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8日星期一

在夢裡,我哭了

奇異的夢。
夢中我和眾人圍著圓桌而坐,在座的有John Lennon、Paul McCartney、George Harrison 和 Ringo Starr。此外還有一些不認識的面孔,但感覺上這群人也是我的朋友。
看到他們,我十分雀躍,但他們都像失去了靈魂,沒神采地呆在桌前。
我說:「你們是Beatles啊!」
Lennon回答:「是啊,老是在作些賣不出去的唱片。」
「但……但你們是The Beatles啊!!」我大感詫異。
為了確認,我還刻意一個字母一個字母串出來--沒錯,他們是Beatles。
「看,這兩片紅色藍色大碟,」貌似經理人的大叔說,「這兩片才真的是暢銷的唱片。」
什麼啊?這兩片不就是Beatles的著名精選大碟嗎?一拿上手--
上面寫著的是「PAMOIS」。
原來那是一個沒有Beatles的世界……不,應該說是Beatles沒有成名的世界。
取而代之的,是一隊叫「PAMOIS」的五人組合。
裝扮譁眾取寵,歌曲言之無物--但這隊「PAMOIS」的熱潮卻一直延續下去。
我從那片紅色大碟中,看到有歌曲是在93年和一隊叫「R2」的樂隊成員「Mono」合作而成的。
天啊,原來這個世界連U2也沒有。
歌曲都是抄襲的,空洞、無味。

看著坐在前方的Lennon和McCartney,悲從中來。
因為Beatles沒成名,Lennon和McCartney沒有鬧翻。
因為Beatles沒成名,所以Lennon沒被瘋狂的歌迷殺死。
可是,因為Beatles沒成名,這個世界沒有了永遠的草莓田,沒有了低泣的結他,沒有了黃色的潛艇,沒有了彎曲的長路,更重要的是,沒有了愛。
「喂,有什麼不好啊,我們還算活得不錯吧?」George Harrison說。
可是……
「對,說什麼用音樂改變世界簡直是糊塗的想法。」Lennon聳聳肩。
但……
「由他吧,看來我們連PAMOIS一成也學不到了。」McCartney說。
不過……
「你為什麼要執著那一點點啊?」Ringo Starr道。


因為
在我的世界裡
你們是
二十世紀
最偉大的
音樂人

2006年12月10日星期日

尼莫夫



2004年雅典奧運,出現了這一幕。
俄羅斯選手、悉尼奧運男子體操個人全能、單槓雙金牌得主尼莫夫在單槓項目表現了連串驚人的放手動作,可是分數卻很低,三甲不入。相反只做了一兩個放手動作的其他選手,卻拿到更高分數。
觀眾們紛紛鼓譟,噓聲掩蓋全場,尼莫夫表現出大將之風,微笑著示意觀眾接受。
這是尼莫夫最後一次參加奧運。他已經28歲。
然而,其實評判們沒有錯。
體操的評分,是以選手表演的動作難度作為基準,分A(易)至E(難)級,而後來更加上了超E的超高難度。以難度加起來,最高10分作為基準,再從表演者的表現扣分,例如動作瑕疵扣0.1、落地大失誤扣0.5之類。
以難度基準,其他選手表演的扭臂動作一樣很難,尼莫夫的動作的確有點瑕疵,像腿不夠直、合腿不齊整,落地那一步更會扣0.1。
問題是,尼莫夫那串放手動作已經大大超越了那個10分的基準。
開始的曲體高華茲已是E組難度,之後的直體特卡切夫(D)、分腿特卡切夫(C)、曲體特卡切夫(C)和京格爾空翻(C)雖然每個動作難度不是頂級,但當中沒有加入大迴環,這4個連續的放手動作根本是前無古人。最後加入的高華茲也是個D組的動作。嚴格來說,這組動作幾乎可以說是15分起評。

尼莫夫退休了。這個故事應該告終吧。
真正的結局,今年才開始。

國際體操聯會基於這次事件,審議體操的計分法是否過時,經過兩年商討,新計分法在本年試用,並在世界體操錦標賽及亞運會實行。
新計分法把裁判分成兩組,一組以10分起評(不論動作),根據瑕疵及失誤扣分;另一組以動作的難度及連貫性評分,選出最高難度的九個動作計分,而難度由以往的6級(A至超E)改成7級(A至G)。連貫性分數方面,由評判決定--不設上限。總分是把兩組的評分相加。
也因為這個原因,10分滿分完美動作的神話不會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超越10分、對極限的不斷挑戰。

體操這項競技,是對「表演」的追求。能令觀眾感動的,便是出色的表演。尼莫夫事件令國際體操聯會警覺制度已經追不上時代,他們亦作出努力,去讓體操繼續向前走。
尼莫夫雖然失去了一面金牌,但他為整個體操界帶來了新的視野。五十年後,大概沒有人記得是保羅咸姆還是某個意大利人拿了單槓金牌,可是尼莫夫這次告別表演卻會一直流傳下去,成為所有人心目中的金牌得主。

2006年10月30日星期一

企業霸主 Luke Skywalker 的成長戰爭


—他,花了三年,建立一支超級 The Force 生產線。現在,他決定放下這些成就,前往母親的故鄉 Naboo ,從頭開始……
-----------
作者:何飛澎

「這世界需要有膽識的人,勇敢挑戰世俗已定的基準!」在高溫達38度、豔陽炙熱的只有沙漠的 Tatooine ,700多位來自全球各地,英語混雜不同腔調的白人、黑人、黃種人,正聚集在只有沙漠的 Tatooine 規劃展示館會議廳內。連結大夥兒的,除了身上穿的綠色T-shirt,和頭頂的綠色帽子外,全神貫注的共同對象,不是只有沙漠的 Tatooine 的官員或國家長官,而是人稱同盟新星的 Rebel Alliance 集團董事長 Luke Skywalker 。

Rebel Alliance 集團擁有五十六家子公司。 Rebel Alliance ,一般人很陌生,但它不但擁有全球最大專業 The Force 代工廠、也是最大的數位化 The Force 供應廠,集團總營業額超過九兆一千三百七十億元。總言之,它是全球最大 The Force 垂直整合王國。

集團工廠遍布台灣、中國大陸、菲律賓。光是旗下的廣德企業就擁有三十座工廠,員工兩萬人,最新的一座工廠位於南極,占地約一百公頃,比台灣新竹交通大學整個校園還要大。

「Kiss a wookiee, kick a droid」

七年級前段的 Luke Skywalker 外表看起來有點笨,說話時洋溢著一種呆呆的神采。「那個時候環境實在是非常的沉悶、沉悶得叫人想乾脆去 Dark Side 算了。」 Luke Skywalker 淺嚐了一口香氣四溢的 Yoda 大師最愛旳 Dagobah 沼澤泥水,拿起身邊的看來很可愛卻喜歡咬人的 Ewok ,打死三隻蚊子,接著說。「不過,就算環境是多麼的沉悶、沉悶得叫人想乾脆去 Dark Side 算了,我依然相信,『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

Luke Skywalker 的座右銘是「Kiss a wookiee, kick a droid」,他便是靠著這樣的精神,刻苦走來。「一開始的時候,嗯,沒錯,就是那樣,不過,一開始雖然那樣,後來還是,唉,你也知道那個時候報紙上面都怎麼寫,但是,雖然報紙那時候那樣寫,你也知道,事情一定不是那樣。那事情是怎樣呢?我也說不上來,但是你也知道的嘛,人生,就是那個樣子啊!」 Luke Skywalker 散發著不凡的樂觀與自信。

Luke Skywalker 出身於一個介乎 Jedi 和 Sith 之間的家庭,父親是又名 Darth Vader 的 Anakin Skywalker ,母親則是喜歡日式化妝的 Padme Amidala ,從小灌輸 Luke Skywalker 傳統介乎 Jedi 和 Sith 之間的教育,在大學時主修 The Jedi Code 與 The Theory of Lightsaber ,同時也修習了俄、德、法、義、美、日、英、澳八國語文,在這樣一段平淡的日子中, Luke Skywalker 卻深深體會到了僵化教育體制下的不足。「這樣的日子,不是我要的!」在大學的第三年, Luke Skywalker 便著手創辦 Rebel Alliance 。

