴巴嗎?)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網站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投票活動。我們都知道美國總統選舉是以每個州份計選舉人票作為制度的,人口多的州有較多的選舉人票,只要在該州獲得一半以上的支持便全數獲得,是個十分微妙的選舉制度(所以才會出現戈爾得票率多於布殊也輸掉選舉的怪現象)。美國總統被稱為「世界最有權力的人」,經濟學人雜誌便假設了全球所有人也有投票權,以國家為單位,以人口來換算選舉人票,看看誰人會勝出。至目前為止,選舉情況如下:

http://www.economist.com/vote2008/

8906票對31票,奧巴馬超乎想像地壓倒性大勝!而且,其實傾向支持麥凱恩的國家像古巴和格魯吉亞也只是僅勝十個百分點之內,而奧巴馬則大都以六十至七十個百分點大勝!看來,全球不少民眾受盡了布殊政府的氣焰,麥凱恩可說是生不逢時。

金融海嘯、布殊政府的失敗對麥凱恩來說是非戰之罪,但找佩林來搭檔便是自毀長城。麥凱恩陣營可能想以女州長來吸納支持希拉莉的選民選票,可是,希拉莉和佩林的實力相差太遠了!佩林初出場時還可以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年輕有活力、樣子漂亮,跟年長講求經驗的麥凱恩相輔相成,可以爭取不同層面的支持,像奧巴馬找來外交經驗豐富的拜登一樣,填補自己的不足。不過,路遙知馬力,佩林愈是曝光得多,愈是顯出她對政治的無知。訪問胡言亂語、帶主持遊花園、就連小學生也隨時比她精明。有記者問佩林,作為州長缺乏外交經驗,甚至今年才第一次出國,如何應付副總統的職務?她竟然回答阿拉斯加和俄羅斯只有一水之隔,所以外交不成問題。如果副總統不是在總統無法執行職務時填上空缺的身分,如果美國總統不是擁有發射核彈的權力,我一定支持佩林進入白宮,好讓美國民眾在經濟蕭條下苦中作樂。

美國長壽節目《Saturday Night Live》找來了因為喜劇《30 Rock》人氣急升的演員兼前任節目主編劇Tina Fey回巢,扮成佩林大大挖苦一番。Tina Fey的樣子和佩林相像了八九成,更過癮的是她學足了佩林的小動作,幾可亂真。佩林之前在CBS接受了訪問,內容一片混亂,訪問的記者Katie Couric事後也說「這是很特別的訪問經歷」,《Saturday Night Live》便照版煮碗,拿來好好搞笑一番:


其中最好笑的,是中段竟然一字不漏把原裝的訪問照搬回去,CNN的記者事後評論說:「我實在沒見過,有諷刺劇居然把原裝對白放進去來製造笑點的!」這段短片實在超惹笑,我本來想節錄一兩段,不知不覺卻把整段譯了,不求精準但求好笑,有興趣可以點開來看:

記者:「佩林州長,謝謝你再一次接受我的訪問。」
佩林:「噢,唏……You Know…Sure!」
記者:「你這星期在紐約愉快嗎?」
佩林:「You Know,Katie,很愉快,我先前還不肯定我會呢!紐約當然是自由媒體的發揚地,Todd(注:佩林老公)和孩子們去了中央公園、還有F.A.O. Schwartz玩具店,還有那間怪裡怪氣的進化博物館!」
記者:「聽來這旅程滿成功喔?」
佩林:「我們有過很多有趣的片段呢!舉例說,我有十五或二十次誤會了,以為看到拉登在駕的士!當我知道弄錯了時十分尷尬,但我最失望的是我不是正確的呢!而且,為了增進外交知識,我去了時代廣場看了一部叫《The Bush Doctrine(布殊政策)》的電影--原來它不是談政治的!」(注:我懷疑那其實是The Bush Doctor)
記者:「你第一次去聯合國,有什麼經歷呢?」
佩林:「噢,You Know,真是很奇妙,那兒有很多有趣的人,不過,我真的要說,我感到氣餒,那兒竟然有很多外國人!我可以保證,如果我和麥凱恩當選,我一定會把那兒的職位搶回來到美國人手中!」
記者:(呆)「你遇見的各國領袖,跟你有什麼接觸呢?」
佩林:「他們對我像擁抱那麼熱情--有兩個巴基斯坦人還真的擁抱了我……不過他們真的很歡迎我,有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還有愛爾蘭國王Bono!(注:愛爾蘭樂隊U2主音歌手)」
記者:「在外交政策上,我給你多一個機會,讓你解釋一下你所說的『因為阿拉斯加鄰接俄羅斯所以有外交經驗』。你的意思是?」
佩林:「阿拉斯加和俄羅斯只是相隔一條窄窄的海道……這兒是阿拉斯加,這邊是水,接著,在上面的就是俄羅斯啦!所以我們都在監視著他們。」
記者:「你到底怎辦到?」
佩林:「每天早上,當阿拉斯加人起床,其中一件最早要幹的事便是看看外面有沒有俄羅斯人在閒逛。如果有的話,便會上前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注:阿拉斯加口音),看看他們有沒有合理解釋--如果沒有,我們便有責任說,You Know,『去!回去你們那邊哩!』。」
記者:「麥凱恩參議員為了處理經濟危機,這星期暫停了競選活動。你對七千億救市方案有什麼意見?」
佩林:「就像我對每個美國人說,我們實在反感!我們說『為什麼救房利美房貸美,沒有救我?』不過,最後來說,救市方案就是為了幫助那些關注醫療改革的人而要支撐我們的經濟,去幫助,呃--它一定也跟製造職位空缺有關。而且,有關支撐我們的經濟,讓房利美房貸美回到正軌。還有,於是,醫療改革和減稅和指引消費,因為,奧巴馬,You Know?You Know,我們一定要為美國人附上減稅,還有稅務優惠。還有,在餐廳裡有一元的便宜套餐--這就有幫助了。可是,今天每五個職位裡便有一個在製造職位空缺的傘子下製造,那個,You Know,還有--」(注:這段詞不達意的鬼東西都是出自真正的訪問的!首段更是一字不改!要命!)
記者:(大呆)「請問在伊拉克身上你學到什麼呢?還有,你有什麼具體的方案在海外宣揚民主?」
佩林:「具體上,我們會盡全力去宣揚民主,給予那些想要民主的人!」
記者:「是的,但『具體地』,你會怎樣做?」
佩林:「我們會提倡自由,引入民主觀念和價值,以及打擊那些喜歡恐怖活動的恐怖份子。」
記者:「可是,請再一次--不要反覆引用論點--舉出一項具體措施?」
佩林:(笑)「……」
記者:(再呆)「……」
佩林:(傻笑)「……」
記者:(目瞪口呆)「……」
佩林:「Katie,我想用錦囊!」
記者:「抱歉,你說什麼?」
佩林:「我想打電話問朋友!」
記者:「你沒有任何錦囊。」
佩林:(可愛貌)「噢,這樣子嘛,我遲些再答你!」(注:阿拉斯加口音)
記者:「對不起,佩林太太,我好像覺得當你被迫入死角時,你便變得愈來愈可愛了。這樣說公平嗎?」
佩林:(超可愛貌)「我不知道喲,是嗎?砰~砰~砰~」
記者:「佩林州長,你有什麼東西想說?除了『Live from New York, it's Saturday Night』?」
佩林:「嗯--『LIVE FROM NEW YORK, IT'S SATURDAY NIIIIIIGHTTTTTTT』!!」(注:這節目的招牌開場口號)

最新一集的《Saturday Night Live》更找了真的佩林上去,雖然選民支持下跌,但以娛樂性而言,佩林在這次選舉中可說是一等一的重磅人物呢!

2008年10月12日星期日

Richard Garriott上太空


這是一幀老照片,今天相中人已變成禿頭了。這位老兄是Richard Garriott,這名字未必人人知曉,可是他的綽號在上了年紀的遊戲迷中可謂如雷貫耳--他便是大名鼎鼎的Lord British,著名遊戲《Ultima》的創作者。Lord British於遊戲界,就等同J.R.R.托爾金於奇幻文學、克拉克於科幻、金庸於武俠、許冠傑於香港流行曲一樣,雖然不是第一人,但其地位和影響力卻是遠超於同儕。《Ultima》是古早級的角色扮演遊戲,在1980年開始至1999年共推出了九集,成績斐然,它的線上版本《Ultima Online》亦是MMORPG的先驅之一。Lord British還是遊戲中的角色,是Britannia的統治者(兼替玩家復活補能源之類),所以玩家們都認識這位創作人(雖然大都不知道他現實中的真名)。Lord British和他的兄長Robert共同創辦遊戲公司Origin System,推出不少名作,有不少他日的遊戲界名人投身旗下,像John Romero和Chris Roberts等等。Origin後來被遊戲發行商EA收購,Lord British兩兄弟成立新公司Destination Games,一年後跟《天堂》的韓國製作公司NCSoft合作,成為NCSoft在北美的支部。

雖然Lord British近年沒有出色的作品,甚至有說他讓NCSoft虧損了900億韓元,但他無視這些挫折,實行了他的願望--他成為了全球第六位自費上太空的星際遊客。他花了三千萬美元,於十月十二日出發,乘坐俄羅斯的聯合號TMA-13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逗留十天。Lord British父親Owen Garriott亦是位太空人,於1973年及1983年兩次升空,這趟可說是追隨父親的步伐。遊戲內外,Lord British的生活也同樣精彩。

相關報導:
British-born space tourist, Richard Garriott, blasts off in $30m odyssey

2008年10月5日星期日

龍珠(?)真人版電影預告片


毫無疑問,這部真人版在外觀和《龍珠》幾乎沒有半分相似,據知故事內容除了作為骨幹的笛子魔王復活外也不盡相同。只能說句,別像尚格雲頓的《街頭霸王》那般四不像便好了。

2008年10月2日星期四

周一嶽與熊仔餅


香港的高官,就是缺乏政治智慧。

鄭大班在亞視開騷,第二集請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當嘉賓,談論三聚氰胺事件,比起前一集陳家強局長面對金融海嘯被指監管不力,其實周局長在這起毒奶事件中沒太大的責難--至少一知道國內奶品有問題時,當局立即檢查了伊利冰條,率先揭發了三鹿以外的品牌亦涉及是次事件;相反雷曼在喊清盤時,港府還傻乎乎地沒阻止銀行發售雷曼債券。可是,當周局長這邊廂說少量三聚氰胺對身體無害,那邊廂被大班拋了一句「捨命陪君子」,送上一顆三聚氰胺含量可能超標26倍的小熊餅,即時冷汗直冒神色慌張,尷尬地拒絕進食,可說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是的,對一位六十歲以上、整天奔波勞碌的老人家來說,任何明知有問題的東西也不應該放進口裡;對一位有超過三十年行醫經驗的醫生來說,把明知有問題的食物送到肚子裡會是一個壞榜樣。可是,周醫生忘了,他是位政治人物。

身為政治人物,最大的死穴之一是被指責「言行不一」。民建聯被人批得最狠的,不是保皇而是撒謊--在選舉論壇中說自己支持什麼,反過來在立法會紀錄中被揭破投了反對票,這不是無恥是什麼?周局長這一趟更是「斷正」,同一個節目裡剛說完吃少量沒問題,轉過頭來連一顆小小的熊仔餅也不敢吃?可能他貴人多忘,忘了即使超標26倍,成年人每天要吃200顆以上才會超過安全攝取量。現在他一邊說沒問題,一邊又不敢吃,但亦不肯建議立法把三聚氰胺的含量降至零容忍,廣大的市民只有一個疑問,到底這位局長知不知道什麼叫「言行一致」?他到底有沒有政治人物的操守?

記得以前有官員為了顯示東江水安全,在記者面前喝未經煮沸的水;有議員在禽流感和雪卡毒肆虐時,公開在酒家宴請朋友吃雞和海鮮。作為人類,這些做法實在很笨,但作為政治人物,這個風險不冒不可。別說是26倍,就算260倍,周局長也得吃下去,不然他以前和將來的言論會失去效力。我們生活在一個依賴專業的社會裡,我們覺得在匯豐買債券是安全的,我們覺得樂天的餅乾是安全的,這份安全感只是基於對專業人士(匯豐和樂天)的信任,今天有人突然告訴我們,在匯豐買債券是有可能爆煲的,樂天的餅乾是有可能吃壞身體的,我們便不再信任他們,轉而向另一些更高的權威作出訴求--向金融管理局投訴、信任食物安全中心的報告。食物安全中心告訴我們,成人每天的三聚氰胺安全攝取量是35毫克,但如今周局長的行為,只會讓市民再一次質疑這個35毫克的「專業」結論。謠言和不信任,可以大大的動搖一個組織的穩定性,甚至摧毀累積多年的成果,在今天風雨飄搖、人心惶惶的社會裡,周局長你還如此大大的出醜,不是對已站在懸崖邊的香港再推了一把嗎?

