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7日星期六

7仔和古典樂


在便利店買到奇異的東西。

在雜誌欄上有日本書不奇怪,奇怪竟然是古典樂的周刊,而正確來說是CD。這本《週刊クラシック・カフェ》每星期推出一首古典樂CD,附有作曲家和樂曲資料。

令人驚訝的是價錢:原價980日圓,但現在只售$15!

我買了的是第十五期,馬勒的第五交響樂。不過我相信是商人散貨吧,大抵沒機會買其他期數。

順帶一提,演奏的是「リュブリャナ放送交響樂団」--我查了好一陣子才查到這是斯洛文尼亞的「盧布爾雅那電台交響樂團 Ljubljana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盧布爾雅那電台交響樂團?我連盧布爾雅那也沒聽過……(呃)

2006年5月22日星期一

鬚刨


早前受不住廣告的誘惑,買了吉列的新版鋒速3鬚刨「Mach3 Power」。賣點是內置摩打,按鈕後會發出微震,令刀片更易刮去鬚根云云。

用後感覺:沒多大分別。

相比第一次使用「Mach3」的震撼,這個「Power」簡直沒力量可言。「Mach3」的設計簡單實用,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比我之前用過的鬚刨大幅增加了500%。難怪有雜誌選它為男士必選一百大品牌之一。十分同意。後來的「Mach3 Turbo」比舊版增加了潤滑性和改進了橡膠部份,雖然是更舒適,但不明顯。在價錢方面立論,看來「Mach3」反而是最好產品耶。

2006年5月19日星期五

Red Hot Chili Peppers - Stadium Arcadium


之前買了Red Hot Chili Peppers的新大碟Stadium Arcadium。

一直也知道Red Hot Chili Peppers這樂隊,但認識不深,也沒買過碟。之前知道了《Death Note》拿了他們的Dani California當主題曲,增加了興趣,後來看到雙CD共28首歌也只賣九十多元,抵。於是買了。一聽之下,也難怪他們受這麼多追捧!我本來以為他們走的是Punk Rock和Metal的路線,怎料原來還有pop ballad、Hip Hop、New Age、Jazz Pop……多不勝數。更有趣的是,一首作品的曲風不是單一類型,而是把多種揉合,多首歌曲卻有著近似的味道。歌曲的編排也花了心思,兩小時的音樂十分耐聽。

2006年5月13日星期六

99%的滿足和1%的遺憾


讀完了石田衣良的《秋葉原@DEEP》。

一如《波浪上的魔術師》和《池袋西口公園》,描述小人物挑戰巨人,只是把舞台搬到秋葉原。因為主角們充滿特色(和怪癖),比起金融大戰的《波浪上的魔術師》,此作更活潑好玩。故事正章由六人的集合,創製了人工智能型搜索引擎「酷克」,到被惡魔大企業社長使詐擊倒,再部署復仇拯救酷克,節奏明快有趣;而開始的零碎片段,也提供了更完整的故事背景和伏線。作品中,不少人物、事件、技術也有參考現實的資料,所以趣味盎然。當中的人工智能搜尋引擎也不是天方夜譚,理論上是可以開發的東西。

對這作品,滿意了99%,可是餘下的1%真的很不滿。

那便是它對「人工智能」的定義,最終還是回到老掉牙騙一般讀者的模式。這大概不能怪作者,畢竟他不是程式員,單單資料搜集上也做到如斯地步,算好了。可是,最後在技術上還是出現了像《Electric Dreams》(1984年美國電影,港譯「鬼馬電腦追女仔」)(我竟然記得?!)般無稽的結局。

以下隱藏了故事內容,不介意的可以點來看:


泉蟲可以寫出一個能自我學習的Chat-bot,好,沒問題。我也可以假設結衣輸入了大量資料,建立了一個超巨大的資料庫,就像複製了自己的人格,成為了一個擁有結衣性格的Chat-bot。我亦可以接受假設「酷克」有著同樣的機制,在網上攫取資料,在語法分析下建立了龐大的資料庫,形成了一個人格。

但是,泉蟲在網咖內打了串密碼便可以召回「在網上遊走的結衣大姊」,不合理。先假設這程式在網上以病毒的方法複製並潛伏在某些伺服器內(這就是現實中所謂的「網上解放」),並會自行找尋其他伺服器侵入之,那泉蟲沒可能隨意招魂似的把結衣喚回來。正確方法是,泉蟲在某幾台伺服器設有後門,「結衣」這程式則內置了這幾台伺服器的資料,定期會到這些機器上檢查,如果發現了泉蟲的暗號,便會自行複製並執行。可是,大概沒有病毒會「內置伺服器資料」這麼笨吧。

這一點已算小問題,最大問題是結局中,「酷克」為了救主角們而行動了。這大概也沒問題,畢竟「酷克」是個會自我學習的軟件,問題是他被「監禁」期間,是沒有外接互聯網的。「結衣」(和「酷克」)的能力(假設)是透過資料學習建立人格,但這決不會像故事中一把「酷克」連上網上,不到十秒「酷克」便懂得跟東京都知事討價還價了。這段著實太兒戲。另外,要阿欄(Box)和小光(Akira)用拳頭硬拼特種部隊也太KUSO,不過至少沒什麼好反駁,算吧。

大概是程式員的心態作怪,才會挑這些骨頭來說。搞不好有當男妓的對《娼年》也是大大鞭撻吧。(笑)
這本我歸類為「科幻社會小說」(沒錯,是Sci-Fic)還是十分十分有趣的。


因為看完了原作,可以看漫畫版了。一看之下……

這是什麼來的啊?!