作為又名 Darth Vader 的 Anakin Skywalker 的兒女,他的辛酸沒人知。做得好,人家會說,就算他做的是 Jedi ,可是還是歸功於他是又名 Darth Vader 的 Anakin Skywalker 的兒女,是父親的庇佑;做得不好,人家說他是敗家子。壓力沈重的 Luke Skywalker ,卻不躁進的從細節開始扎根。

他對技術的要求,表現在不斷追根究柢的個性。對於一個技術,他都會追問究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他不要員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到現在他都會要求幹部回去重翻大學念的教科書,「他認為這些基本理論都可以驗證現在的技術,數字都只是表象。」一位群創的高階幹部透露。因此現在 Luke Skywalker 還是把大學的教科書放在身邊,隨時參考。

改變,才能夠生存

即使創業時成績耀眼, Luke Skywalker 在第一年中卻遇到了空前的挫折,每天平均被詐騙5.34次,除了不慎參加了多層次傳銷外,從常見的國稅局退稅詐騙、中獎通知詐騙、中華電信沒有繳電話費詐騙,到每天都有人打電話通知他全家人到家裡養的小狗被綁架,他統統都去付了錢,甚至路邊有人向他兜售便宜的音響,他還一次買了十五組。…儘管如此,這都不能夠動搖 Luke Skywalker 堅持發展 Jedi 產業的決心。

這時候 Luke Skywalker 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伴侶— Obi-Wan Kenobi ,帶領他開始閱讀《如何修理 X-wing 》,給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如果那時候沒有 Obi-Wan Kenobi 的話,我真的不知道我會怎麼辦,」 Luke Skywalker 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那時候,我真的差點要去被 Jabba the Hutt 以鐵鍊鎖起來再舔遍全身了!」

「不過, Luke Skywalker 就是贏在看的趨勢,都看得比人家遠,」 Rebel Alliance 副董事長貌似 Indiana Jones 的 Han Solo 說。

貌似 Indiana Jones 的 Han Solo 是和 Luke Skywalker 已有十幾年交情的老友兼高爾夫球友。他說, Luke Skywalker 一直把前進中國視為全球化的一環。一年半就在青康藏高原默默打造生產基地的 Luke Skywalker ,當同業開始進駐中國時,他已經在拉薩專心地苦熬出半壁江山。

在中國心無旁鶩經營的 Luke Skywalker ,其實也一直在為成為跨國公司做準備。貌似 Indiana Jones 的 Han Solo 也形容, Luke Skywalker 就像一塊海綿,永遠都在吸取他在之前在外商擔任專業經理人的經驗。

Luke Skywalker 即將帶著 Rebel Alliance 前往母親的故鄉 Naboo 發展,設立新的 The Force 生產基地。

「一枝草一點露,最多兩隻手各拿一枝,兩枝草兩點露,你要一枝草吃很多露,往往到最後,什麼都落空,就會吃不到露!」好友貌似 Indiana Jones 的 Han Solo 以台語表達 Luke Skywalker 的人生觀。

Luke Skywalker 不求快,但求穩, Rebel Alliance 看似大器晚成,但卻享受到最豐碩的果實。

──────────────────
給各位喜歡 STAR WARS 的朋友。(爆)

台灣雜誌人物專訪產生器:
http://zonble.twbbs.org/etc/bw.php

2006年10月8日星期日

秋祭

秋祭第二天。
先謝謝Mineko送我本子,也要謝謝一仔他們送我《秋祭的教室》。

說起《秋祭的教室》,真的不得不說說今年的籌辦問題。秋祭很多年也有是非,但這些不重要,作為香港最大的大專同人活動(沒有人會否認是最大吧),工作上有問題,協調上要改善是無可厚非的。這年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搞手的態度。我不是說態度差--特區政府的官員們態度更差。我是指搞手們不懂「打官腔」。

別以為官腔是壞東西,不打官腔便是待人誠懇云云。做事要分清楚庄閒,如果連自己的立場也弄不清楚,做對做錯一樣招來話柄,引人詬病。抽籤出事、簡介會出亂子其實是小問題,人家投訴,公式答案是「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深表遺憾並會反省。我們會盡快作出相應措施,回應各方的要求。謝謝」。有補救固然最好,沒解決也不打緊:反正活動過後,你解決與否也沒相干,人家也去留意Poly藝墟了。在留言板以個人身份抒發感想是事後才做的,別因為一個人的幾個字影響了整個籌委會的運作,這時要行忍字訣。

那個Cosplay Freaks Go Home事件也是鬧劇。有人發出惡意挑釁,搞手們也應該打官腔,可是我卻看到負責人在某留言板以大字體來斥責cosplayer沒維護自己權利去報告事件。雖然有人提出了「要求書面回應」的高調言論,但這也是「遊戲規則」以內的做法,官方也應該先用以上「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深表遺憾……」的回應(看!多麼的實用!),但出來的卻是「為什麼你們被人毆打而不報警?!你們沒想過維護自己的公民權利嗎?!我們的執法人員很易認,穿制服的便是了,而且四處也是,為什麼你們不通知我們?!」的混帳說話。

據說有人對一仔他們的《秋祭的教室》十分不滿,姑勿論是否屬實,容我說句:做主辦者的先要大肚能容,容不下的便要忍。"Don't take it personally"是處事的金科玉律--雖然的而且確很難去實行。或者這正好給予這些大學生們去學習一下處世之道的機會吧。

2006年10月4日星期三

Biff's Question Song


大概沒幾個人知道Thomas F. Wilson是誰,但如果說是《回到未來》的奸角Biff,或多或少會記得。
這是他的棟篤笑片段。
事實上,我比較記得是他在遊戲《Wing Commander》裡面的角色 Todd "Maniac" Marshall。

http://www.tomwilsonusa.com/

歌詞如下~
When I'm flying in a plane, or I'm on the street,
There's a lot of famous people, that I like to meet.
They shake my hand and never ask my name.
And they start asking questions, that are always the same. Hey

What's Michael J. Fox like?
He's nice.
What's Michael J. Fox like?
Nice guy.
What's Michael J. Fox like?
He's an ALIEN!
Stop asking me the question!

I went to the Bar Mitzvah of my nephew Josh.
Now I'm not jewish, but I like to nash.
Put on my yamada, started to pray,
When the rabbi leaned over and I heard him say. Hey:

Was that real manure?
No, it wasn't.
Was that real manure?
Noo!
Was that real manure?
IT'S A MOVIE!
Stop asking me the question!

Can we take your picture? Come on. Look mean.
Would you call my friend a butthead on his answering machine? Hey
Questions, questions just fill my head.
I went to my doctor. My doctor said. Hey:

What does a Key Grip do?
Set up lights.
What does the Best Boy do?
Help the Key Grip.
What does a producer do?
I don't KNOW!
Stop asking me the question!

Do you all hang out together?
No, we don't.
How's Krispin Glover?
Never talk to him.
Back To The Future Four?
Not happenin'.
Stop asking me the question!

Hey,
Who's the nicest, famous guy you know?
Adam Sandler.
Who is the biggest jerk?
Gary Busey.
How much money do you make?
More, than you do.
So, stop asking me the question!