因為這顆小小的熊仔餅,我猜周一嶽的民望至少失去5分,如果傳媒咬著不放,他的麻煩一定比陳局長的大十倍,一個搞不好,像台灣和大陸的高官被人轟下台,恐怕他會悔不當初,怎麼不把那顆該死的熊仔餅丟進嘴巴裡。

伸延閱讀:
馬傑偉﹕危機社會的貼身恐慌
網民恥笑周一嶽「熬底王」

節目網站:
也文也武一大班

2008年9月23日星期二

誰說腹語師只會搞爛Gag?

本來一早想寫點跟Terry Fator相關的文章,但因為明珠台一直沒播完上季的《America's Got Talent》(真慢!),為免Spoiler,結果這文現在才可以完成。《America's Got Talent》是個表演競賽節目,參賽者可以作出任何表演,只要在觀眾投票中擊敗所有對手,最後勝出者便可得到一百萬美元的獎金。第一屆由少女歌手Bianca Ryan勝出,而第二屆由腹語師Terry Fator勇奪殊榮。可能有人問,腹語不是給小孩看的東西嗎?怎可以登大雅之堂?精彩的是,Terry Fator不但可以,更是老少咸宜的出色表演--他可以不開口,以腹語唱歌,還模仿原唱者。

這一段是初賽片段,評判一看到他捧著布偶,即時慘叫「噢,不,是腹語師」。但他一開聲唱歌,竟然模仿了老牌怨曲歌手Etta James的唱腔,令人驚嘆。評判之一的大衛霍索夫問他可否清唱扮另一位女歌手,他竟然扮Ashlee Simpson夾口型開她玩笑(Ashlee Simpson曾於某直播節目夾口型扮現場演唱,怎料因為錄音帶出錯而大出醜)。

當不少人也想,說不定他只懂扮Etta James,沒什麼大不了--叫人真正吃驚的,是他可以扮很多很多歌手的唱腔,有些更幾可亂真!
同時扮Kermit the Frog和Louis Armstrong!

Dean Martin和Tony Benette!

最後決賽,他模仿Roy Orbison唱名曲Crying!雖然高音處不及Roy Orbison,但別忘了他是沒開口唱的!
值得留意一點,評判之一的Sharon Osbourne(著名樂隊Black Sabbath主音歌手Ozzy Osbourne的太太)笑說道「啊,這烏龜的樣子真像Ringo Starr(樂隊Beatles的鼓手)!他在台上幹什麼啊~」,Terry Fator竟然即時扮成Ringo Starr的聲調回答!這不是可以排練的表演,而是真材實料,證明他掌握了很多名人的語氣和腔調!這個冠軍可說是實至名歸的。

他勝出後演出機會大增,新酬也以幾何級數攀升,他於2008年跟拉斯維加斯Mirage酒店簽了五年表演合約,傳說酬金高達一億美元,即是大約十萬美元一場表演。他亦即將推出自傳,書名叫「Who's the Dummy Now?」,十分抵死。

最後送上今年他在新一季《America's Got Talent》中的助興表演,連Marvin Gaye和貓王也模仿了,難怪他可以在拉斯維加斯掛頭牌啊。

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

再談《House M.D.》


雖然不久前才寫過相關的文章,但從AXN看完了第四季的《House M.D.》後,覺得不寫一點東西有點可惜。在美國編劇工會罷工的影響下,第四季的《House M.D.》由一般劇集的24集縮減為16集,在美國播映時更曾一度停播一個月之久,結果這個第四季的作品是不是不及頭三季呢?

我的意見是,這是目前最出色的一季。

《House》其實每集也有一定的劇情模式:一開始有病人因奇難雜症入院,主角Dr.House和三位手下(Foreman、Cameron和Chase)不斷為病因而爭辯,偶然加入醫院的女主管Cuddy和House唯一的好友Wilson串場,最後解決案件(當然也有失敗的病例)。在每一季裡,也會加入一些作為背景的副線故事,例如第一季末段有投資者Volger插手搞局,跟House大戰;第二季初段講述House的前妻加入醫院,帶出了House的過去;第三季有警官Tritter不滿House的品格,決心整他一頓,擾攘了大半季。第三季的結局其實有點意外的,因為三位手下為了各種理由離去,完結時診斷部門只留下House一人,大部分觀眾會想「下一季三位主角也會回歸吧,他們是主角啊」,可是第四季一開始的故事竟然是--

Dr.House辦了招聘會。

這一季首半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招聘會,十多廿人爭奪三個醫生的職位,每人也有自己的應徵理由和背景,而House把病患交給他們處理,觀眾會看到一整個醫生團隊七嘴八舌研究病因爭取表現的荒誕場面。這一季像《生還者》或《飛黃騰達》那些真人騷一樣,每集Cut走一人。這種調子沒有前三季的沉重,但連貫性更強,幽默感更重,也讓人對某些新角色產生了好感,亦不像以前那些副線可有可無。結果,其中三人真的成為House的手下,亦在第五季擔綱演出,有趣的是Foreman、Cameron和Chase三人仍是主角,雖然Cameron和Chase的戲份大減。可能因為集數縮減了,整輯的完整性很高,也十分緊湊,最後兩集的大結局更是超水準,由故事、拍攝手法至演出也無懈可擊,把整季的節奏推往最高潮。

美國播第五季了,真是令人期待啊。

2008年8月26日星期二

身分和國家的迷思:《王貞治‧百年歸鄉》


這是早前在書店以十元購入的特價書,雖然出版了好幾年,也寫點讀後吧。

對香港人來說,王貞治這名字大概很陌生,可是喜歡棒球或對日本文化有一定認識的人,不會沒聽過王的大名。日本職業棒球隊中,最大名氣當然是巨人隊(如果你堅持最大名氣的是阪神隊的話,抱歉了),而巨人隊中有兩位神話級人物,首位當然是天才球員、後來成為巨人隊教練帶領球隊5奪聯盟冠軍兩奪日本冠軍的長嶋茂雄,另一位便是世界本壘打紀錄保持者、獲日本政府頒發國民榮譽獎的王貞治。很久以前我聽聞王貞治的名字時,還在想「原來日本也有人姓王的嗎」,後來才知道他是個華裔的日本人。然而,抱著這想法的我在好些日子後卻發現我弄錯了--王貞治是華裔,但他不是日本人!他的國籍是台灣!怎麼一個台灣人拿了日本的「國民榮譽獎」?香港連政府官員拿個外國護照也掀起軒然大波,重視規矩的日本竟然把代表國家的榮譽獎項給予一個外國人?機緣巧合,我在書店看到這書,心想可以從中找到答案便把它買下。讀完這作品卻讓我驚嘆,這本書的內容比我想像中更深入、更有人情味、更適合兩岸三地的民眾閱讀。

《王貞治‧百年歸鄉》的作者鈴木洋史詳細地描述了王貞治的出身、踏上棒球之道的過程、成為全壘打王的經過,但事實上,這本書的主角不是王貞治,而是他的父親王仕福。作者從王仕福的出生談起,由他在浙江的窮鄉掙扎,離家到日本碰運氣,在大戰期間如何在「敵國」生活,到兒女成才自己獨個兒還鄉等等也有描述。與其說這本書是一個偉大的運動員的傳記,不如說它講述了一個中國人在他鄉奮鬥的故事,只是碰巧這個人有個出色的兒子。當然,這書的重點不單在於描繪事跡,更在於探討這對父子的心態--王仕福到底抱什麼心情離鄉背井?他為什麼堅持不入籍日本?他為什麼從不帶家人回鄉?王貞治到底是中國人、台灣人還是日本人?這種重疊國籍的身分對一個人有什麼影響?故鄉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本作品出色的地方,是沒有矮化中國或台灣,或偏幫任何一方來說話,只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嘗試了解這份心情。兩岸分裂、角色模糊,是事業成功的王貞治面對的最大難題--恐怕有不少拿外國護照的香港人,一樣有這份複雜的感情。上一代對祖國對家鄉的懷念和傷痛,在下一代彷彿成了不可觸碰的禁忌。

作者的寫作技巧很不錯,在這種非文學作品中也運用了好些賣關子的手法,在情節編排上很用心,令讀者有著追看的意慾。這作品拿了98年的小學館非文學作品大賞,也實至名歸,值得推薦。

2008年8月10日星期日

花一千美元買一堆像素?

很多人買iPhone為的是炫耀,而這個iPhone軟件可說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特製。

話說美國有位iPhone用家,在瀏覽蘋果iTune App Store時看到這個叫作「我有錢(I Am Rich)」的軟件,售價高達999.99美元。因為以為是玩笑,他在朋友慫恿下按了「買」的按鈕,而他又偏偏忘了自己把確定購買與否的警告視窗預設為不顯示,於是他真的花了一千大元買了這個軟件。這個強大的「我有錢」到底有什麼功能呢?它可真厲害,能在你的iPhone上顯示一顆閃亮的紅寶石--僅此而已!

這位糊塗的iPhone用家當然連忙打電話到信用卡中心阻止付款,可是中心要收款方同意才可以進行,於是他只好向Apple抗議。蘋果在兩天後已把這個軟件從App Store移走,但據說這顆紅寶石已有8位用家購買,編寫這個無用小程式的Armein Heinrich已賺了六千多元!這世上真的有十分有錢的無聊人的,只要你有創意,你便能輕鬆從他們的口袋裡拿些零錢花費花費!

消息來源:Man buys $1,000 worth of iPhone pixels by accident

2008年7月31日星期四

Dr.福爾摩斯--《House M.D.》


近年幾乎沒追看歐美的電視劇集。以前我可算半個劇癡,不計小時差不多全忘掉的《無敵女金剛(The Bionic Woman)》(家人喜歡看沈珍美多於「六百萬男人」莫史迪)、《太空堡壘卡拉迪加(Battlestar Galatica)》之類,從早期的《飛天紅中俠(The Greatest American Hero)》、《玉面飛龍(MacGyver)》、《Knight Rider》、《通天奇兵(The A Team)》、《律政風雲(L.A. Law)》、《妙探嬸嬸顯神通(Murder She Wrote)》、到後來的《小鎮風雲(Picket Fences)》、《Quantum Leap》、《新星空奇遇記(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巴比倫5號(Babylon 5)》、《ER》、《The X Files》……等等也是差不多集集追看(還有很多,但別叫我再數下去)。近年認真地追看的,只有其中一季的《24》和第一季的《Six Feet Under》,其他什麼《Las Vegas》、《Cold Case》、《Without a Trace》、《Monk》、《CSI:一堆地名》我也只是碰巧才看--直至我看到港譯《醫神》、台譯《怪醫豪斯》的《House M.D.》。

最初看到《House M.D.》,覺得應該很對脾胃,可惜TVB播時我沒空集集追,而且只播了兩季。後來發現家中的AXN有播,進度更是只比美國落後半季,我終於可以細看這作品--不追尤可,一追不得了,這簡直比當年追看《MacGyver》和《The X Files》更令我興奮。

故事以天才醫生Dr Gregory House為中心,通常每集也有一位非常奇特的病者入院,於是House和手下們努力診斷病因。這不是很公式化嗎?這片集精采之處,就是用這公式拍了八十多集仍保持著收視冠軍!《House M.D.》在人性衝突、醫學知識、懸疑推理等範疇也有著墨,更出色的地方是,它以十分幽默的方式來包裝以上的內容。換言之,這是以類似《ER》的醫學背景用《CSI》的推理模式解決《The X Files》般的謎團,配上處境喜劇式的主角。主人翁House雖然是個名醫,但為人古怪刻薄,他身邊的同事上司下屬常被他整得無可奈何,但他在嬉笑間卻永遠比人跑前了幾步,看出問題所在。然而,House卻是個悲劇角色--孤獨、傷殘、每天只能跟醫學上的謎題搏鬥才找到自我……這樣的設定,由角色魅力至故事的可塑性也實在太大了,不得不佩服創作者David Shore的創意。

飾演House的演員Hugh Laurie是位資深的英國演員,成名作是英國的國寶級處景喜劇《Blackadder》(此劇主角不是別人,正是「Mr Bean」路雲雅堅信),多年演繹喜劇角色,在《House M.D.》裡擔任如此複雜的角色可謂一大突破(也讓他贏了兩個金球獎和一個OBE勳銜)。

嚴格來說,《House M.D.》不算是醫學劇集,雖然主題也有涉獵像人性矛盾、醫德問題這些重點,但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這是推理片集,還是本格派的--《House M.D.》其實是《福爾摩斯探案》的現代版本。David Shore也不諱言,主角House是以福爾摩斯為藍本而創作的。角色有著極大的影射--House的名字是影射福爾摩斯Holmes的諧音Homes(家)、House的唯一好友是Dr Wilson而福爾摩斯的好友是Dr Watson、House擅長以福爾摩斯式的口吻說出從他人身上觀察得來的生活習慣、House和福爾摩斯一樣孤獨時會玩樂器、二人也是沒有案子時會毒癮發作不斷嗑藥、二人的住所也是221號B。《House M.D.》第二季最後一集有人槍擊了House,雖然劇中沒說出兇手的名字,但官網公佈了他的名字是Jack Moriarty,這當然是影射福爾摩斯的死對頭莫里亞蒂教授了!

