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7日星期日

Bloom Energy--未來能源的雛型?


有時實在不理解香港傳媒編採新聞的選擇。如果我沒看上星期的《60 Minutes》,再上網挖資料,便不知道這一個驚人的消息。二月二十四日,位於美國矽谷的綠色能源研發公司Bloom Energy召開發表會,宣布他們的產品Bloom Energy Server(簡稱Bloom Box)投入市場。雖然有人質疑這研究的成效,但亦有不少人希望這是未來能源發展應用的第一步--無論如何,對這項重要的新聞香港的報章隻字不提,實在令我無言。(大陸和台灣也有報導)

現在有不少公司研發綠色能源,香港也有公司研究市區風力發電的可能,這間Bloom Energy又有什麼厲害之處?他們研究的是「燃料電池」,即是從天然氣或沼氣等燃料,通過化學作用直接轉化成電能的電池。不少人聽到這個大概會嗤之以鼻,一來燃料電池不是新事物,二來當大家都在研究更環保的太陽能或風力發電時,耗費「燃料」的能源聽起來實在不吸引。如果因為這兩點便小看這家科研公司,便很可能錯過了整個發明最驚人之處。

現代利用燃料發電的方法,通常分成兩種:蒸氣渦輪發電(加熱令蒸氣膨脹、推動渦輪)和內燃機發電(把燃料和空氣混合、爆炸推動活塞,像汽車引擎那樣),而兩者也得通過燃燒燃料來進行。燃料電池的原理不同,它是直接利用化學作用,就像乾電池一樣,釋出電子,產生電力。由於不用燃燒,所以不用擔心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的污染物,而且理論上更不用擔心能量因為燃燒而流失。可是,燃料電池一直也沒法普及,原因有兩個:效率太差和造價太貴。就像太陽能電池板一樣,如果要產生足夠的電力便要大量空間,而且燃料電池的電解質往往要用上鉑(白金)這類貴金屬,如此一來,燃料電池再美好也是無用武之地。

Bloom Energy便一口氣把這兩個關鍵問題解決了。

左圖的男士便是Bloom Energy的創辦人Dr KR Sridhar,他手上拿著的便是Bloom Box的核心元件,即是用來產生電力的電池板。他指出,他手上兩個疊起來的小匣子,已能滿足一個美國家庭的用電量,如果放在歐洲嘛,只要用一個便行(沒錯,美國家庭用電量之高是舉世無雙的 XD)。換言之,只要一個像電話亭大小的Bloom Box,接駁天然氣或垃圾堆填區產生的沼氣管線,便可以產生一條街道所要求的電力。製造成本也是一項突破,分隔物竟然是用沙粒所造成的瓷片,作為產生電力的電解質則是一種便宜的合金,沒有什麼貴金屬。

對於這種誇張的科技,我們都有所警惕,心想這或許是騙案,或是用來吸引投資者的誇大宣傳。令人相當意外的是,原來Bloom Box已暗地裡投入市場測試,被某幾家企業用上一年多,而那些公司,還是有名的Google、eBay、Walmart、FedEx等等。在Google總部便放了幾個大型的Bloom Box,用來生產資料中心的部分電力,已經正常地運作了一年(即是說,搞不好使用Gmail的各位已用過Bloom Energy生產的電力)。另外,Bloom Energy已找到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KPCB)當投資者--KPCB正是曾大力資助Google、Amazon、Netscape等IT公司的投資公司。



Dr KR Sridhar開辦Bloom Energy前,是替NASA服務的,他的研究項目是「在火星上產生氧氣」,據說該項研究已有成果,只是美國政府中止了重返月球計畫,連帶火星計畫一併拖延,於是他2001年約滿後,便把心思放在技術接近,但用途不同的燃料電池上。現在懷疑論者質疑的不是Bloom Energy可行與否(人家Google和eBay用了一整年了),而是將來的製造成本能否如Sridhar所說減至數千美元(由於現在仍未量產,造價要數十萬美元),以及它的耐用程度,是否可以連續運行十年而瓷片無損。不少人也在想KPCB這項投資是另一個Google還是另一個Segway(那台中看不中用的個人直立雙輪車),不過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這項發明的前景尚算樂觀,在太陽能或核聚變之類的終極能源未出現前,Bloom Energy的方向似乎是同時解決發電成本、污染和電力普及(在非洲或中亞一些落後地區要鋪設大型電纜非常困難和昂貴,但沼氣之類較易取得)三大問題的好選擇,說不定它便是十年後替代現有電力網的工具。

官方網站:
Bloom Energy

CBS的《60 Minutes》報導:

Watch CBS News Videos Online

1 則留言:

  1. 合作的供應鏈廠商在台灣.....,願景跟夢想很大值得期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