2006年9月2日星期六

挪威沒有森林



很多人也知道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是來自 Beatles 的歌曲「Norwegian Wood」。

可是,這是誤譯。原曲中「Norwegian Wood」是指「挪威的木材」,實際上是一種很便宜的松木。John Lennon 說:「作為歌曲的名字,我總不能用『Cheap Pine』吧?『Norwegian Wood』好聽多了。」

我們看看歌詞吧:

I once had a girl, or should I say, she once had me.
我曾有過一個女孩,呃,還是該說,她曾有過我。
She showed me her room,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她帶我去她的房間……真好呢,是挪威木。

She asked me to stay and she told me to sit anywhere,
她叫我留下:「請隨便坐吧。」
So I looked around and I noticed there wasn't a chair.
我四處一看,卻找不到可以坐的椅子。

I sat on a rug, biding my time, drinking her wine.
我坐在地毯上,耗著時間,喝著她的酒,
We talked until two and then she said, "It's time for bed".
我們聊到半夜二時,她便說:「唔,要睡了。」

She told me she worked in the morning and started to laugh.
她告訴我她要上早班,之後便笑了出來。
I told her I didn't and crawled off to sleep in the bath.
我答她我不用,轉頭爬進浴室睡在浴缸裡。

And when I awoke I was alone, this bird had flown.
當我醒來時,我已經孤單一人,這妞兒離開了。
So I lit a fire,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所以我點了一個火……真好呢,是挪威木。


很多人也知道「Norwegian Wood」描寫的是個挑逗性的故事,可是,環境卻不是浪漫的森林小屋而是英國舊式公寓啊。

2006年8月23日星期三

Death Note 結局


很多人批評《死亡筆記》的結局牽強,坦白說,我覺得挺好的。
尤其是有一點被很多人忽略了:夜神月死前的回憶。
第一回中,流克告訴月:「用過死亡筆記的人休想去天堂或地獄。」
我們一直以為這是對使用者的「懲罰」。
可是,在最後一回中,我們看到了這段對話的下半部:

月 :「只是不能去天堂或地獄吧?」
流克:「真的被你嚇倒呢,我以為所有人類都深信天堂和地獄的存在……
    嗯,你說得對。
    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不管生前做什麼,死後去的地方也相同。
    死是平等的。」

這一段對話,把月的行為進一步合理化,亦是把他推向深淵的力量。流克的話,可以詮釋為人類真正的世界觀:「看!這個世界是沒有死後的審判的,壞人也好,好人也好,死後也一樣。」聰明如夜神月應該會立即明白背後的意義--這個世上沒有公義!沒有神!只有生存便是力量!我們一直以為夜神月狂妄自大想挑戰神,但如果到頭來說這世界根本沒正義的神呢?天堂和地獄只是人類虛構的謊話,「神」這個概念只是人類杜撰出來的自我滿足。再來的思辯,便是所謂「善惡」的對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為什麼奪去人家生命便是錯?

「這樣,為什麼我不可以步入主宰這個謊言的領域之內?」

月所做的,並不能以正義或邪惡去區分,在他知悉了人類死後的真相開始,他已經不再是人類了。

2006年8月17日星期四

電子之星



買了漫畫版的《池袋西口公園‧電子之星》,《王牌至尊》的漫畫家朝基勝士編繪。

很出色的作品!朝基勝士的畫風,跟石田衣良原作的那股帥勁十分配合!《池袋西口公園》本來就很有ヤンキー的味道,而《少年Magazine》也是ヤンキー味最重的漫畫週刊,找來朝基勝士處理這作品,超搭調。在改編方面,故事沒改動原作的重點,只在某些地方加上了漫畫式的趣味,相比起漫畫版《秋葉原@deep》來得高明得多。

一期完的作品,絕對是近期推介之作!

2006年8月15日星期二

心,永遠在一起



斷斷續續地,憑著乘車的時間,把石田衣良的《心,永遠在一起》讀完了。

七篇短篇所組成的短篇集,內容都是圍繞著遇上不幸的人如何面對悲哀的故事。有些篇章很感人,可是我總覺得太短,尤其像《藍色出口》這個故事,如果篇幅再長一點,人物的描寫再深入一點,一定更出色。倒是,如果每篇故事拿來拍成一小時的劇集/電影,應該會很有趣。

2006年8月8日星期二

Depapepe!


很神奇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聽過這個二人組合的曲子,我連隊名也記低打進了電話內……卻忘了。「Depapepe」,很有趣的名字,是個二人結他組合,沒歌詞也沒人唱。十分適合夏天聽,因為清爽簡潔的木結他二重奏,絕對會令人振作。

2006年8月6日星期日

廣島

雖然是生日,但這天躲在家爆睡了一整天,頭痛得要命。

其實每年這天也有點戚戚然,畢竟這天是人類打開了潘朵拉盒子的一天。大家知不知道原爆的情形呢?雖然人人也知道會出現磨菇雲,但到底有多少人能了解實際情況呢?

我們假設廣島的原子彈落在旺角吧。

爆炸的一剎那,先產生了龐大的爆風和衝擊波,爆風威力是頂級颱風的一百倍,而風壓更高達350萬帕斯卡,即是一平方公尺受到35噸重物的壓力。一公里內大部份建築物會倒塌,即是油麻地、太子、大角咀、半個何文田會即時毀滅,兩公里內的物件會被撞飛,即是北至獅子山、南至維港、東至啟德、西至昂船洲這地區內所有汽車木屋帆船一律撞毀。

原爆點的人呢?人是不用擔心的。因為差不多和爆風出現的同時,爆炸產生了高熱,溫度達攝氏四千度,只跟太陽表面的五千五百度差一點。旺角彌敦道一帶的路人會瞬間氣化,除了沙石和混凝土外一切物品變成氣體。一公里範圍內的人會受到五級燒傷,表皮碳化,像燒烤時不慎烤焦了的食物,可是這個人還是活的。熱線的影響範圍比衝擊波可怕,三公里外的爆風大概會把人拋起,但他會受到熱力灼傷。換言之,身處中環也會二級燒傷,附近的可燃物料全部燒著。整個九龍陷入火海。

受到爆風捲起的沙石和灰塵會完全遮蔽天空,整個港島、九龍和新界南部一片漆黑,照明的不是電燈,而是著火的建築物。由於變壓站和發射站被毀,訊息癱瘓,沒有人知道哪兒才安全。斷電、缺水,而天上會下起混和著灰塵的黑雨。這些黑雨帶有重幅射,沾上已經有可能導致因放射線物質引起的疾病。這片黑色雨雲幾乎覆蓋了整個香港,無一倖免。

夠了。來年的8月6日,大家也想一想這情況--希望世界和平吧。

2006年7月12日星期三

野澤雅子 + 神谷明 + 古谷徹

野澤雅子 + 神谷明 + 古谷徹 = 激好笑!
ひろし(青蛙仔阿吉) + 健次郎(北斗之拳) + 阿寶(GUNDAM)…… 去聯誼!

2006年7月9日星期日

世界盃完結

每年世界盃也教曉我們一些東西的。

1.小不忍則亂大謀
上屆碧咸伸腳,今屆則先是朗尼踩一腳,把英格蘭踩了出局;後有施丹一頂,把冠軍頂走。

2.做騷不一定是壞事
奇連士文七情上面,揮拳踢樽,結果成為最上鏡教練,贏得一致好評。實力?實力當然重要,但完場後,又有幾多非球迷記得杜明尼治或者史高拉利?

3.退休事大,但被起訴事更大
很多球迷希望施丹退出國家隊前能帶領球隊奪冠,但相比起那邊廂一眾飽受假波醜聞影響的意大利球員,這不過是雞毛蒜皮的事--你退不退自己決定,我們不但被迫退休更可能要鋃鐺入獄!拿了世界冠軍,或多或少搏到同情刑責也輕一點!