現在美國播完第四季,即將播出第五季了,而AXN所播的第四季也只餘下七集(因為去年美國編劇公會罷工,第四季的《House M.D.》比之前少了三份之一只有16集)。喜歡推理的朋友絕對要看!不過別看從網上下載的字幕版本,那些醫學名詞沒有顧問大概譯不出來吧?

關連文章:再談《HOUSE M.D.》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

真・フルみっくすプレーヤー掛掉〔暫時〕

右面的那個Vocaloid播放機,今天罷工了。據說是因為放MP3的伺服器公司在沒有通知下,以流量過大即時終止服務,並且刪除所有資料,令開發這個播放機的モトダ頭痛,因為他沒有留下所有的歌曲備份,而且亦須找尋新的空間安置歌曲。

不過,モトダ也很幽默,替播放器換上了亞北ネル「工作成功」的圖片。亞北ネル是Vocaloid的衍生角色,因為某日有人在2ch以「玩夠了,去睡吧」(飽きた、寝る)的垃圾文洗版,於是有人把這句「Akita Neru」取其同音,創作了「亞北ネル」這角色,把她設定成喜歡破壞的網路小白。播放器掛掉了,一定是亞北ネル的「工作」成功了啊。(笑)

2008年6月23日星期一

學生退步錯在維基百科?


新聞:學生退步被指錯在維基 資料錯漏百出無王管 英家教會斥教壞細路

從前有一個偏僻小鎮,鎮民的生活很簡單,以打獵為生。他們都用落後的工具和古老的獵槍,所以收獲不多。有天,城市的慈善家拿來了各式各樣的打獵用工具,包括一些火力很強的新型槍械和厲害的砲彈供鎮民選擇,於是鎮民們都歡天喜地地拿著簇新的槍技去打獵,比以前方便不少。可是,有一日有位鎮民因為沒看清楚槍械的指示,拿了柄迫擊砲去打野豬,結果把山坡轟了個大洞出來;也有獵人貪方便,拿了地雷去捕獵黑熊,結果炸傷了他人。鎮公所譴責這位慈善家,說他沒有好好的管理他所提供的物品,要負上責任云云……

※     ※     ※

1.人類都有惰性。在譴責他人之前是不是要好好想一下,問題到底是出自本身的懶惰,還是對方沒有提供100巴仙保證?
2.拿地雷和迫擊砲去打野豬當然會引起災難,但用古老的弓箭和獵槍也可以引起相同的麻煩。不要偷換概念。
3.這位是慈善家,不是商人。他的物品也是由他人捐出來,他提供的只是單純的管道。他也設有一定的管理,但因為捐贈物品數量龐大,他不能做到百份百的確保,於是只有讓鎮民自行選擇。鎮民選錯了,誤用了,責任誰屬?
4."Most human beings have an almost infinite capacity for taking things for granted." -- Aldous Leonard Huxley, English writer.

因為我們可以把科倫拜高中槍擊案歸咎於Marilyn Manson,把秋葉原殺人事件歸咎於動漫畫,把911襲擊歸咎於伊拉克,所以我們可以把學生們的錯誤歸咎於維基百科。真方便啊。

2008年5月30日星期五

一秒2500頁的印刷機?


柯達印刷機每秒印2500彩頁

看到這新聞時,嚇了一大跳。

【明報專訊】商業印刷即將出現大革新,柯達公司一種多用途的高速數碼彩色噴墨印刷機,周四首次在「德魯巴印刷展覽會」(Drupa 2008)亮相,它能夠每秒打印逾2500頁彩色文件,一出場就成為全場焦點……

一秒鐘印2500頁?!到底一秒鐘2500頁有多快?

機關槍速度之高,相信人人也了解。像Rambo那挺M60機關槍,連直昇機和裝甲車也可以轟掉,亦只是一秒鐘九發子彈(1分鐘550發)。世上連射速度最高的機槍--安裝在「蘇24」攻擊機或「米格31」戰鬥機上的加特林式重機槍GSh-6-23,也不過一分鐘發射一萬枚子彈,一秒鐘只是170發罷了。這台印刷機的速度比最快的機槍還要快上十倍以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吧。舊式的CRT電腦螢幕有「Refresh rate」這東西,指一秒裡畫面更新了多少次,頻率愈高眼睛愈不會因為不能察覺的閃爍而變得疲累,一般來說是介乎60Hz至100Hz,即每秒更新60次至100次。然而這台印刷機的速度遠遠凌駕於螢光幕的更新速率,畫面還未更新一次它已印了25頁!換言之,看著這台印刷機的出口,我們只能看到紙片疊起來的情形,因為出紙的速度快得要用高速攝影機才拍到!這是什麼物理學的速度啊!

這個2500頁一定大有文章,新聞裡說這二千多頁的長度是152.4米--呵,原來如此,這個「頁」不是A4大小的,152米除2500……我呸,每頁才不過6厘米長罷了!印郵票還是小貼紙?大概這印刷機的闊度較廣,打橫一併可以印四頁,這麼說來也較合理。不過,一秒鐘印150米的長度,也實在驚人啊!以速度來計算,一秒可以走150米,換成時速便是550km/h。一級方程式賽車也不過時速三百多公里!而且,以這個高速「彈射」出來的紙張大約會像刀片一樣鋒利,工人一個不小心隨時會吃中這些致命的Paper Cut。

到底這台數碼殺人機器印刷機是什麼樣子?到英文網站一看,發現了……

It can print more than 2,500 pagesor 500 feet — of customized catalogs, brochures, books, magazines, credit-card bills or direct mail each minute.
Quote from Digital printers get speedier, more versatile

混,原來只是明報弄錯了「分」和「秒」……

2008年5月16日星期五

中國怪盜探案‧孫了紅《紫色游泳衣》



一直忘了為這本小說寫寫讀後。

話說某天逛舊書店,從不起眼的角落裡看到這本殘缺不堪、傷痕累累的陳舊小說。《紫色游泳衣》?不知道。作者……孫了紅?好像有點印像,但想不起來。然而,右上角的小字卻令我眼前一亮--俠盜魯平新案--這是魯平啊!此魯平當然不是97前政壇裡那位白髮閃閃的港澳辦主任,而是跟有「中國福爾摩斯」之稱、程小青筆下的偵探霍桑齊名的「中國亞森羅蘋」怪盜魯平啊!於是以二十元的特價買了這本有五十年歷史、原價二元五角的老小說。

上網翻查資料,原來作者孫了紅很介意人家以「東方亞森羅蘋」來形容他的作品,因為有貶低中國小說之嫌,不過老實說,書中魯平的行徑作案手法描寫角度也跟羅蘋相像,即使不提名字的相似程度,讀者也會聯想起那本法國名著。這本《紫色游泳衣》包括了三個故事:同名的《紫色游泳衣》、《囤魚肝油者》以及《鴉鳴聲》,三者也是四十年代的創作。

《紫色游泳衣》講述嫁入豪門的前游泳家繆英一時不慎失去了重要的項鍊,接著遭到勒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她如何克服危機?故事開始時很緩慢,但中段開始很變得明快,雖然情節不算複雜但很完整,也很痛快。《囤魚肝油者》以類似意識流的手法推展故事,讀者要到第二章才能掌握來龍去脈。這短篇我覺得一般,不過它亦有有趣之處。最後一篇《鴉鳴聲》講述某政客的把柄落入了一位惡名昭彰的敲詐犯手上,如此好康的事情魯平又怎可以不參一腳呢?這故事的描寫方式、故事情節、以及謎團伏線也十分不俗,我看了頭兩三頁便被爽快的節奏吸引住。三篇作品中我大概最喜歡這篇,不過總覺得結局有點不夠清楚。

六十多七十年前的作品,當然不會有著現代推理小說的複雜性了。可是,以古典推理來說,我敢說孫了紅不輸歐美的大師,幽默機智、狡黠沉著的魯平充份表現出怪盜的氣魄,顯示中國以前也有著出色的推理小說作者。近年台灣推理熱,國內也捲起了一股推理旋風,希望兩岸三地的作者能把握機會,創作出比當年更光輝更耀眼的中文推理小說。

2008年5月11日星期日

【我愛爛片】《鯊海22小時》

基於我對爛片的熱愛,一直想開個專門的Topic,今天突然看了幾年前美國票房大賣、香港觀眾大罵的《鯊海22小時》(Open Water),終於忍不住開了這個「我愛爛片」的專欄。對,我很喜歡看爛片,那些B級或C級、被評為垃圾的老舊好萊塢電影尤其對胃口。我也很喜歡看一些賺快錢的著名作品續集,更喜歡看到一些標榜著耗資千萬,成品卻一塌糊塗的電影。在這些作品中,我往往因不合理的情節、突兀的對白、發傻的演技而失笑,這些都是令我愛上爛片的原因。也有一些作品牌面極爛,但骨子裡有著不為人知的優點(?),將來我亦會在這欄談談。


有內容。沒內容沒得談。

說《鯊海22小時》是爛片其實是不公平的,單單以內容而論這作品不能稱之為「爛」。故事以真人真事改編,描述一對夫婦隨隊外出潛水,船上的工作人員卻大意點錯人數把他們遺留在大海中,於是他們變得孤立無援,更甚是那是有鯊魚出沒的水域。電影的重點是描寫男女主角在意外發生後二人的心理交戰,由抱有希望至恐慌至悲觀至絕望,是一部探討人性的作品。

好了,那我幹啥把這電影當作【我愛爛片】的第一作?原因很簡單,這是一部片商欺騙觀眾的「行銷爛片」。

天啊,這作品徹頭徹尾是部寫實作品,片商卻把它包裝成恐怖災難片來上映!一般而言,這類災難片的元素很單純吧,通常是主角遇上常人不會遇上的意外,陷入了危機,發揮了常人不可能擁有的IQ和體力找到方法克服後卻發現危機一浪接一浪,而且當中的災難元兇更是千年一遇的不幸組合,例如十點五級大地震加上呆滯的政府、冰河時期突襲和逃出動物園的狼群、死火山復活和死不肯逃的老人家、壞掉電梯的摩天樓大火、聰明的科學家製造了連核彈也炸不死的昆蟲卻忘了造殺蟲劑之類。《鯊海22小時》呢?一項也沒有。意外很普通、危機沒有克服過、主角很無能……不打緊,這是寫實片啊!沒有是正常的啊!你期待什麼?觀眾當然會期待了,尤其看到上面海報那老大的鯊魚鰭!當所有入場人士也希望看到巨鯊時,片中最大的鯊魚只有海豚的大小!!


↑片中的魚翅實際大小。

這是什麼啊?!海洋公園那幾條比牠還大!海報和片中的差別,連上環的海味黑店老闆看到也會自愧不如。這情況就像廣告裡有比陳法拉更索的麥當勞姐姐以比陳四萬更燦爛的笑容捧著豐厚多汁的漢堡包端給顧客,而實際上我們永遠只看到貌似陳奕迅的大嬸以不屑的手法把比陳水扁更扁的平面漢堡包丟到托盤上,身為顧客當然大感不滿。而且,這數條可愛的小鯊魚在電影裡出場時間合起來不到十分鐘!一小時二十分的電影中,佔了一小時以上的時間是兩顆「海上人頭」在對話、對話和對話。由於鯊魚太少,導演讓主角們偶爾遇上其他危險海洋生物--包括水母、梭魚和嘔吐物(我猜他們出發前有吃魚吧),真是令人振奮。後段入夜風暴降臨,這應該是個很大的危機吧?可是,這時電影已播了一小時十分了。中文片名的《鯊海22小時》指主角們在小鯊暢泳的海域裡浮了22小時,可是電影卻花了九成時間描寫開始的十小時(而當中他們還睡了七小時),後來的絕望12小時卻用十五分鐘帶過。可能因為是寫實片,主角們在開始時還有氣有力可以對話,十小時後已經筋疲力盡,在沒有交流的情形下只好盡快跳過了。

如果這電影不是有配樂、字幕和武器,我還真的以為又是神聖的Dogma95電影。無良片商先騙災難片迷入場,賺了這群傢伙的錢,再退一步放風把這電影的寫實面介紹開去,讓對人性劇情片不反感的觀眾入場。套用了這種推銷手法不是「行銷爛片」是什麼?事實上,這電影是由獨立製作人以十三萬美元成本拍攝的小本製作,片商卻大賺五千四百萬,夫復何求!