這不是改編吧,簡直是同人誌!二次創作!人物設定、故事劇情、大綱主旨‧完‧全‧不‧同.啊!!!

如果不叫作《秋葉原@DEEP》的話,也算是本可以一看的御宅向漫畫吧,但怎麼在這名堂之下亂搞啊?原作中,倒沒有強調過御宅們被歧視的地方,相反更是很平實地描述各人的自省。御宅也是人,石田衣良的作品從沒有把某一群族貶低或平反,只是著眼於「人」這個要點。不論你是宅還是男妓還是小混混,總之你就不用跟著你身上的標籤去過活,認同人家的觀點!

簡單來分,小說版是IT向的,漫畫版是ACG向的。
這句同時適用於作品和讀者雙方身上。

附‧漫畫版和小說版人物比對:
1.Page(阿頁/比治):漫畫中是個駭客天才少年,被其他人拉攏加入「秋葉原@DEEP」;小說版是個嚴重口吃的文藝青年,但頭腦精明文采非凡,「秋葉原@DEEP」的創立人兼社長。漫畫版把他跟另一個主角,天才少年駭客泉蟲合併了。
2.太鼓:漫畫版和小說版一樣是個會當機的音樂家,但小說版中他並不會弄手辦模型,只喜歡作曲和打音樂電玩。
3.Box(阿欄/波古斯):兩個版本一樣是個恐懼女性、患有潔癖的圖像設計師,但小說版中他有買美少女手辦來組合,另外他的美學觀感(?)能接受的三次元女性中只有Akira(小光)一個,但二人經常互相吐糟。
4.Akira(小光/阿基拉):漫畫版是個花瓶(?),但小說版她可是全部主角中最強悍的一位,格鬥技天才,漂亮的肩膀下是連大漢也能殺敗的拳頭……小說版中她和Box才是配對吧?
5.泉蟲:漫畫版給同化了。患白蝕症的天才駭客少年。
6.達磨:漫畫版失蹤了……(汗)小說版中的法律顧問兼推銷員,三十歲,留羊咩鬚。
7.中込威:比起漫畫版,小說版的中込城府深得多!

一般來說,漫畫版有原作的話我會勸人先看原作,但這本嘛……
先看漫畫也沒差,免得看完原作再看漫畫會失望!

我想真人版不會這麼胡來吧?

2006年5月10日星期三

猶大福音

話說上月《國家地理雜誌》公開了一份歷史古卷,內容記錄了耶穌的福音事跡,但當中卻指出猶大並不是聖經所說的叛徒,而是依據基督吩咐而出賣祂的。

此古物一出,各地譁然,畢竟如此像《無間道》的劇情會大大影響基督徒的信念。

不過,我實在想不到教會和信徒們為什麼要害怕。一直以來,四部福音書被不少學者和懷疑論者抨擊,質疑其真實性。他們的理由多為「四福音書完成日期比耶穌生存的時期晚了一百年」、「作者不詳」、「福音書中的記述與考古所知的人民風俗不符」等等。如果從邏輯和歷史研究出發,別說基督教,任何宗教也會輕易被反駁的。

信仰本來就是從心出發,超越了理性的東西。

所以,《猶大福音》出土,最大的貢獻是提供了一份考古的史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更證明了當時的人是有血有肉,行為合乎常理的正常人--先不爭論猶大有沒有賣主,只是結果(耶穌被處死)出現後,不同人抱有不同意見去猜測(或指正)猶大的行為,這十分符合「人類」這物種在「社會」這群落的特性。其實甚至可以說,《猶大福音》更進一步證實了耶穌的存在。

本星期六22:00國際台會播有關的節目,希望趕得及回家看。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lostgospel/

2006年5月1日星期一

跳躍大搜查線2

因為有英文字幕,在假期看了借來的《跳躍大搜查線2》的DVD。

比想像中缺乏了一點氣勢,故事的玩味依舊,但重點的情節沒法做得比第一集更有趣。比第一集的「連環盜竊犯 + 變態殺人犯 + 副總監綁架事件」,這次的「家庭盜竊犯 + 吸血鬼傷人案 + 連環CEO殺人事件」,前者來得更精密更好玩更環環相扣。更可惜的是,宣傳中的最大場面和最震撼對白,原來只是「雷聲大」的假象。套用網友一句,作為Fans看到灣岸署一行人已經心滿意足了。可是故事真的不足。

反而,看到外傳電影《交渉人真下正義》的預告片感覺很不俗,像是真正棘手的大案件(對,真下比青島高級,處理的當然是總部的大事件了~)。另外《容疑者室井慎次》也看來很有趣,室井終於有機會擔正~

兩者的DVD也有英文字幕!而且前者的故事是緊接著Movie2的殺人事件解決後一小時發生的!真下君和柏木還有室井警視正的麻煩陸續有來!

可是……《交渉人真下正義》的特別版DVD要¥12075……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