2006年6月24日星期六

UNDER THE IRON SEA


買了 KEANE 的新碟 UNDER THE IRON SEA。初聽之下,感覺不錯。有機會再詳談。

倒是,在買了普通版後才知道有附DVD的特別版。一般的MV未必吸引我,但這大碟的主打歌《Atlantic》的MV必看。雖然導演Irvine Welsh是初次執導,但他大有來頭--他是電影《Trainspotting》的原作者。


I hope all my days will be lit by your face
I hope all the years will hold tight our promises

我渴望我的日子被妳的臉龐照亮
我渴望一直能緊守我們的承諾

I don't want to be old and sleep alone
An empty house is not a home

我不想老去,獨個兒睡
空洞的房子不是一個家

I don't want to be old and feel afraid
I don't want to be old and sleep alone
An empty house is not a home

我不想老去,感到害怕
我不想老去,獨個兒睡
空洞的房子不是一個家

I don't want to be old and feel afraid

我不想老去,感到害怕

And if I need anything at all
I need a place that's hidden in the deep
Where lonely angels sing you to your sleep
Though all the world is broken

如果我要某東西
我需要一個隱藏在深處的地方
一個寂寞的天使們哼著安眠曲的地方
縱使世界已經破碎

I need a place where I can make my bed
A lover's lap where I can lay my head
Cos now the room is spinning

我需要一個地方讓我整理床舖
可以讓我安枕在戀人的膝上
因為現在房間在旋轉

The day's beginning

白天正在開始




我們都害怕孤獨,   
   我們都感到孤獨。


--------------
Intro和初段是這四個chord:
Bmaj7 E Bb7 Ebm

2006年6月16日星期五

物理學家

霍金到港,掀起一片物理旋風。

沒錯,霍金是位出色的學者,更是一位堅毅樂觀積極的學者,但我不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要是他完成並證明了「量子引力」的理論,我可能會改觀。老實說,如果霍金不是身患頑疾,誰人會留意他呢?可能有人會反駁:「他的黑洞理論很特別啊。」我會答,在理論物理學中,這一百年來人才輩出,特別的理論層出不窮。

不說「普朗克常數」「薛丁格方程式」一大堆數字和數式(雖然「薛丁格的貓」勁有趣),數有趣的物理學家,我首推費曼。無論在理論上(提出了「費曼圖」作為之後「弦理論」的基礎)、工作上(曾參與研究原子彈和解決了穿梭機挑戰者號爆炸的疑團)甚至感情上(如何追求深愛的女孩、後來因病過世的妻子阿琳)費曼也比任何一個物理學家來得精彩(霍金在港的演辭也提過這位去脫衣舞酒吧打鼓的怪人)。

如果數曲折離奇的,可以看看John N. Bahcall的太陽中微子問題,如何被人「屈」了三十年才證實錯的不是他而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理論」。數近年革命性的,要聽聽Edward Witten如何在一個座談會裡輕描淡寫地平息「弦理論」各派的攻訐甚至證明了所有派別的說法其實也沒有錯……

太多太多了。

「弦理論」(Witten改了新名叫作「M理論」)不會比黑洞來得沒趣,因為這正是霍金研究的「量子引力」最終目的「Theory of Everything」的另一型態;而「太陽中微子問題」更是研究太陽內部、太陽壽命一大關鍵。

希望他日再有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到港時,也能引起市民的興趣就好了。

2006年6月9日星期五

「架勢堂事件」其之二‧民粹

從「架勢堂事件」裡,相比起男女平等、女性受辱等話題,我們看到更可怕的現像:民粹主義的抬頭。

作為一個健康的、多元化的社會,聲音是應該可以很不同,而且可以共存的。如果有一種言論威脅或侵犯了其他人,社會會作出調整,壓抑或屏棄了該言論--而這一切是依從了社會的一套既有法則去進行。民主和民粹的分別,在於前者在少數服從多數下,會在憲制下尊重少數,而後者只是單純地以群眾的意向去辦事。和玩「百萬富翁」一樣,最多現場觀眾選擇的答案,不一定正確。

森美小儀道歉後,網上的聲音分成兩大派:反對森小的,和支持森小的。反對的往往打著「男女平等」牌,即使對事件不清楚、沒聽過該節目甚至之前不認識森小二人,只憑聽到「非禮」一詞便充當十字軍東征;支持的,卻只本著「他們也已經道了歉別欺人太甚」的精神鋤強扶弱去打網上聖戰。雖然也有人思路清晰,指出事件中的不同要點,可是愚民還是佔了群眾的大多數。別以為打字打得多便代表理據充分,網上不少人的舉證也是拾人牙慧卻自相矛盾。在反對和支持的兩大聲音下,一些較為中立的意見便被威迫或強加上反對或支持的標籤。「你認為森美小儀道了歉便足夠?你不尊重女性!試想想如果提名那選舉的是你女友/妻子……(下刪)」和「你覺得他們開的玩笑太過份?你沒有開明的思維!這是古老石山的思想……(再下刪)」這些帽子屢見不鮮。簡單的二元對立,便是民粹主義的最常用手段。

現在,這兩派聲音也只是單純地嘗試壓倒對方而已。沒有嘗試去聽聽對方的意見,更遑論接受對方的想法。一個維園阿伯只會對城市論壇構成騷擾,但一百個維園阿伯會令城市論壇崩潰。網絡的普及激化了人與人之間互動,加深了大家的認識,可是卻展現了群眾的偏見,和這些偏見的極端和孤立。

我愈來愈覺得,「香港群眾的素質不夠成熟去接受普選」的說法是對的了。真無奈。

2006年6月8日星期四

「架勢堂事件」其之一‧男女平等

網上沸沸揚揚的,我也來說幾句--比起「巴士阿叔」,這個的談論價值高十多廿倍。

為免有人真的不知道所謂「架勢堂事件」是啥,先簡單地描述一下:
商台節目「架勢堂」在網上搞了個「最想非禮的女藝人」選舉,引來婦女團體和傳媒狂轟,主持人森美小儀作出道歉亦未能平息,結果節目停播兩個月,兩位當事人停薪留職。社會上形成兩個極端:一方認為這懲罰未夠,另一方認為反對團體食古不化連玩笑也不能開。雙方對峙仍持續中。

我認為這次森美小儀最大的錯誤是「愚蠢」。從節目內容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們想搞的是「最引人遐想女藝人」選舉,但基於「搞噱頭」是娛樂節目的本質,鬼才用這麼老套的題目,可是他們卻好用不用用上了「非禮」二字。如果是黃霑的話,大概會用上「最想鹹濕女藝人」,林振強可能會用「最想揩油女藝人」,簡而清可能會用「最想吃豆腐女藝人」--我敢說,這些頂多給人罵兩句。我們還可以用「輕薄」、「佔便宜」、「調戲」,甚至更粗俗的「索油」、「抽水」之類,雖然也九成會見報,但通常也只會成為娛樂版兩三天的話題。這是文字的威力:同一個行為,用不同的修辭會有不同的觀點。在男權社會的既有概念下森美小儀想法沒大不對,卻用了個最侮辱的做法,就像老董好心做壞事也得下台一樣,要他們受罰也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事情的發展、網上的言論卻愈來愈失控。「性暴力」之所以受人非議,不在於「性」,而是在於「暴力」。現在的聲討,往往把「性」和「非禮」搞混了。真正的女權組織反對男性將女性視為性物件,所以會反對「性侵犯」,可是卻不會反對「性」。正如上文所說的「在男權社會的既有概念下森美小儀想法沒大不對」,如果真的追求男女平等的話,無論是「最引人遐想女藝人」還是「最想非禮女藝人」同樣地是「男性把女性視作性物件」的手段,也是不能接受的。為了平等,森美小儀當日應該同時搞「最想非禮男藝人」選舉,讓女性投票,公平地讓女性把男性視為性物件,這樣婦女團體便不會反對……但現實真的會這樣的嗎?