2008年5月8日星期四

抓Chord神物



MIDI Chord Helper
http://www.yk.rim.or.jp/~kamide/music/chordhelper/

天啊,竟然有這樣的程式,太神了。
以往,要替一首歌曲拆和弦會花很多時間,尤其像我這等菜鳥要一試再試,遇上怪一點的Chord(諸如要add9sus4之類)更是束手無策。原來有日本的程式高手寫了個自動拆Chord的程式,只要有Midi檔便行了!而且,這程式有大量功能,抓和弦只是其一,拿來作曲、MIDI演奏等等一應俱全,更神的是,這是個Java applet程式!可以直接在瀏覽器啟動!

喜歡玩樂器/玩MIDI/作曲的務必去看看啊!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Super Mario World‧Western Show



這是近日ニコニコ動画大熱的作品。
ヒャダイン是ニコニコ動画一位唱作歌手,喜歡拿現有的遊戲配樂填上好玩的歌詞,而他最厲害的是變換唱腔,一人充當所有角色。這首Super Mario World的歌曲一人分飾瑪利奧、魔王谷巴和桃子公主(!),歌詞內容超爆笑。本來這歌已是ニコ動的一首熱門作品,早前有人為它配了個PV,在畫面的襯托下大受歡迎,短短一星期裡它的點擊數逾五十萬,マイリスト數(等同於YouTube的My favorite數)超過三萬,打進了排行榜的首五十位,速度之高無人能及。上面的是YouTube轉載版,還附有英語字幕。

「男人是看『內心』的啊!」(笑)

2008年4月28日星期一

考試局真的錯了嗎?


相關新聞:會考中文題太「潮」考生「O嘴」

年年會考獻新猷,今年的新搞作是「潮語」--並非潮州話,而是潮流用語。中文試卷卷五閱讀材料中,有上圖所示的奇妙文章,題目大約是「分析使用潮語的利弊及特點」。此卷一出,翌日各大報章廣泛報導,不少網民恥笑該卷誤用潮語顯示出卷者極度無知,以及一眾考生投訴會考中文考試中出現這些混七雜八的非正統中文,影響成績。有人認為,這樣的考卷讓純品沒接觸「潮」文化的乖乖牌學生不懂回答,反而叫整天流連網吧上高登Load甜片打勁舞團的懶散學生有機可乘。考試局真的又栽觔斗了嗎?

是的,考試局這份卷很難看,那些所謂的潮語用得一塌糊塗,對網絡文化熟悉的人更覺貽笑大方。可是,我不認為這份卷有上述的大問題,如果說優等生會因為這題目而滑鐵盧,壞學生因此而得益,更是腦殘(請自行對號入座)。看清楚,這份資料的題目是「分析使用潮語的利弊及特點」,不是「解釋潮語的語源和用法」。文章中,列出了文中用過的「潮語」的中文解釋,並加入了相對的關聯性(例如指出「潛水」是以潛水員為比喻),亦提出正反雙方的意見和看法,甚至有數據支持--作為一份「閱讀理解」,有什麼問題?舉個極端的例子,假設這文章是以飲食為題,指近年香城中學生喜歡吃「阿魯巴」、「嘰嘰」、「迪比巴巴比迪」和「嗎呢嗎呢空」這些叫作「不拉嘰餐」的食品代替正餐,又解釋了以上菜式的成份和菜譜,亦舉出了支持和反對的人的理由,那一個具有分折力的學生會否不懂解答「分析不拉嘰餐的利弊及特點」呢?事實上,那些所謂的「潮語」是真是假,跟問題完全無關。如果一位「優等生」看不穿這個事實,他根本是個讀死書的高分低能,而一位連語體文也掌握不了的混學生,他懂得再多再潮的潮語也無助於解答問題。

這份卷唯一的問題是,某些潮語用得似是疑非,解釋跟現實用法也有出入,那幅海報內容更是七拼八湊,把無關的潮語也胡亂用上,有誤導考生之嫌(一個以招徠客人為目的的廣告幹啥叫人潛水?又為什麼怕屈機?瓜熟蒂落又是什麼?放大了字體扮成潮語嗎?)。不過認真留意考卷,那幅海報只是用來點出「三十位來自大陸及台灣的遊客表示不明白廣告內容」,考生根本不用理會那廣告的每字每句!

有人更批評,考試局一向嚴禁考生以流行語當成書面語作答,這回卻自打嘴巴,要學生寫潮語。天啊,這麼說來,考試局豈不是不可以出「未成年懷孕」、「作弊風氣」、「青少年犯罪」、「中國假貨問題」、「黑金政治」、「恐怖襲擊」……一大票跟當局立場相違背的題目嗎?現在是要考生分折潮語的利弊,不是叫他們寫潮文啊!!到底是出卷的是「真心膠」,還是批評者是「直必腸」呢?自行判斷吧。

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

《夏天‧煙火‧我的屍體》死亡的奇妙詮釋


因為我老是找不到清晰一點的中文版封面圖像(大概是那些燙銀的特效問題),只好用上日文版。自從數年前讀過乙一的《GOTH》,以及好些他原作的漫畫作品後,一直想讀讀他的成名作品《夏天‧煙火‧我的屍體》,結果獨步出版後,我卻擠了不少書在它的前面,一直沒有把它讀完。這陣子終於翻完了這本薄薄的小說,感想是:果然是乙一的首作。

說是「果然」是乙一的第一部作品,是因為從故事裡可以看出作者說故事的技巧還有點生澀,情節沒有他後來作品那麼環環相扣,尤其我對最後也沒有說明角色們的某些描寫,稍感不足。而同書中的短篇《優子》則顯出了他某類作品風格的原型。那麼說,這小說不及他後來的作品嗎?又不盡然。

《夏天‧煙火‧我的屍體》講述第一身主角五月因故死去,以屍體(幽靈)的角度來看好友彌生和健把她藏起來的情形。看過不少人以技術分析乙一在這作品所用的視點技巧如何突破,我卻覺得用不著如此細琢,我猜作者也未必有刻意研究用這手法有那些優點或缺點,只是因為以這手法來說故事不但可以直接交待出主角的性格,亦會讓故事多添一層奇詭的氣氛。如果以黑乙一小說那種驚人佈局的特色,《夏天‧煙火‧我的屍體》不見得特別出眾,以白乙一擅長的文字感染力而言,此作明顯地不是走這種路線。不過,讀者大概會不能自已地墮進了一種怪異的氛圍,懷疑自己到底認同哪個角色。被殺的沒有怨恨、殺人的不惹人憎惡……死亡像是很平常,像是一場遊戲。我讀完《夏天‧煙火‧我的屍體》後,那種詭異的餘味歷久不散,這正是乙一的出色之處。

然而,我覺得這本小說最優秀的地方,是加上了短篇《優子》。《夏天‧煙火‧我的屍體》對死亡的描寫很淡然,很非人性,但《優子》中敘述的死亡卻叫人感到切膚之痛。《優子》的手法不同於《夏天‧煙火‧我的屍體》那種「明亮的陰沈」的敘事方法,而是用上了他擅長的謎團包裝。乙一有一種作品風格,很像跟讀者對奕--他下了一步,讀者以為看透了他下一步,他卻搶先把那一步放出來,暗示著還有下一步。這種反覆誤導的手法乙一很是了得,甚至有時令讀者氣惱(就像被出色的棋手耍得團團轉),不過喜愛讀推理的讀者就是喜歡被作者瞞騙。《優子》的佈局和設置不算圓滿,但以一部短篇來說,當中的謎團和感情十分豐富。故事從描述政義抱著優子的「屍體」開始,作者已經抓緊了讀者的情緒。

這是一本不錯的作品,雖然我覺得後來的乙一作品更成熟、更出人意表、有更強的感染力,但這本小說仍有它的優點,值得收藏。

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同人創作〕棋魂結局

從舊硬碟找回舊文。
這是五年前《棋魂》還在連載時,我一時興起的創作。
創作目的是……討打。
(圖片和內文無關)



第251局 神之一手

  「我投降了。」這四個字,縱使不服氣,還是緩緩地從塔矢亮口中吐出。
  旁觀的棋士、休息室看轉播的朋友、《週刊圍棋》的記者無不屏息靜氣,彷彿在感受著、見證著這歷史性的一刻--十七歲的進藤光,成為日本圍棋史上最年輕的頭銜持有棋士。先落後兩局,追回三局,再失一局平手,結果最後在名人戰的第七局,苦戰兩日,終於逼得塔矢亮投降。
  「勝……勝了!!最年輕的名人!快拍照!!」在一片死寂下,《週刊圍棋》的古瀨如夢初醒,叫了出來。雖然已當了兩年出版部的記者,古瀨仍擺脫不了一副菜鳥的樣子,不過這一天即使他再失儀旁人也不會怪責他,因為每人心中也在振臂歡呼。
  由於桑原名人(兼本因坊頭銜持有者)執意退休和要到中國跟塔矢行洋分高下,名人這頭銜戰在循環淘汰賽中出現戲劇性的對決:最後一戰由塔矢七段和進藤四段這兩位同齡的年輕棋士角逐。無論誰人獲勝,也會成為最年輕的頭銜持有人,但一般認為塔矢的勝算較高。
  「進藤!恭喜你!!真是絕妙的一步!進藤……?」倉田本因坊走到進藤身旁,卻發覺對方仍在凝視著棋盤,一動也不動。
  「進藤?」塔矢抖擻精神,也起了身拍了進藤的肩膀一下。
  「喔……?啊……我終於……勝了。」進藤慢慢地抬起頭,聲音顫抖,似乎不能相信自己贏了這個事實。
  「光仔!!!!」棋室的門砰然打開,伊角、和谷、本田、剛成為棋士的奈瀨、飯島、福井等人一擁而上。進藤光有點不知所措,卻也總算回過神來。
  「年輕人真好。」一向嚴肅的森下老師在旁笑道。
  「進藤光,這一局,這起死回生絕妙的一手,我輸得心服口服。神之一手……我一直以來所追趕的,就是這個了。我期待能跟你再對局。」塔矢亮大方地伸出右手。當進藤和他握手時,旁邊的鎂光燈不停地閃著。
  「嗯,塔矢亮……多謝你。對了,關於兩年前那個承諾,我想現在可以告訴你了。」進藤小聲地說。
  「承諾……?啊!sai--」塔矢亮猛然記起,但說到sai這名字時不由得把話吞回肚子裡,生怕其他人會知道。
  「一會兒再談。」
  「進藤名人,可否發表一下你的感想呢?」古瀨問。
  「嗯……很累。」眾人大笑,「不,不止這樣。雖然說勝了,但沒有實在的感覺……比起拿取頭銜,我還是喜歡對局。即使不是頭銜戰,無論勝負,能夠跟塔矢痛痛快快、拼盡全力比試,這才是我夢寐以求的事。下棋,真是一件樂事!我希望能夠和不同的對手對局,因為每一位對手每一局也是變幻莫測,就是如此下一百年、一千年,我也覺得高興!能夠接觸到圍棋、能夠認識到塔矢亮,實在是太好了。」
  「進藤你可不要為了跟高手對奕也突然退休跑到中國去!至少在和我對局前不准!」緒方十段說道,半小時前還是瀰漫著緊張的棋室現在充滿輕鬆的氣氛。
  「塔矢老師,請問對今次對局你有什麼感想?」
  「雖然輸了,但我沒有半點的不快。是有點可惜,不過在這樣精彩的棋譜上佔一席位,我想爸爸也不會怪我。」塔矢靦腆地笑了笑,繼續說:「而且,我相信,下次和進藤的對局,會比今次更有趣,更精彩--下次,說投降的不會是我。」
  「好!放馬過來!我不會輕易給你獲勝的!走著瞧!」進藤眉飛色舞,二人唇槍舌劍也掩不住他們深厚的交情。
  「大家不如到外面拍些照片?請……」眾人離開棋室,進藤趁沒人注意,悄悄走到塔矢身邊,塞了一片紙片給他。「明天二時,這個地址。」
  「哪兒來的?」塔矢壓低聲線問。
  「我爺爺的家。」