網上很多女性的留言,指出這個題目很侮辱,並舉例說「如果提名的都是你們(男性)的女友/妻子/女兒/母親/姊妹,你們會怎樣想?!」,很可惜的,這樣的言論正正否定了男女平等的概念。為什麼要讓男性的親人受辱?因為對男性來說,自己受辱不打緊,最親的女性受辱才可怕。這樣等於承認了「女性是男性附屬品」。真正的女權份子,會說「如果提名的都是你們(男性),你們會怎樣想?!」但奇怪的是,大概一百個男人中九十九個會答「又如何,摸一把又不會少塊肉!」

其實,我從來不相信男女可以平等。正確來說,我根本不相信人是平等的--只要有不同之處,便不會平等。我們追求的,是互相尊重、接近平等而和諧的多元社會。森美小儀這次是在「男權社會」下以「男權話題」愚昧地留下話柄,被人突然以「公平社會」的尺度來衡量對錯。我不認為任何作出聲討「架勢堂」的人做錯,但我十分質疑當中有幾多人真正理解「男女平等」、或者是為了追求「男女平等」而作出聲討,還是別有用心的、跟風的、偽善的既得利益者。

至於森美小儀要不要負上「教唆性侵犯」的刑事責任?問這個問題的人,請先去查查什麼叫「教唆」。正如說打保齡球會引發科倫拜校園屠殺事件一樣--咪玩啦。

2006年6月1日星期四

大城小廚



大概有看電視英文台的也知道上面這位便是有名的英國廚師 Jamie Oliver。他所主持的烹飪節目《大城小廚》系列,在全球各地獲得很大的成功。他以輕鬆幽默、充滿活力卻又專業的風格,打破了英國烹飪節目的常規,令觀眾十分喜愛。他的首部系列《The Naked Chef》更是BBC電視台的收視冠軍。

可是,早年看過一個有關他的「真人騷」--《Jamie's Kitchen》卻看到他最慘烈的一面。

為了鼓勵英國的雙失青年,他投資開餐廳,在街上招募有意學廚的青年,以一年時間學習如何成為廚師,再到這餐廳實習。因為會招募十五個學生,所以這個計劃叫作「15」。可是,事情完全失控了。學生們懶散,水準不足,餐廳開張前意外多多,Jamie差不多丟了一百萬……英磅!在缺乏資金的苦況下,他連連辦公室也押了。在鏡頭前,他不再是那位風趣愛笑的年輕廚師,不時展現出嚴厲惱怒的一面,破壞了一向的形象。最後,15個學生中,只有幾人達至水準,不少青年還是有待改進。

看這節目時,我滿以為Jamie這回完蛋了,欠了一屁股債還失去了好好先生的形象。

今天,碰巧看了他的傳記節目,才知道他不但憑這個「大災難」翻身,「15」更辦到第三屆了。原來Jamie在搞這個計畫前,因事和BBC解了約,更因為廣告問題令身價直線下跌。他無視這些困局,更立意去為社會盡點力,於是冒險去搞「15」這計畫。雖然他蝕了錢,計畫也不見得大成功,但人們看到他的另一面--「原來Jamie也是個人啊!」。結果節目播出後引起迴響,餐廳的生意額上升,學生努力,社會人人關注。更重要的,Jamie再一次受到觀眾們的歡迎。

之後,他更搞了個更大的計畫,改革了英國學童的膳食問題,把垃圾食物丟到學校外。雖然是另一場災難,但這次的回報更大:他最終不但令學童們吃得均衡,更拿了個MBE勳函。

表面看很風光時,內裡不一定順利;
現在看很不濟時,將來不一定倒楣。

Jamie大概沒想過成敗,每次只想著現在做的事情的對與錯--但這卻令他成功了。雖然不是每個有熱誠的人也一定會像Jamie Oliver,但他告訴了我們:不去狠狠地幹一場,什麼也不會幹得成!

2006年5月27日星期六

7仔和古典樂


在便利店買到奇異的東西。

在雜誌欄上有日本書不奇怪,奇怪竟然是古典樂的周刊,而正確來說是CD。這本《週刊クラシック・カフェ》每星期推出一首古典樂CD,附有作曲家和樂曲資料。

令人驚訝的是價錢:原價980日圓,但現在只售$15!

我買了的是第十五期,馬勒的第五交響樂。不過我相信是商人散貨吧,大抵沒機會買其他期數。

順帶一提,演奏的是「リュブリャナ放送交響樂団」--我查了好一陣子才查到這是斯洛文尼亞的「盧布爾雅那電台交響樂團 Ljubljana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盧布爾雅那電台交響樂團?我連盧布爾雅那也沒聽過……(呃)

2006年5月22日星期一

鬚刨


早前受不住廣告的誘惑,買了吉列的新版鋒速3鬚刨「Mach3 Power」。賣點是內置摩打,按鈕後會發出微震,令刀片更易刮去鬚根云云。

用後感覺:沒多大分別。

相比第一次使用「Mach3」的震撼,這個「Power」簡直沒力量可言。「Mach3」的設計簡單實用,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比我之前用過的鬚刨大幅增加了500%。難怪有雜誌選它為男士必選一百大品牌之一。十分同意。後來的「Mach3 Turbo」比舊版增加了潤滑性和改進了橡膠部份,雖然是更舒適,但不明顯。在價錢方面立論,看來「Mach3」反而是最好產品耶。

2006年5月19日星期五

Red Hot Chili Peppers - Stadium Arcadium


之前買了Red Hot Chili Peppers的新大碟Stadium Arcadium。

一直也知道Red Hot Chili Peppers這樂隊,但認識不深,也沒買過碟。之前知道了《Death Note》拿了他們的Dani California當主題曲,增加了興趣,後來看到雙CD共28首歌也只賣九十多元,抵。於是買了。一聽之下,也難怪他們受這麼多追捧!我本來以為他們走的是Punk Rock和Metal的路線,怎料原來還有pop ballad、Hip Hop、New Age、Jazz Pop……多不勝數。更有趣的是,一首作品的曲風不是單一類型,而是把多種揉合,多首歌曲卻有著近似的味道。歌曲的編排也花了心思,兩小時的音樂十分耐聽。

2006年5月13日星期六

99%的滿足和1%的遺憾


讀完了石田衣良的《秋葉原@DEEP》。

一如《波浪上的魔術師》和《池袋西口公園》,描述小人物挑戰巨人,只是把舞台搬到秋葉原。因為主角們充滿特色(和怪癖),比起金融大戰的《波浪上的魔術師》,此作更活潑好玩。故事正章由六人的集合,創製了人工智能型搜索引擎「酷克」,到被惡魔大企業社長使詐擊倒,再部署復仇拯救酷克,節奏明快有趣;而開始的零碎片段,也提供了更完整的故事背景和伏線。作品中,不少人物、事件、技術也有參考現實的資料,所以趣味盎然。當中的人工智能搜尋引擎也不是天方夜譚,理論上是可以開發的東西。

對這作品,滿意了99%,可是餘下的1%真的很不滿。

那便是它對「人工智能」的定義,最終還是回到老掉牙騙一般讀者的模式。這大概不能怪作者,畢竟他不是程式員,單單資料搜集上也做到如斯地步,算好了。可是,最後在技術上還是出現了像《Electric Dreams》(1984年美國電影,港譯「鬼馬電腦追女仔」)(我竟然記得?!)般無稽的結局。

以下隱藏了故事內容,不介意的可以點來看:


泉蟲可以寫出一個能自我學習的Chat-bot,好,沒問題。我也可以假設結衣輸入了大量資料,建立了一個超巨大的資料庫,就像複製了自己的人格,成為了一個擁有結衣性格的Chat-bot。我亦可以接受假設「酷克」有著同樣的機制,在網上攫取資料,在語法分析下建立了龐大的資料庫,形成了一個人格。

但是,泉蟲在網咖內打了串密碼便可以召回「在網上遊走的結衣大姊」,不合理。先假設這程式在網上以病毒的方法複製並潛伏在某些伺服器內(這就是現實中所謂的「網上解放」),並會自行找尋其他伺服器侵入之,那泉蟲沒可能隨意招魂似的把結衣喚回來。正確方法是,泉蟲在某幾台伺服器設有後門,「結衣」這程式則內置了這幾台伺服器的資料,定期會到這些機器上檢查,如果發現了泉蟲的暗號,便會自行複製並執行。可是,大概沒有病毒會「內置伺服器資料」這麼笨吧。

這一點已算小問題,最大問題是結局中,「酷克」為了救主角們而行動了。這大概也沒問題,畢竟「酷克」是個會自我學習的軟件,問題是他被「監禁」期間,是沒有外接互聯網的。「結衣」(和「酷克」)的能力(假設)是透過資料學習建立人格,但這決不會像故事中一把「酷克」連上網上,不到十秒「酷克」便懂得跟東京都知事討價還價了。這段著實太兒戲。另外,要阿欄(Box)和小光(Akira)用拳頭硬拼特種部隊也太KUSO,不過至少沒什麼好反駁,算吧。

大概是程式員的心態作怪,才會挑這些骨頭來說。搞不好有當男妓的對《娼年》也是大大鞭撻吧。(笑)
這本我歸類為「科幻社會小說」(沒錯,是Sci-Fic)還是十分十分有趣的。


因為看完了原作,可以看漫畫版了。一看之下……

這是什麼來的啊?!

這不是改編吧,簡直是同人誌!二次創作!人物設定、故事劇情、大綱主旨‧完‧全‧不‧同.啊!!!

如果不叫作《秋葉原@DEEP》的話,也算是本可以一看的御宅向漫畫吧,但怎麼在這名堂之下亂搞啊?原作中,倒沒有強調過御宅們被歧視的地方,相反更是很平實地描述各人的自省。御宅也是人,石田衣良的作品從沒有把某一群族貶低或平反,只是著眼於「人」這個要點。不論你是宅還是男妓還是小混混,總之你就不用跟著你身上的標籤去過活,認同人家的觀點!

簡單來分,小說版是IT向的,漫畫版是ACG向的。
這句同時適用於作品和讀者雙方身上。

附‧漫畫版和小說版人物比對:
1.Page(阿頁/比治):漫畫中是個駭客天才少年,被其他人拉攏加入「秋葉原@DEEP」;小說版是個嚴重口吃的文藝青年,但頭腦精明文采非凡,「秋葉原@DEEP」的創立人兼社長。漫畫版把他跟另一個主角,天才少年駭客泉蟲合併了。
2.太鼓:漫畫版和小說版一樣是個會當機的音樂家,但小說版中他並不會弄手辦模型,只喜歡作曲和打音樂電玩。
3.Box(阿欄/波古斯):兩個版本一樣是個恐懼女性、患有潔癖的圖像設計師,但小說版中他有買美少女手辦來組合,另外他的美學觀感(?)能接受的三次元女性中只有Akira(小光)一個,但二人經常互相吐糟。
4.Akira(小光/阿基拉):漫畫版是個花瓶(?),但小說版她可是全部主角中最強悍的一位,格鬥技天才,漂亮的肩膀下是連大漢也能殺敗的拳頭……小說版中她和Box才是配對吧?
5.泉蟲:漫畫版給同化了。患白蝕症的天才駭客少年。
6.達磨:漫畫版失蹤了……(汗)小說版中的法律顧問兼推銷員,三十歲,留羊咩鬚。
7.中込威:比起漫畫版,小說版的中込城府深得多!

一般來說,漫畫版有原作的話我會勸人先看原作,但這本嘛……
先看漫畫也沒差,免得看完原作再看漫畫會失望!

我想真人版不會這麼胡來吧?

2006年5月10日星期三

猶大福音

話說上月《國家地理雜誌》公開了一份歷史古卷,內容記錄了耶穌的福音事跡,但當中卻指出猶大並不是聖經所說的叛徒,而是依據基督吩咐而出賣祂的。

此古物一出,各地譁然,畢竟如此像《無間道》的劇情會大大影響基督徒的信念。

不過,我實在想不到教會和信徒們為什麼要害怕。一直以來,四部福音書被不少學者和懷疑論者抨擊,質疑其真實性。他們的理由多為「四福音書完成日期比耶穌生存的時期晚了一百年」、「作者不詳」、「福音書中的記述與考古所知的人民風俗不符」等等。如果從邏輯和歷史研究出發,別說基督教,任何宗教也會輕易被反駁的。

信仰本來就是從心出發,超越了理性的東西。

所以,《猶大福音》出土,最大的貢獻是提供了一份考古的史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更證明了當時的人是有血有肉,行為合乎常理的正常人--先不爭論猶大有沒有賣主,只是結果(耶穌被處死)出現後,不同人抱有不同意見去猜測(或指正)猶大的行為,這十分符合「人類」這物種在「社會」這群落的特性。其實甚至可以說,《猶大福音》更進一步證實了耶穌的存在。

本星期六22:00國際台會播有關的節目,希望趕得及回家看。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lostgospel/

2006年5月1日星期一

跳躍大搜查線2

因為有英文字幕,在假期看了借來的《跳躍大搜查線2》的DVD。

比想像中缺乏了一點氣勢,故事的玩味依舊,但重點的情節沒法做得比第一集更有趣。比第一集的「連環盜竊犯 + 變態殺人犯 + 副總監綁架事件」,這次的「家庭盜竊犯 + 吸血鬼傷人案 + 連環CEO殺人事件」,前者來得更精密更好玩更環環相扣。更可惜的是,宣傳中的最大場面和最震撼對白,原來只是「雷聲大」的假象。套用網友一句,作為Fans看到灣岸署一行人已經心滿意足了。可是故事真的不足。

反而,看到外傳電影《交渉人真下正義》的預告片感覺很不俗,像是真正棘手的大案件(對,真下比青島高級,處理的當然是總部的大事件了~)。另外《容疑者室井慎次》也看來很有趣,室井終於有機會擔正~

兩者的DVD也有英文字幕!而且前者的故事是緊接著Movie2的殺人事件解決後一小時發生的!真下君和柏木還有室井警視正的麻煩陸續有來!

可是……《交渉人真下正義》的特別版DVD要¥12075……嘩……

2006年4月29日星期六

伊底帕斯情結下的後現代迷失

讀完了向友人借來的《娼年》,作者是石田衣良,直木賞候補作品。

故事描述二十歲的酒保森中領機緣巧合下成為年輕男妓的經過,從年長女顧客的身上看到平凡以外的世界。對這作品很多讀者的著眼點是「不單純的情慾作品」、「拿獎的色情小說」,我卻想起了綿矢莉莎的《INSTALL》。兩者相同之處,在於《娼年》的主角領和《INSTALL》的主角朝子的想法,一樣是對社會對人生缺乏目標,迷失於現代的困局。領並不是因為缺錢才去當娼,而是在現實找不到實感,把握著僅有的一念走向回憶中不能面對的過去;朝子是迷失於社會規範,偶然跑進了小孩和良的詭異聊天室世界。領在接客的過程中,漸漸喚醒了沉睡了的情感;朝子在色情聊天室的對話裡,令她明白了相比起人性的黑暗面,煩惱只是微不足道。

這兩本小說受歡迎,或多或少反映了現代年輕人的心態。我覺得其實森中領和家裡蹲沒大分別。一般人認為後者是不能適應社會的失敗者,但森中領也一樣,對一般人所追求的「幸福」、「金錢」、「快樂」無動於衷,簡單來說是沒有慾望。比家裡蹲強的是他能裝出正常人的樣子,消極地成為這社會的一枚齒輪。茫然的人生,反而在性愛裡找到頭緒,縱使人生依舊茫然。

《娼年》中,母親的角色、母子的關係成為了故事隱含的骨幹。表面看來,領的無情是由於失去母親,但相對地,我們不清楚即使他沒失去母親他的人生會不會有所變改(在結局時甚至有否定的意味)。

比起書中對性愛細膩有緻的勾畫,令我覺得更震撼的是領折斷東的手指和對某人說出「不行,我是男妓」那兩段(詳情不贅,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露骨而不齷齪的描寫、轉折起伏的劇情加上洗鍊的字句,是優秀的作品。未成年的讀者不應該讀這小說--不是因為限制級的關係,而是因為沒經過那種苦澀空虛的年齡,只會浪費了這作品。

2006年4月25日星期二

綾瀬はるか

在電視看到寶礦力的廣告,歌曲一聽便知道是Prono Graffitti主唱,但女角的樣子覺得眼熟,卻總是說不出來。

找了找,原來是綾瀬はるか--電視版《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女主角啊。雖然只看過片段,但也認得樣子。想起曾幾可時,Zard主唱歌曲的年代,鈴木杏當過寶礦力女郎。但後來看《Returner》時,她卻胖了不少。

再看看綾瀬はるか的資料,原來拍過一堆日劇,還有一兩部電影,出過水著寫真集……

慢著!

「……身長1メートル65、B88W61H91の自慢のFカップボディーを大胆披露……」
……Fカップ?!