       ※       ※       ※

  「叮噹~」門鈴響起。
  「來了--啊!是塔矢亮!光仔你口中的朋友原來是塔矢老師!」進藤的爺爺開門時不由得嚇了一跳。對於自己的孫兒成為名人,他還未習慣。
  「初次見面,打攪了。這兒有些甜點……」
  「啊!塔矢老師你太客氣了!請進請進~~」
  寒暄過後,進藤便拉著塔矢上閣樓。
  「這兒有什麼棋盤?」方才進藤跟他爺爺說要到閣樓給塔矢看一個舊棋盤。
  「sai的正體。」進藤在翻弄著雜物。
  「怎麼你說得像是妖怪似的?」塔矢笑說。
  「唔……差不多吧。」
  「什麼?」
  「找到了。這個。」進藤把佐為的棋盤拿了出來。「你看到上面有血跡嗎?」
  「什麼血跡?別嚇我吧。」
  「我現在也看不到。但當初我看到時有一大片血跡,藤原佐為的靈魂便跑進了我的意識裡去。」
  「誰?你認真的嗎?」塔矢不禁流下了兩滴冷汗。
  「佐為是平安時代一位棋士,可惜給人陷害,投河自盡,靈魂便依附在這棋盤上。在江戶時期,有一位小孩接觸這棋盤後喚醒了佐為,於是佐為幫助這小孩下棋,令他成為一代棋士。可惜那人早死,之後再依附的人,便是我……最初時我所下的棋,和在網上以sai為名下的棋局,都是他下的……不過他在跟你爸爸對局後不久便消失了……」進藤說時眼泛淚光。
  「慢著……這……」原本塔矢想反駁這無稽之談,但想到和sai的對局、初遇進藤時所見的奇局、對方所下的舊式定石手法……全都吻合。「但……這個……如果他的棋力如此厲害,江戶時那小孩應該很出名吧?!他叫什麼名字?」
  「虎次郎。」
  「虎次郎?我不知道江戶時代--虎次郎?是……本因坊秀策?!」
  「對。」進藤光苦笑了一下,聳聳肩。
  「你的手法……秀策的棋譜……對,的確很吻合……但……這教人如何去相信?」塔矢亮一臉狐疑,想相信但理智又不能讓自己去相信這怪誕的故事。
  「佐為他一直追求『神之一手』……現在由我跟你的對局中實現了……或者這就是他出現的原因吧?佐為……我已經成為名人了……我好想讓你看看我的成就……佐為--咦……這兒怎麼有點殷紅?」進藤看著棋盤一角,發覺顏色有點變化。
  「進藤!你胡說什麼?還不是一樣是一個舊棋盤吧?」塔矢亮的聲音帶著一絲不安。
  「不!變紅了!只有我能看見!!!佐為回來了!!佐為!!快出來!!我好掛念你!佐為啊!」進藤光眼框再也鎖不住淚水,一滴一滴的滴在棋盤上。漸漸,一個人影在他眼前形成。
  「佐為!!我已經登上了棋壇的高峰!佐為,我--」突然間,進藤光的話停住,換來只有無限的恐懼--面前成形的人影,不是佐為,而是進藤光自己--
  「你、你是誰--?」進藤背後一陣寒意,戰慄地問這個問題。
  「發生什麼事?進藤光!」塔矢亮搖著進藤的臂胳,然而他卻看不到那個人影。
  「佐為~~!佐為--」那人影對進藤說:「佐為!為什麼?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為什麼啊?只是為了『神之一手』嗎?佐為?這些年來我一直在這兒哭啊……佐為……為什麼這樣對我……」
  「你在說什麼???你究竟是誰??」
  「佐為--你忘了你是誰嗎?」那人影說。剎那間,進藤光明白了一切--當天消失的,不是佐為而是進藤--他不是「進藤光」,他只是披著「進藤」的外皮、為了實現「神之一手」的藤原佐為……

<完>

(20021115)
(以上,唬爛的說~)(死)
(沒錯,棋魂真是個鬼故事來的)(再死)

--
當年此作在某動漫論壇轉載後,馬上被一眾棋魂死忠圍毆,我被婊得很爽。我大概被《Level E》的馬鹿王子附身了,呵呵。

2008年4月20日星期日

【結他譜】橙路‧Orange Mystery

唔,偶然回憶一下青春時代吧。



オレンジ・ミステリー

作詞:売野雅勇
作曲:NOBODY
編曲:鷺巣詩郎
歌:長島秀幸

Key: D
Capo 2

C             Em
きらめく海へ Tシャツのまま
F G
君は翔んだね キスをよけるように
C Em
濡れたスカートの 白い花びら
Dm G C
青い水面に 広がってくよ
Am Dm
片眼閉じて 僕のものに
F G
なってあげると言ったのに……
C Am
Oh Baby, Tell Me Tell Me 気まぐれだね
(Tell me love you, tell me that you need me)
F G
Tell Me, Tell Me 夏の天使
(Tell me lover,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C Am
Oh Baby, Tell Me Tell Me 恋をしてる
(Tell me love you, tell me that you need me)
F G C
Tell Me Tell Me 君はミステリー
(Tell me lover,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CHORD是數年前抓的。有錯請包涵。

2008年4月17日星期四

人類嗓音的光榮


美國曾有位女高音叫Florence Foster Jenkins,她名噪一時,風靡萬千歌迷,在1944年她離世前以76歲高齡於紐約卡耐基音樂廳所開的獨唱會更是全院爆滿。她的唱片幾度再版,每代也有她的歌迷。樂評家把她的歌唱類型定為「outsider」,中譯……「外道」。沒錯,是超越了「難聽」、「走音」等程度的「外道」。這位美國貴婦雖然全無音樂天份,仍把一生奉獻給音樂,帶給不少人歡笑(?)。

如果沒聽過莫札特的歌劇《魔笛》中的名曲「夜之女王的詠嘆調」可以先看以下的片段。這首歌曲難度甚高,音調和節奏很難掌握,而且亦要演繹出夜后的霸道:(2:10開始演唱)


沒聽懂不打緊,更不用擔心自己的音樂造詣不能分出好的唱腔與壞的唱腔,因為……這個程度的差別,大概連弱聽人士也能分辨出來:


這真是「人類嗓子的光榮」啊!(這是Jenkins的大碟的名字)即使聽了多少次,我每次聽仍會笑出來!Jenkins的鋼琴師也真是厲害啊--我指他的忍笑功夫!

順帶一提,英國已經有人把Jenkins的事蹟改編成舞台劇,更譯成德語和波蘭語在德國及波蘭上演……可能有天會有中文版?

2008年4月15日星期二

中禪寺兄妹

 
手癢,畫了京極堂兄妹,順道換了top圖。服裝是約略依據《姑獲鳥之夏》電影版而畫的。沒有上線色,因為……懶。我對上色(尤其是衣服的光暗)仍是很苦手。由於我始終弄不好Color Management的關係,偏色情況很嚴重……但我沒心情再慢慢調整了……

以下是1024x768的壁紙……喜歡的話請隨便拿走。


我還未看《狂骨之夢》啊啊啊……

2008年4月9日星期三

《Cosmic/Joker》漫畫版和「JDC Tribute」



繼續清涼院流水作品討論第三彈。《Cosmic》和《Joker》曾於角川書店的推理雜誌《Mystery DX》中推出漫畫版,作畫的是少女漫畫家蓮見桃衣。到底清涼院流水在《Cosmic/Joker》中那種嘮叨反覆的敘事方式,如何改成漫畫版呢?出奇地,清涼院沒有把那種氛圍放進漫畫裡,反而跟漫畫家和編輯部創作了較易入口的漫畫版,連故事大綱也跟原作大有出入。當然,有得必有失,我個人意見漫畫版不及原作有味道。

先說《Joker》的漫畫版《Extra Joker》。故事基本上以《Joker》為藍本,講述一眾作家往幻影城作客,開始大致相同,但中段起死者和兇手以及詭計等等也改變了。這漫畫保留了JDC的角色設定,甚至創作出跟《Cosmic》原作犯人對等的人物作為引子,來銜接《Cosmic》漫畫版的改動;可是,漫畫版的《Joker》因種種原因變成一般平凡的推理漫畫。雖然,當中的反覆推理、偵探與事件的融合等特色仍存在,但原作中後設的奧妙、推理元素的填補、角色的正體不明等特徵蕩然無存。簡單來說,《Extra Joker》就是以JDC系列一眾奇人異士表演的推理劇,的確漫畫感很豐富,作為一部偵探冒險推理漫畫可算合格,不過我不大滿意就是了。

那麼《Cosmic》的漫畫版《Cosmic Comics》又如何呢?《Extra Joker》是較為貼近一般的推理漫畫,《Cosmic Comics》……回來了,清涼院流水那種奇想式的劇情回來了!是的,以推理邏輯立場而論《Cosmic》漫畫版不比原作合理,但當中的傻勁和諷刺性比原作明顯,打破常規的做法玩得更瘋!《Comsic》原作是犯人揚言創造1200個密室殺1200人,漫畫版中收斂不少,犯人只要求殺死365人……可是這365人正是JDC的所有成員!故事一邊推進,JDC各偵探一邊束手待斃,每天死幾人。精彩的地方是,《Cosmic Comics》不是一部單純的作品,不少故事角色是由讀者投稿創作的--於是,JDC出現了大量奇怪的偵探,諸如以吸煙幫助推理的「吸煙偵探」、以針灸刺激穴位來推理的「針灸偵探」、整天待在巨型玩偶裝才可以推理的「玩偶偵探」、從來沒人知道真面目的「隱身偵探」、憑街頭巷尾打聽到的八卦而推理的「大嬸偵探」……有部份角色更跟解決事件有著關鍵的作用,可見清涼院流水不是隨意拿讀者的設計殺了便算。《Cosmic Comics》沒有《Cosmic》原作中的深度,但把偵探們如此賤賣的推理作品實在少見,而且後記中更拿角色大開玩笑,作者和編輯都是以「有趣」作為創作的優先考慮。比起前作的《Extra Joker》,這本《Cosmic Comics》好玩多了。

說了這麼久,大概不少人心裡也有疑問,到底會不會是我一廂情願來對待《Cosmic》和《Joker》這兩部作品呢?搞不好清涼院真是一味「自High」,從沒想過這兩作有深入的意義啊?我沒法證明什麼,不過,可以從另一些作品來看看其他知名的作家以什麼角度來看這兩本奇書。這些作品就是「JDC Tribue」。

「JDC Tribute」是個很神奇的企劃,清涼院流水開放了JDC的世界設定和背景,讓其他人創作相關的故事。換言之,它算是「官方承認的同人誌」。目前為止,「JDC Tribute」有三部小說及一部漫畫,分別是舞城王太郎的《九十九十九》、西尾維新的《DoubleDown勘繰郎》和《TriplePlay助惡郎》,以及漫畫《偵探儀式》。《DoubleDown勘繰郎》中西尾維新創作了一個外傳故事,我以前有寫讀後(見這篇「西尾氏《ダブルダウン勘繰郎》讀後感」),這兒就此跳過,而另外兩本小說暫未見有中文版,無緣讀到。剩下來的,還有漫畫《偵探儀式》。

《偵探儀式》也可說是一本奇書,劇本由集小說家、評論家、漫畫作家、編輯於一身的大塚英志負責,作畫的是動畫《Blood+》的人設箸井地圖。故事講述JDC的部份偵探收到「偵探始祖」的邀請函,進行獲偵探業界承認的「偵探儀式」,然而偵探們卻在儀式中死去……是犯罪?是儀式?背後誰人在操縱著?動機是?佈局有著清涼院流水作品的氛圍,充滿奇詭和異樣。不過,在大塚英志手上故事極之活潑,三不五時戲謔偵探們,在「偵探無敵」的設定裡不斷挑戰權威。這故事裡JDC不單擁有調查權,更成為潮流icon!世界依賴了偵探,但偵探到底是什麼?偵探「揭開」真相,還是在「製造」真相?在畫面上箸井地圖也表現精彩,例如上面蓮見桃衣版的封面都是「黑衣貴公子」龍宮城之介,左圖便是箸井地圖版的龍宮。「搞什麼戴上了長獠牙的古怪面具啊?」故事沒說,但連西尾維新也在小說裡寫過「第一班的偵探們啊,就是那群奇裝異服的傢伙!都是他們所害,我穿得正常一點人家便反過來以為我不正常了!」。《偵探儀式》的人物外表設計比原作誇張和漫畫化,九十九十九與其說是俊男不如說是油頭粉臉的女人型。