我不是貧乳控,走清純路線的女星也可以有好身材的……但……

她是《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廣瀨亞紀啊!!!
是那個患了絕症、嬌小可憐的廣瀨亞紀啊!!!
是倒在朔太郎懷中、玻璃般易碎的亞紀啊!!!


……我實在沒辦法把兩者聯想起來……

2006年4月24日星期一

LOOM


全靠VDMSound,我終於再一次聽到LucasArt經典遊戲LOOM的配樂了。遊戲無論是玩法、音樂、故事和畫面也是劃時代的--當然是指16年前。以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作為引子,帶出一個奇幻故事:紡紗族的不祥之子Bobbin原被長老們逼害,但剎那間全族卻被變成天鵝飛走了,剩下Bobbin尋找身世之謎……

那種使用音符作為指令的玩法,大概到了十年後的薩爾達才被發揚光大。

如果LucasArt重製這史詩式的遊戲便好了。
可是他們大概只會繼續出星球大戰吧……

2006年4月21日星期五

「房裡蹲」

我對把「引きこもり」譯成「家裡蹲」不大滿意。
應該是「房裡蹲」。
連房間也不願意離開,才是「引きこもり」。

其實自己也是半個「房裡蹲」。
在家的時候,九成半時間呆在房間裡。
睡覺時在房,工作時在房,用電腦時在房,看電視在房,彈結他在房,連吃飯也在房。
因為睡眠時間顛倒,無論吃飯盒還是家裡的留飯也是拿回房間吃。
反正在大廳吃,也是一個人。
因為不想被騷擾,所以我會把門關上,即使家裡沒人的時候。
房間的窗子很吃風,隔著馬路對著一幢外牆油漆剝落、老舊的大廈。
面前的單位正好是兩年前某港大博士生畢業變失業割脈跳樓雙料自殺的房間。
我通常會把百頁簾放下來。因為看到那隻無奈的窗框,彷彿憂鬱會飄進來似的。
於是我的房間變了個半密封的空間。
別誤會,我不是在抱怨,相反我很習慣這個環境。
某程度上是Claustrophilia。

比「引きこもり」優勝的是,我會上班,也會到外頭走走。
僅此而已。

2006年4月19日星期三

人性的證明


其實早前無意間讀完了森村誠一的《人性的證明》。雖然說是七十年代的推理小說王者,但我覺得推理部份比較普通,反倒是戲劇性和社會性不俗,大抵這是當時受歡迎的原因吧。

我對日本推理小說每代的代表人物是如此理解的:
戰前      : 江戶川亂步
戰後、50年代 : 橫溝正史
60年代    : 松本清張
70年代    : 森村誠一
80年代    : 赤川次郎
90年代~現在 :(群雄割據)

亂步的作品未有機會拜讀,赤川的書沒看過(這句明顯地很「大細超」)。其中對橫溝正史最有感情,因為六歲時已看過電影版的《八墓村》。另外,對五六十年代的陳舜臣、高木彬光、仁木悅子也有興趣。

不過,我想我不會讀《人性的證明》的續篇《青春的證明》了。

2006年4月18日星期二

電影節總結

今年電影節的主觀評分:

飛越隔世時空▉▉▉▉▉▉▉▉▋ 85
死者之書▉▉▉▉▉▉▋   65
守夜神▉▉▉▉▉▉▉▉  80
亂步地獄▉▉▉▉▉▉▉▋  75
風暴殺人網絡▉▉▉▋      35
捷足先登三十年▉▉▉▉▉▉▉   70
愛斷背▉▉▉▉▉▉▉   70
買起Viktor & Rolf▉▉▉▉▉▉▉▉  80
三個憂鬱的房間▉▉▉▉▉     50
天堂失格▉▉▉▉▉▉▉▉  80
笨賊喪擒救世主▉▉▉▉▉▉    60
46億年之戀▉▉▉▉▉▉?   60?(應該再高些?)
疾走▉▉▉▉▉▉▉▉  80
因你的雨雲使我不變爛泥▉▉▉▉▉▉▉▉▋ 85

很可惜,沒有遇上窩心的作品,即是那種經年累月也十分喜歡的電影。
最近傍的有四部,可是總欠一點:
《飛越隔世時空》太飄渺、
《天堂失格》中段太像《Fight Club》、
《疾走》前半部太慢、
《因你的雨雲使我不變爛泥》擦邊而過,但手法欠一點成熟。

感覺上,今年電影節的氣氛不錯,但選片較為失望,尤其是動畫方面(FF和龍貓?)。在UA時代看《捷足先登三十年》,因為4:3的關係竟然不是左右留黑而是截了頂部。雖然覺得電影節比往年搶錢(連易拉架也賣),但也希望大會能賺到錢,來年辦得更好。

2006年4月17日星期一

せんせい~!!《因你的雨雲使我不變爛泥》


[HKIFF30 報告 14] 因你的雨雲使我不變爛泥
原名:School Daze
導演:守屋健太郎
日本 2005 彩色 102分鐘

今年電影節我最後的一部。原本看簡介只是稍為有興趣(本片在我的
次選名單中排中後位置),結果因為這天沒有其他電影看,即管點來
;可是在看完的現在,我十分慶幸--這電影出奇地好看!

故事講述身為天才童星(由嬰兒開始!)晴生因為家庭關係而「引退
」,中學時卻積極復出,只能撈到個青春校園劇《滿溢!SchoolDaze
》的廢物閒角。在現實在電視晴生也只是個被欺負的角色,可是在劇
集中有熱血老師鴻池幸一處處指導,漸漸晴生把鴻池老師的教誨當成
金科玉律,甚至在幻覺中看到他……家庭、學校、愛情、事業也一塌
糊塗的晴生,他的將來會是……?

導演的拍攝手法超卡通,就像中島哲也拍《下妻物語》一樣,跳脫幽
默。電影幾乎沒有冷場,笑料接笑料接悲哀接笑料,沒有空閒。另外
亦有不少驚喜位,例如一開始便有某位客串,認識的觀眾都呆了。雖
然同樣是寫日本的欺負問題,這作品拍得很喜劇化,不像岩井俊二《
青春電幻物語》那麼悲情,但觀眾還是會感到晴生所面對的痛苦。作
為首部長片,導演守屋健太郎可謂做了一齣好戲,在劇本在拍攝也抓
到這部悲喜劇的平衡點。演員方面,飾演晴生的森山未來很稱職,但
論搶鏡嘛,一定是飾演「飾演鴻池老師的赤井豪」的田邊誠一和「2
9歲的高中生」山本太郎。田邊誠一把鴻池老師的熱血演得十分誇張
,正好開了日本青春劇《三年B組金八先生》大大的玩笑,每次出場
也說著現實難以實行的人生大道理,更叫人體會這電影中的現實和虛
構之間的矛盾和諷刺。

故事的主題也很正面,結局也令人高興,最難得是導演和編劇沒有刻
意把結局變得像青春校園劇那麼荒謬(例如男主角和壞人化敵為友、
奪得美人歸、平步青雲之類),但仍然是一個十分完滿的結局。「幸
福是要努力才能得到,不過即使得不到,我們還要努力」大概是這作
品的中心思想。我很推薦這作品,尤其是喜歡看日式青春校園劇的,
更應該去看。

順帶一提,今天導演守屋建太郎和演員田邊誠一蒞臨現場,開場前跟
觀眾們打招呼後,表示播映完畢會和觀眾會面。完場時,只見守屋健
太郎一人上台,正奇怪田邊誠一在哪兒時,導演說:「田邊先生因為
有事要先離去……不過我們請來了另一位特別嘉賓--鴻池幸一老師
!」那邊廂只見田邊誠一穿上了戲中的老套運動裝連涼鞋(戲中是木
屐)熱血地飛奔上台,再打個筋斗,跟觀眾們擺甫士,贏得全場掌聲
。觀眾們不斷發問,守屋導演和「鴻池老師」落力回答,掌聲此起彼
落,十分愉快。