撇開畫面上的特別,大塚英志在點子上也有一手。一開始拿了太田克史和唐木厚(《群像》編集長、發掘京極夏彥的人)兩個名字開玩笑,之後更出現了寫密室殺人事件出道的偵探作家N月R太郎(明顯影射法月綸太郎)和編集長U山H出臣(宇山日出臣),加入調查偵探儀式的殺人事件。故事很流暢,雖然不少地方有著不合常理的奇幻解謎,但說不定完結時會來個終極大翻盤(看到第四期的現在我有這種感覺)。簡單來說,《偵探儀式》是給推理迷看的奇幻漫畫,跟清涼院的作品一樣,別當作一般的推理作品來看。

大塚英志、西尾維新也在向JDC致敬的作品裡反覆探究了偵探和推理的本質,那麼至少我對JDC系列的看法接近於這兩位名作家,起碼不是我發傻胡思亂想。清涼院流水討論系列暫時告一段落,我也沒什麼好說了。總括而言,清涼院流水是怪人,他的作品很怪,不是人人適合,但如果說它們一文不值則太過,有時換個角度看,可能會發現當中的樂趣。

相關閱讀:
第一回:《Cosmic/Joker》偵探神話還是笑話?
第二回:《Cosmic/Joker》與梅菲斯特獎

2008年4月5日星期六

《Cosmic/Joker》與梅菲斯特獎



上回說過對《Cosmic》和《Joker》的個人看法。或許各人的看法不同,這是無可挑剔的主觀問題,任何人也可以對任何作品作出批評和意見。而這次我卻想談談這部引起軒然大波的作品得獎和出版緣起。

我看系列作有個怪癖,要由第一部開始看。所以,我沒打算遵守清涼院流水的指示按那個奇怪的順序來讀,然而當我知道兩部作品的背景時,卻令我頭痛哪才是第一部。按出版順序而言,《Cosmic》比《Joker》先出版,可是,原來《Joker》才算是JDC系列的第一部--清涼院流水在京推研發表引起爭議的作品《華沒》,其實就是《Joker》。《Joker》和《Cosmic》出版前後有不少故事,也跟不少推理名人有關係。

首先由《華沒》在京大發表說起。京都大學推理小說研究會一向是新本格推理作家的溫床,綾辻行人、麻耶雄嵩、我孫子武丸、小野不由美、法月綸太郎、近年的大山誠一郎等等也曾是會員。清涼院流水發表《華沒》時引起大大爭議,結果他因此退會。當時,他詢問了已成為作家的綾辻行人前輩意見,綾辻很中肯地說:「以你的風格,現在的出版社不會接受。不過反過來說,你能出道發表作品的話,便代表歷史將會改變了。」當時清涼院苦無對策,綾辻便建議說「能正確地評價你的作品,只有宇山編集長」。宇山編集長便是講談社文藝圖書第三出版部(文三)的部長宇山日出臣,亦即是島田莊司的編輯、新本格的幕後大旗手。在新本格運動中,宇山大力提攜多名作家,甚至推出編輯部內部評選的梅菲斯特獎。清涼院流水於推理研究會聚會遇見宇山,正想如何開口自我介紹,怎料宇山已讀過《華沒》,還大為讚賞,鼓勵對方一有新作便送到講談社。清涼院流水大為振奮,之後完成《Cosmic》,送到宇山手中。當時,宇山收到故事大綱後心中已決定把第二回的梅菲斯特獎頒給清涼院,可是讀完真正的稿件時宇山也猶豫了。於是清涼院應宇山要求趕到東京,跟編集部講述寄喻在作品的意義,宇山聽罷便了解並決定出版及頒獎。

作品推出時,不少推理作家對宇山的眼光深表懷疑,畢竟第一屆梅菲斯特獎得獎作品、森博嗣的《全部變成F》雖然充滿個人風格,仍是很正宗的本格派推理小說,《Cosmic》獨立異行的風格實在太前衛。然而清涼院流水的出道破壞了新本格的既有形象,造就了後來的西尾維新、舞城王太郎、佐藤友哉等人的出現。新一批作家中,不少直言是受了清涼院流水的風格所影響而寫作。有栖川有栖說過,「宇山讓《Cosmic》出版就像是對著玻璃屋丟石子,但時間證明了如不把玻璃屋破壞掉,本格還只能待在玻璃屋裡」。宇山曾戲言「《Cosmic》取代了他心中《獻給虛無的供物》的地位」,當然這點連清涼院自己也不敢置信,因為眾所周知宇山當初是為了推出《虛無》文庫版而加入講談社的。

編輯和作家的關係,有著很大的連動性。像島田跟宇山,前者在幕前推動新本格,後者在幕後當推手。清涼院流水也一樣,當他編輯的是宇山的「閉門弟子」太田克史。太田克史也是講談社中的奇人,加入文三在宇山手下工作,當了清涼院流水的編輯,之後發掘出多位新人(像上面提及的舞城等人),成立了雜誌《浮士德》,是講談社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編集長(只有三十來歲)。清涼院跟太田合作無間,二人打造了結合輕小說跟新本格的前衛小說空間,而06年講談社推出「講談社BOX」系列,太田出任部長,清涼院流水當了代表作家,設有「流水大說」獎(我承認,清涼院流水掛在嘴邊的「流水大說」有種自誇的氣焰,不過大概有那種自信滿溢的態度才能支撐起他那種跑在最前線的破壞力)。宇山過世後,很多人也認為太田會繼承他的衣缽,在講談社的前線小說作品中領軍。

下次再談JDC相關的漫畫,以及神奇的「JDC Tribute」系列。

相關閱讀:
第一回:《Cosmic/Joker》偵探神話還是笑話?
第三回:《Cosmic/Joker》漫畫版和「JDC Tribute」

2008年4月3日星期四

《Cosmic/Joker》偵探神話還是笑話?



雖然一直說會寫有關清涼院流水的文章,奈何遲遲沒動筆,反而寫了很多其他小說的心得。無他,既然自認是清涼院作品的喜愛者,就得好好整理一下思緒和資料,皆因坊間對他的評價委實難看,如果沒準備充足,別說是平反,恐怕我也會被鄙視為不知推理小說為何物的異端。以下有稍為提及故事的內容,因為不提便難以論及作品的種種奇異之處,請見諒。(雖然我想不少人聽聞風評已對這位作者的小說敬而遠之了。)

先提一下背景。清涼院流水出身自京都大學推理研究會,是綾辻行人、法月綸太郎、小野不由美等人的後輩。在大學時期發表的作品《華沒》已經惹來推理同好間的爭議(有說他因此而退會),後來他憑著《Cosmic世紀末偵探神話》投稿講談社,獲得第二屆梅菲斯特獎,正式出道。在推出《Cosmic》的同時,講談社已經籌備著清涼院的另一作品《Joker舊約偵探神話》的出版。結果,兩書面世後引來日本小說界一大風暴,有讀者讚許有嘉,認為是打破了推理小說的界限,開拓了新境地的前衛作品;反對者則批評這兩部作品無視推理小說的合理精神,粉碎了應有的常識,只是譁眾取寵言之無物的垃圾。為什麼會如此兩極?

先說故事背景。《Cosmic》和《Joker》的故事背景是現代日本,可是卻架空地設立了一個稱為「日本偵探俱樂部 Japan Detective Club」(簡稱JDC)的半公營機構。JDC共有三百多名偵探,分為七班,推理能力愈高和破案次數愈多的便能往頂級晉升。JDC的偵探都有國家承認的搜查權,可以介入警方任何調查--事實上,警方遇上麻煩的案件便會聯絡他們,JDC可說是官方的咨詢機關。JDC的偵探們各有自己的推理方法,有人擅長消去法,有人擅於解開字謎密碼,有人精於搜集資訊從中找出破案的關鍵。到目前為止還很像樣吧?頂多說是有點像漫畫的二流推理故事設定(我可不是說那個什麼學園Q啊)。可是,這群JDC的偵探們,有不少「理性崩壞」的角色--有憑著走路刺激右腦而推理的「亂步偵探」、有利用睡眠在夢裡找真相的「睡眠偵探」、更有無論怎推理結果一定跟真相相反的「迷糊偵探」!而最誇張的,是JDC裡有位「外表美形得叫人眩目,不得不架上墨鏡防止他人發生意外」的終極帥哥九十九十九(很強的名字),他的推理法叫作「神通理氣」,只要把所有證據放在他面前他便會得出真相!這是什麼鬼設定啊?這是犯規吧!

請先忘掉以上的詭異設定,來看看劇情。《Cosmic》以犯人「密室卿」以傳真作出犯罪預告,要在一年內佈置1200個密室殺死1200人開始,描述多個密室殺人事件以及JDC對應的情況。《Cosmic》新版分成《流》和《水》兩本,上冊的《流》記載了十九樁沒有破綻的密室殺人事件,下冊《水》則講述JDC一眾不斷開會推理,命案卻繼續發生,更牽涉到一位推理小說家的作品,而這位作家是《Joker》的角色。《Joker》(分為《清》《涼》二冊)是以《Cosmic》的預告殺人事件前兩個月發生的「幻影城殺人事件」為中心,講述八位推理研究會的成員相約到某富翁的城堡「幻影城」作客,卻發生了連環殺人事件,JDC亦有偵探被捲入。牌面看來,《Cosmic》是近乎奇幻小說的誇張故事,《Joker》是傳統得有點老套的本格派推理劇場。那底牌到底是什麼呢?

我的答案:反推理小說。兩本也是。

先說《Joker》。如果因為《Joker》有本格推理劇的型式就以為這是本格推理便大錯特錯,從開始至結束,全書也流露著向推理四大奇書致敬的氣味,甚至有著挑戰奇書的寫法。以《獻給虛無的供物》為例,《虛無》最微妙的地方是故事各人有自己一套解釋真相的推理,甚至有作中作的部份,真相飄忽無定。《Joker》更誇張,開始不久讀者便會發覺自己正在讀的不是《Joker》這本小說,而是故事角色「濁暑院溜水」為了紀錄事件而寫的犯罪紀實小說!故事裡會出現角色在讀自己出現的情節,甚至討論某些情節跟事實有否不符。這是十分詭異的寫法,作為「後設小說」這種佈局更是匪夷所思:我們一方面沒有理由去相信故事的內容和現實相符,但別忘了所謂的現實只是故事中的虛構情節!到底這是清涼院流水的小說?還是濁暑院溜水的小說?角色到底是讀者還是角色?而且,如果把《Joker》當成作中作,那麼讀者正在讀的便不是小說而是證據,行文之間到底有沒有作者(劇中的濁暑院溜水)加入的提示或漏洞?如果他是兇手(或被兇手影響),我們所讀的內容又是否可信?

《Joker》另一奇妙之處,便是拿了所謂的「推理誡條」來造文章。劇中人物以諾克斯十誡和范達因二十規條為藍本,創作出「推理三十大要素」,諸如密室、暗號、斬首、屍體掉包、雙胞胎、敘述性詭計……林林總總三十點,可說是一本推理小說必有當中的要素。而《Joker》全書竟然完全符合了這三十點,無一遺漏。可能有人認為當中有牽強之處,但作者由始至終沒有說出這個寫作動機--他為了滿足規則而去滿足規則。其實無論十誡也好二十規條也好,今天已沒有推理小說去嚴守,畢竟創作是不應該守舊,而《Joker》卻以「守規」來「犯規」,滿足規例而達成突破規範,情形就像《虛無》裡藤木田老人引諾克斯十誡來否定其他人的推理一樣微妙。

其實《Joker》裡有不少顛覆了推理小說認知的劇情,例如偵探不再單純地站在事件外去解決事件,有可能成為受害人,幻影城從規模來說像是孤立的莊園,角色卻可以自由出入。劇情結末時更牽扯到《源氏物語》身上--奇書不都是如此嗎?《腦髓地獄》要把事件追溯至唐玄宗和楊貴妃相會牡丹亭、《虛無》要追查到五色不動明王的《佛說聖不動經》。有人指《Joker》裡的詭計有破綻甚至無解,其實奇書也一樣,不過分別是清涼院流水夠膽讓角色親口說出「這是無解的吧」,刻意製造懸案(雖然我也覺得這做法過份著跡了)。

《Joker》裡偵探的角色也跟推理小說一般的偵探不同。這故事的設定裡偵探們都聰明絕頂,然而他們卻躲不過兇手的魔爪甚至落入死亡圈套,簡直荒謬。有人以此詬病作者編排故事的差劣,顯出作者對推理邏輯的無知,可是這是事實嗎?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作者是有心讓偵探們如此笨,從相反的方向來反諷「偵探」角色這個推理小說中心的身分。推理小說中,偵探只是作者安排下,表現得有點優異的傀儡。在JDC系列中,偵探的身分愈是優越,所陷入的情況便愈壞,一眾偵探不但和受害者同等級,在所謂的推理下只找出他們認為正確的真相,而這個真相到底跟事實有多吻合呢?他們不知道。眾多偵探中只有九十九十九是特別的存在,因為與其說他是偵探倒不如說他是先知,引用作者的說法他是「作者的代言人」。《Joker》其中一個有趣之處,是最像主角的偵探、有黑衣貴公子之稱的龍宮城之介反覆地作出多次逆轉的真相揭露,而最後當九十九突然登場時便對龍宮說了句:「抱歉,那是錯的。」這可狠狠幽了偵探這角色一默。如果說清涼院流水沒能力把偵探寫得聰明些是不合理的,因為在故事裡最像偵探的反而是被視為目標的一眾推理作家。他們的推論和想法合乎一般的推理小說手法--可是在這個故事他們是獵物。

剛才說過,我認為《Joker》是類同奇書的反推理小說,那麼《Cosmic》又是啥?《Joker》是以奇書的規格來寫的奇書,《Cosmic》卻是完全犯規的奇書。

如果單看《Cosmic》,會覺得是一本很混帳的小說。上冊描寫了一堆殺人事件,下冊描寫了一群笨偵探(對,上冊才死了19人,下冊完結時已死了55人--連阻止也阻止不了,很笨嘛!)不住想方法調查,最後九十九卻以對讀者來說最反高潮的手法指出了事件的真相。只看這本的讀者九成會撕書,尤其得知真相背後的真兇更是會殺人放火,把作者宰之而後快。《Joker》到最後的解很迷糊,甚至模稜兩可,《Cosmic》卻明確指出兇手、動機、手法,雖然比前者合理(?),卻令人很無奈,因為答案大大不符讀者的期望,甚至令讀者有被騙的感覺。可是,《Cosmic》不是一本獨立作品,它須要跟《Joker》一起讀才現出它的真貌。只要讀完《Joker》,便會察覺文本的不可靠,而《Joker》的最終解,正好解釋了《Cosmic》的意義,不論是劇情上,或是在「推理小說」這意義上。也因此,作者要求的閱讀順序「《Cosmic》上→《Joker》上→《Joker》下→《Cosmic》下」的「清涼in流水」(是雙關語啦,in正是院的日語發音)為的就是如此(雖然我沒聽從順著來讀)。《Cosmic》和《Joker》,反覆地在推理作品這概念上做文章,在偵探、推理、真相、謎團、兇手作出了大量的假設與犯禁,有人認為這成功打破了既有的框架,有人認為打破框架後卻失去了推理的意義。姑勿論如何,如果單單以既有的「推理小說」的角度來閱讀這兩套小說,只會得出「清涼院流水的作品很唬爛」的結論。

以後再談《Cosmic》和《Joker》出版背後的種種,以及它們的影響。

相關閱讀:
第二回:《Cosmic/Joker》與梅菲斯特獎
第三回:《Cosmic/Joker》漫畫版和「JDC Tribute」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充滿情味的《灰色的彼得潘》



既然自認是石田衣良迷,沒理由不寫一兩段讀後感的。

《池袋西口公園》系列的第6回,一如以往地由四個故事組成。讓我直接說感想:人情味濃厚,可是轉折性比前作弱。第5作的《反自殺俱樂部》內容不但多元化,故事的緊張度、高潮起伏也比今作強。《灰色的彼得潘》的重點落在情感上的描述,不論是被勒索的小鬼、犯事的少年和被害者、被誤會成變態的善心漢、甚至是最後的篇幅中被警方整頓的地下階層,石田衣良也運用了一貫的手去描寫這群灰色的人。

這次的故事,都比較接近《心,永遠在一起》和《LAST》的格局,尤其是第二篇《與野獸重逢》和第四篇《池袋鳳凰計畫》,真島誠依舊解決了事件,但作者著墨的地方卻是人物間的互動。無辜被奪去夢想的人,不得不跟加害者居於同一地域,雙方可以用什麼心情去面對?警方嚴厲取締風月場所,把社會的不良份子掃走,這群低下階層又該何去何從?《鳳凰計畫》令我想起這陣子的妓女連環被殺案,在論壇中有講者說:「我們不是說要解決性工作者的問題,現在談的是她們的性命!做事要弄清楚次序,前者可以慢慢談,但生命安危是刻不容緩的!」單純以「這個社會不應該有有礙道德的風月場所」為理由來漠視這個群族的存在和訴求,不是自欺欺人嗎?

下一本《IWGP》是《G少年冬戰爭》,希望石田衣良能兼顧人情和故事起伏,讓真島誠和他的伙伴們大展拳腳吧。

唔,貼幅IWGP的實景來充一下場面:

2008年3月23日星期日

台灣選舉



聊一下彼岸的政治。

對於馬英九當選總統,我覺得是好事。我不是挺馬,也不是對民進黨有偏見,只是抱著一個單純的想法:民進黨再做下去的話,他們的路會很難走。過去八年,民進黨的形象由「台灣新希望」下滑至「總統也貪腐」,這是一個很壞的情況,即使內部要改革也很難擺脫這個陰影。民進黨需要的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正如國民黨一樣,被人民放棄後努力地回到政壇。馬英九的形象清廉,有著西方社會政治家的風度,這可以令台灣的國際形象加分,如果他成功讓台灣富強的話更可以成為台灣政治場上的榜樣。台灣急切需要的,不是統獨的問題,而是成熟的政治環境。黑金、奧步,這些都不應該存在於一個先進的民主社會內,一日沒法辦一場公平公開公正的選舉,一日也沒有資格在國際舞台上標榜自己的民主和獨立。立委踢館、爆粗開罵,這些也叫人貽笑大方。當然,可能有人說這只是個別事件,但這不正說明了這群政客的不成熟和愚蠢嗎?(其實香港也曾有議員作出不文手勢被拍到,事後當然也是軒然大波--對,我也不認為香港的政治環境十分成熟,不過香港還未有全面的普選,否則那個混蛋議員一定被轟下台。)

要讓政治環境成熟,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時間。台灣的選舉一次比一次廉潔,一次比一次完善,雖然還有進步的空間,但這正是台灣的希望。希望馬英九可以令國民黨擺脫過去,民進黨也痛定思痛捲土重來,在競爭下為台灣的人民謀求更大的福祉。

2008年3月1日星期六

《棋魂》的監修‧梅澤由香里

這位小姐便是著名的梅澤由香里,亦即是漫畫《棋魂》的圍棋監修,同時亦是動畫版每集附加的圍棋知識短片的主持人。記得當初《棋魂》推出時,不少人對這位美女棋士深表興趣,隨著連載,她亦由二段升至五段。有人見過她的樣子後,認為她只是賣面孔,以美色作招徠,日本棋院刻意挑位萬中無一的美女作公關……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日本棋壇一向由男性主導,女流棋士只佔少數,從未染指七大頭銜(棋聖、十段、本因坊、碁聖、名人、王座、天元)、亦未曾獲得挑戰權。然而,日本有專為女性棋士而設的頭銜,例如女流本因坊、女流名人等等,只容女流棋士參賽。去年2月女流棋聖戰中,原來的女流棋聖万波佳奈被擊敗,失去了頭銜--沒錯,贏她的便是梅澤由香里。剛過去的2月,梅澤由香里直落兩局擊倒挑戰者向井千瑛,保持了女流棋聖的稱號,顯示了她的實力。在女流棋士中,她對男性棋士的勝率也是最高的,超過五成,不少男棋士也得向她俯首稱臣。雖然,她跟站在頂峰的男性棋士們還有一定差距,但她跟其他女性棋士亦從後追趕,像中國女棋手芮迺偉於韓國打敗男棋士奪得頭銜「國手」的可能看來指日可待。

隨便指責一個人以外表取勝前,也得了解對方背後有沒有努力啊。

2008年2月27日星期三

222戰爭與Web2.0與文化產業


先說些背景資料,免得不清楚的人看得霧煞煞。日本年前推出了一個人工聲音合成軟件,叫作「Vocaloid」,顧名思義便是「聲音Vocal」和「人造人Android」的混合。這個軟件可以讓用家輕鬆輸入文字並調整聲調,合成出像人的歌聲,是一種進化了的TTS(Text To Speech)系統。第一代的Vocaloid有男聲「KAITO」和女聲「MEIKO」,而後來開發商更推出了新一代的「Vocaloid2」女聲「初音ミク」。因為初音ミク有漂亮的形象設計(就是上圖……其實一個聲音軟件和「角色設計」沒啥關係,但在喜愛動漫的群族裡這卻大大影響銷路)和聲優擔當合成聲音的原型,加上機能改良的關係,結果推出不久便大賣,形成一股潮流。後來更有新的商品「鏡音リン・レン」,賣點是「一對雙胞姊弟」少年少女的聲線,熱潮持續。

讓電腦唱歌可能很有趣,但最重要的是用家完成作品後有渠道跟他人分享。在YouTube爆紅的年代,網絡分享是平常事,但令初音ミク出名的不是YouTube--在日本真正讓Vocaloid風潮大刮的是異軍突起的「ニコニコ動画(NICONICO動畫)」。ニコニコ動畫和YouTube一樣是影片分享網站,但在短短一年間便在日本本土擊倒YouTube,原因在於一點:網友可以在影片中「實時」留言。例如某人在1分05秒看到好笑的東西,留了一句「呵呵」,其他用戶也會在片段播放至該時間時看到這句留言字幕,情形就像一群朋友看電視看電影,一同笑鬧說三道四。這種參與性讓ニコニコ動画的交流性遠大於YouTube,而初音ミク的「演唱」作品在這個平台上推出更讓上傳者與觀眾有著強烈的互動。

Vocaloid的「玩家」們有幾類,一是單純地把現成的歌曲用電腦合成出「初音ミク版」,有的替歌曲填上新詞,有的卻是作曲作詞一手包辦的原創派。這些原創歌曲的創作者更備受網民注目,因為新鮮感和親切感比起商業作品更為優勝,當中更不乏具有專業級數的歌曲存在。這些創作者通常會利用簡單的影片剪輯軟件把自己的作品配上硬照和歌詞,於是漸漸衍生出一類新的參與者:替他們創作動畫MV的網友。雖然所謂的動畫MV並不一定流暢或漂亮,但歌曲的創作人看到也會感到對方的誠意,而且亦有部分作品直逼職業水準。

去年年底出現了一首超大熱的初音ミク原創情歌《メルト》(Melt),創作者ryo成為ニコニコ動画中的名人,亦有不少網友製作了其他Vocaloid版本,甚至有人反過來以人聲主唱,令《メルト》人氣急升。這時,開始有音樂人聯同畫師,把MV連同歌曲一併推出增加注目度,而在二月更發展出驚人的消息--《メルト》的ryo即將推出新歌《恋は戦争》(戀愛是戰爭),MV插畫找了漫畫家三輪士郎操刀。這種「名人x名人」的組合令一眾網民嚇一跳,不少人期待這作品的推出,亦有創作者「不忿」這種強橫的組合決心挑戰,於是合作創作歌曲《スイミー》(Swimmy),預告於2月22日跟《恋は戦争》同日推出。同一時間,另一位有名的創作者シンP(Shin-P)宣佈加入戰陣,將於同日推出新歌《それが僕らのジャスティス》(這就是我們的正義)。シンP前作是《卑怯戦隊うろたんだー》(卑鄙戰隊UROTANDA),歌曲模仿戰隊片集的熱血主題曲,但內容和設定卻是描述「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卑鄙英雄戰隊」,極之搞笑戲謔,而且更在初音ミク作品泛濫下大膽使用舊版本的KAITO,令人眼前一亮。シンP新歌《それが僕らのジャスティス》正是延續前作的作品,也令一眾「卑怯戰隊」的Fans們十分期待。這就是剛過去的ニコニコ動画裡的「222戰爭」。


《恋は戦争》


《スイミー》


《それが僕らのジャスティス》

三首歌曲正式出台後,三者的點擊率和留言率一如所料鬥得難分難解,即日初步點算以《恋は戦争》領先,《それが僕らのジャスティス》次之,《スイミー》於其後。《恋は戦争》以戀愛為主題,是一首節奏強勁的快歌,《それが僕らのジャスティス》繼續前作的熱血動畫歌曲路線,而《スイミー》以兒童繪本作者Leo Lionni的作品《Swimmy》為題,描寫不起眼的小黑魚也能成為大器,是首很有意思的歌曲(雖然我覺得這歌的Key太高影響了它的動聽程度)。2月26日,定期檢定Vocaloid相關作品點擊率及留言率的「Vocaloid Ranking」推出,這一回的排名榜以2月18日至25日期間為範圍,換言之正好反映了222戰爭的結果。排名指出,首六名只有一首作品於2月17日上載,其餘也是22日或之後的作品。第六位的是《それが僕らのジャスティス》,第五位的是《スイミー》,第四位是平澤進作品《白虎野》的KAITO翻唱版本(17日上載的作品),第三位是《桜ノ雨》(櫻之雨),第二位為是《恋は戦争》。


《桜ノ雨》

先說一說《桜ノ雨》,因為這作品也大有來頭。剛才提過《メルト》有真人翻唱的版本,其中一位叫作halyosy,他以柔和優美的男聲演繹出《メルト》原版沒有的風味,更有人把他的版本和原版合成變為男女合唱版。我認為他雖然唱得不錯,但總覺得他的版本只因為原曲大熱而受到注意,最大問題是他的唱腔於這類重節奏的作品不能發揮。然而,1月時他翻唱了另一首Vocaloid原創作品《コンビニ》(便利店),捲起另一股旋風。《コンビニ》的創作者cokesi一手包辦曲詞,是一首有著Eurobeat曲風的作品,歌詞講述男主角在便利店遇見可愛的女店員,變得不知所措的單戀心態,是首十分有趣溫馨的情歌。其後有人替這作品做了個動畫MV,把歌詞配合畫面演出,令沉寂了一陣子的人氣再度急升。有趣的是,halyosy翻唱的版本跟原版可謂平分秋色,原因是他和友人重新編曲,把《コンビニ》變了一首Acoustic風格的情歌,充分發揮了他聲線的強項。不久後,他亦發表了即將推出原創歌曲《桜ノ雨》的消息,但這不是他唱的作品,因為他也買了初音ミク!不知道他是想避開222戰爭還是只是碰巧,這首《桜ノ雨》在23日上載,為這場大戰加添了一點新的要素。《桜ノ雨》是首「畢業歌」,描述畢業生的心態,感動了不少即將畢業(日本的學年是三月畢業的)的網友,也因此搶到了如此高的名次。事實上,halyosy的真實身份是樂隊「Absorb」的中心人物森晴義,所以無論編曲及唱腔以至作曲填詞也表現出如此專業的水準。


《コンビニ》(原版附中文字幕PV)


《コンビニ》(halyosy翻唱版PV)

上面沒說結果222戰爭中,拿了第一名的是誰。說來有點諷刺,拿排名冠軍的是一首叫《ニコニコ替え唄メドレー Part 1【嘉門達夫風味】》的串燒歌,創作者拿了多首動畫及遊戲的歌曲重新編曲配上白痴惡搞帶點不文的新詞,讓一眾Vocaloid演唱(就像曾志偉林敏聰那種搞笑歌)。雖然殺出個程咬金,但因為不是原創作品(部份原創),所以一般都以《恋は戦争》勝出作為結論。

寫了一大段像戰爭編年史的東西,到底我想說什麼?我想指出這場222戰爭反映出不少網絡生態、Web2.0的特徵、以及對傳統文化產業的衝擊及可能。Web2.0的重點在於雙向的互動、資訊分享、參與體驗等等,YouTube便是一個好例子,它提供了一個播放影像的平台,卻沒有把內容規範化,YouTube的風格、內容以及價值是由用戶決定的--你放什麼片段上去,它便有什麼內容。ニコニコ動画比YouTube更優勝的地方是掌握了「互動」的關鍵,YouTube的也有留言版,但ニコニコ動画讓用家同步參與,這是靜態的留言版不能追上的。在上述的影片《桜ノ雨》裡,不少網友在歌曲裡留下了畢業的心情和短句,當字幕在畫面出現時就像畢業禮裡你一言我一語互相祝福,場面十分感人,連創作者halyosy也在介紹文裡寫上「大家的留言也是這作品的一部份」。這種社群性的交往帶出了Web2.0時代網絡社群的新風格。

另一方面,222戰爭中職人(專業人士)的參與也有著時代的意義。過往,某些名人(或是創作者--不論是作家、畫家還是音樂家)跟大眾的交集止於單向的媒體上,例如電視、報紙、唱片等等,當互聯網發展後提供了雙方交流的可能,但「被觀察者」與「觀察者」的身份沒變,即是「作者-讀者」、「演員-觀眾」、「歌手-聽眾」的關係不會因為二人能在網絡上交談而改變,尤其雙方只能有著「瀏覽日記-留下回應」的文字關係。在這次222戰爭中,我們看到不同範疇的職人或業餘創作者產生合作關係(Collaboration)(例如ryo跟三輪士郎、《スイミー》的一眾作者、或者推前至halyoshi翻唱ryo和cokesi的歌曲、不知名的畫師製作MV等等),或是某種專業人士在嘗試開拓他沒涉獵過的領域(halyosy創作初音ミク作品)。更有趣的是,halyosy成立樂隊absorb的契機也是源自網絡,他某天瀏覽到一個網頁,聽到一首很好聽的原創歌曲,於是他擅自加入了自己的和唱並寄給對方,於是halyosy便和這位叫作笹原翔太的大男孩結識並成為了absorb的班底。過往我們以網絡作為接觸創作者的途徑之一,現在網絡卻是產生創作者的途徑之一。

剛才提到互聯網上的職人和名人。在ニコニコ動画上還有不少職人匿名流連,當中亦有部份公開了身分的,例如漫畫家コゲどんぼ和きぃら〜☆,她們上載了繪畫的過程,其中コゲどんぼ更在那個人氣爆燈的「扭扭腰動畫」Caramelldansen參了一腳(畫的更不是自己的角色!),讓她的讀者戲謔「老師請你回去工作吧」。「扭扭腰動畫」Caramelldansen原本是一首瑞典的流行曲,調子極易上口,有人把音樂配上了動畫《ぽぽたん》的片段,兩名角色不停重覆著簡單的扭腰動作。這個無聊的片段造成了一股網絡風潮,不少人跑去畫自己的版本甚至拍真人版。這種平等的參與性正是Web2.0的特點,無論你是職業級的繪師還是只懂畫火柴人的家庭主婦,雙方的起步點也相同。


「扭扭腰動畫」Caramelldansen(其他版本可看這兒

無論「扭扭腰動畫」Caramelldansen也好,初音ミク也好,當中有個很關鍵的元素--分享和共同財產(Creative Commons)。如果在香港,不少人第一時間會問:「我創作的歌曲,他人拿來翻唱/製作MV/填詞不是侵犯版權嗎?」這或許是香港文化產業低落的原因。在ニコニコ動画裡沒有人會質疑ryo的《メルト》版權被侵犯,即使《メルト》有上千個版本。當中的概念很簡單,只要你沒有從中獲利便沒問題,如果想推出商品的話請聯絡原作者。早前發生了初音ミク第一首名曲《みくみくにしてあげる♪》被ニコニコ動画母公司拿去日本的音樂版權協會JASRAC登記的事件,引起用戶大力反彈,可以算是ニコニコ動画第一宗「共有財產←→知識產權」的糾紛。網民的心態是,原作者認許了ニコニコ動画把歌曲商品化固然沒問題,但不可以剝奪共有財產的特點。雖然有點諷刺,這規則的重點在於網民間的自律(不會私自拿人家的作品去賺錢),ニコニコ動画如果不申請版權的話便沒有法律的保障,然而因為JASRAC的強悍作風完全否定了共享的概念,申請版權後會破壞了產品(網絡上的流行曲)的特性。雖然CC並不普及,日本不少公司即使持有版權也對這種共同財產的概念採取開一眼閉一眼的做法,因為不少人了解當中的商機是利多於弊。《メルト》的創作者ryo也有把這歌曲商品化,但這產品內還包括了樂譜和海報等等,以一種潮流文化產品出售,並非單單「賣歌」。傳統的商品概念在這個時代要好好檢討一下,如果抱著一成不變的態度,只會被消費者遺棄。

開始扯到香港和文化產業身上了。ニコニコ動画成功,不代表他們是最大得益者。ニコニコ動画令不少人買了多個版本的Vocaloid,其實這軟件一點也不便宜,每套賣一萬五千日元(港幣一千元多);有人看到3D的MV去買「六角大王」之類的3D模型軟件嘗試自行製作;有人因為Vocaloid關係訂閱了數碼聲音技術的雜誌;有人因為halyosy的關係認識了樂隊absorb購買了他們的單曲CD……多不勝數。我最想提出的是,文化產業是下而上,由創作者決定方向和內容,而不是上而下的。最大得益者不應該是提供平台的人,提供平台的人也不應該干涉內容的發展。任何一種文化也是由它內部的小零件互動,產生動力推動整個產業。作為政府,只能作出輔助,而不是指導。推而廣之,這理念也能套用於其他產業中。數碼港是個失敗的例子,相反中環的蘇豪美食區是個成功的示範,前者刻意打造卻無法令科技公司集中,後者自發生長反而做成擴展(蘇豪一帶的食肆已經向西及南伸延),政府只要提供像交通的協助便可以看到繁盛的結果。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種產業,也是由「人」這個基本元素產生的,玩具街、波鞋街、婚紗街、喜帖街等等,也是自然而然地發展出來的。另外,創意文化中,「創意」不是可以「製造」的產品。你可以提供一個讓人發揮創意的環境,可以提供鼓勵創作的資金,卻無法可以提供令學生有創意的教育。讓創意出現的條件是放棄規範,因為創作本來就是沒有規範的。

寫這篇長文前沒想過談得這麼遠,只是抱著有點有感而發而已。我想,討論網絡文化,這場222戰爭比起幾幅裸照更有建設性吧。

2008年1月16日星期三

推理?還是奇幻?《奧杜邦的祈禱》



讀完了伊坂幸太郎的出道名作《奧杜邦的祈禱》。之前讀《孩子們》和《死神的精確度》覺得伊坂是「新社會派」,借推理來描繪了社會種種的光怪陸離,那他的創作原點,《奧杜邦的祈禱》又如何呢?出奇地,我不能為這作品歸類。

有人說過,讀完《死神》後覺得伊坂並不如周遭所評那麼厲害,但讀過《奧杜邦的祈禱》後便大大改觀。我認為這說法有點誇大,但的而且確,《奧杜邦的祈禱》有好些一般推理小說沒有的優點。故事講述主角伊藤離職後企圖改變人生,於是跑了去打劫超商,被警方逮捕後卻又胡里胡塗遇上車禍,輾轉流落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這小島的居民看來一如普通人,卻有著很多古怪的性格、觀念和特質,更奇妙的是島上有個能說話能預知未來的稻草人。伊藤就如墮入仙境的愛麗絲,面對著種種神奇的事情。

以詭計和謎團的設計而言,《奧杜邦的祈禱》不算優異,比起不少新本格的驚天大陰謀,這作品的犯人、動機、手法之類統統沒有令讀者嚇一跳,喜歡寫實解謎的人應該會大失所望。可是,這作品的重點根本不是這些元素,兇案和推理只是用來輔助那個異想天開的主線劇本,讓主角們演出一幕幕精彩的對手戲。劇情和角色也像輕小說般易讀,卻不像不少輕小說那般只著重娛樂而缺乏內涵。《哈里波特》以推理包裝奇幻(尤其首三部),相反《奧杜邦的祈禱》是以奇幻包裝推理。至今讀過三本伊坂的作品,我也有著相同的感覺:沒有推理小說的沉重感。即使有人死亡,有壞蛋登場,故事的氛圍總是愉快開朗的。

《奧杜邦的祈禱》有推理的鬥智,也有奇幻的趣味,亦有人性的刻劃。其實,我覺得把伊坂定位為推理作家是有點不妥當的,雖然現在推理小說的定義十分廣闊,但一般人也會覺得「推理=偵探解決案件」,而令很多對偵探小說沒興趣的讀者錯過了伊坂的作品。不過,隨著他的名聲日響,《死神》又拍成電影,看來更多人會接觸他的作品。

總括而言,《奧杜邦的祈禱》是部十分有趣的作品,適合推介給對推理小說沒興趣的朋友--不過寫實派的死硬推理迷最好還是別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