2006年4月16日星期日

誰人也好請和我一起活吧--《疾走》


[HKIFF30 報告 13] 疾走
導演:SABU
日本 2005 彩色 124分鐘

今屆另一部Sabu的作品。相比《笨賊喪擒救世主》,《疾走》完
全是相對的世界:灰沉、寫實、無力、哀傷。

《疾走》的故事講述少年秀次長於一個普通的家庭,雖然父母比較疼
文武雙全的哥哥秀一,但秀次的生活仍算幸福。生長在「濱」(岸上
)的秀次,小時受到住在「沖」(海中心,劇中指原本是海但變了陸
地的較貧窮區)的流氓「鬼健」幫忙,可是翌日「鬼健」被發現死了
。兒時的一滴眼淚,讓秀次開始明白了生死和哀傷。少年的秀次,在
「沖」的教會內認識了神父和女孩惠利,轉眼間卻經歷了人生的大變
:兄長入獄、父親失蹤、母親離開、同學因為兄長秀一所為而針對秀
次。一剎那什麼也失去了。秀次他找不到生存的意義,可是亦找不到
死的理由……

故事前半部頗慢,只是緩緩地交待角色的來歷和心態。當秀次發現秀
一沒回家開始,主題浮現了,故事的推展愈來愈快,也愈來愈灰。電
影的中心思想是生與死,每個劇中人也有著沉重的背負,但各人的處
理也不同:有人尋死、有人苟且偷生、有人為自己所作所為贖罪。我
只看過Sabu的《盜信情緣》、《沙煲英雄》和《笨賊喪擒救世主
》,三部也是幽默作品,所以很難作出比較,但我覺得他處理這種沉
重的題材也很不錯,尤其是作品的後半部,扣人心弦,絲絲入扣--
當然我不排除是帶戲的豐川悅司所演的神父演技好把劇情的無力感散
發出來。

據導演所說,電影的結局跟原著小說有所不同,是他跟原作者重松清
討論改動而改成的,讓作品最後燃有一點希望之光。對於結局我也覺
得很滿意,而且那句「誰人也好請和我一起活吧」和電話有著以往S
abu作品的顛覆性,也更添無奈。配樂也不俗,主題音樂流露著哀
愁。

這場電影,我最不滿只有一點:怎麼觀眾們這樣沒品的?好幾個位置
明明是悲傷的衝擊的卻笑了出來。他們是抱著看什麼而進場的啊?真
的只是看明星嗎?就算是的話,這是他們喜歡的明星演的悲劇啊?看
Sabu加V6,起碼是喜劇,吵鬧一點我還勉強接受,但這部……
唉,看來導演下次別找年輕人氣偶像當主角了吧……

象徵性與超現實之間‧《46億年之戀》


[HKIFF30 報告 12] 46億年之戀
導演:三池崇史
日本 2006 彩色 85分鐘

因為鼻敏感發作,吃了藥昏昏欲睡,所以對這電影的評分或多或少打
了折扣。雖然如此,也即管說說吧。

故事講述在同性戀酒吧工作的有吉淳,因為殺死客人被捕入獄。同日
入獄的,有殺人犯香月史郎。柔弱的有吉遇上強悍的香月,產生微妙
的關係。某天獄警巡查時,發現香月死亡,而有吉正用手捏緊了對方
的喉嚨……倒底發生了什麼事?有吉是否凶手?

導演三池崇史在特刊中打趣說「這電影可能會令觀眾有點迷惑,但沒
有《麥兜‧菠蘿油王子》那麼超現實」,的確看到最後,觀眾會明白
事情的來龍去脈,雖然伴隨著一堆象徵性的畫面。或者可以說,這作
品會要求觀眾細味劇中人的行為和想法,如果你能代入角色,便會明
白角色們的關係,即使完場時導演也沒有明言。拍攝手法有點慢板,
而且畫面很暗和重複,所以我給周老先生召喚了很多次;不過,所謂
「重複的畫面」卻是這作品一大特色,同一個鏡頭同一個片段,如果
出現了三次,你會發現三次也有點不同。例如焦點所在、燈光所照的
重點等等每次也有層層遞進,謎底也會漸漸解開。

根據經驗,這電影應該不錯,但我總是集中不到,我會歸咎於自己的
身體問題(理智分析這作品不會比今屆的《亂步地獄》差,而我頗欣
賞後者的)。順帶一提,這電影的原作竟然是梶原一騎,也即是著名
漫畫《鐵拳浪子》、《巨人之星》、《愛與誠》的原作者。據知這作
品是由他生前的草稿中尋回,由他弟弟以筆名「正木亞都」編集而成
的。

官方網頁:
http://www.cinemart.co.jp/46/

2006年4月15日星期六

一條鎖匙‧《笨賊喪擒救世主》


[HKIFF30 報告 11] 笨賊喪擒救世主
原名:Hold Up Down
導演:Sabu
日本 2005 彩色 97分鐘

繼兩年前的《沙煲英雄》後,Sabu再度和V6合作,拍了這部《
笨賊喪擒救世主》。《沙煲英雄》是「短片長拍」(本來是錄像特輯
卻變了電影),《笨賊喪擒救世主》則是「V6十週年電影」,可是
我卻覺得後者不及前者精彩。

這電影故事講述井之原和三宅穿上聖誕老人裝打劫銀行,陰差陽錯下
卻失去了藏款的儲物櫃鎖匙,被街頭嬉皮士結他手岡田拿了。岡田在
知道手上的鎖匙是鉅款的關鍵後,又被探員板本和長野駕車撞倒。兩
個探員怕麻煩打算棄屍,岡田原來未死但又意外跌入河中,給打算自
殺的神父森田救回。兩個笨賊兩個黑警一個消極神父加上一個耶穌樣
子的嬉皮士,互相追逐找尋……

故事開始得很有趣,節奏明快,笑位不斷,在荒謬和鬧劇的氛圍下令
觀眾看得很愉快。很多情節很白癡又超現實,但沒所謂,夠搞笑便成
。女警和疑犯在盤問室愈聊愈高興、黑警二人組上車下車身份倒轉,
傻瓜神父事事撞板,脫軌的感覺很強。片中亦玩了很多影射,又有《
的士司機》又有《閃靈》,也很有趣。可是,這作品有著一個致命傷
--後半段太胡混。故事後半眾人到了一間像《閃靈》中的酒店還要
見鬼,這也無不可,反正Sabu的電影總是不按常理出牌,問題是
之後要各主角對打。不清楚是製作公司的要求還是導演的奇想,那場
打戲格格不入,更要命是過長。反觀舊作《沙煲英雄》,有人說此作
不及Sabu以前的作品,但至少那種插敘式多角度的敘事法併上錯
摸的劇本,完整性和玩味也強得多。《笨》的故事有夠荒唐怪誕,可
是我總覺得太長。

話雖如此,以娛樂性而言這電影還是很豐富。導演Sabu也說過,
這電影拍攝時間不足、籌備不足、資金不足、連主角們的檔期也不足
(例如岡田的檔期根本少得不夠用,於是Sabu唯有叫他在電影中
段被「雪藏」,再用一個假人代替),在種種規限下,我想能拍出這
樣一部作品也很難得了。

2006年4月14日星期五

超凌厲的復仇電影--《天堂失格》


[HKIFF30 報告 10] 天堂失格
原名:Scrap Heaven
導演:李相日
日本 2005 彩色 117分鐘

雖然是部很火爆、很強悍的電影,《天堂失格》卻難得地仍能突顯出
屬於作品的中心主題--社會性。

故事講述怕事的年輕探員慎吾,與行事脫軌的清潔工人阿哲以及像是
自閉的藥劑師早紀遇上了騎劫巴士的男人。阿哲受傷、早紀自卑的秘
密被揭、慎吾害怕得不敢動。三個月後,慎吾遇上阿哲,交談下發現
彼此對社會有著同樣的不滿,於是成為「復仇代理」,專門幫人報復
不平事。可是,當他們的「案件」愈接愈大,早紀更委託「向全世界
報復」時,事情開始失控。

導演的拍攝風格大膽和充滿挑釁性,不論是鏡頭也好,畫面構圖也好
,演員的演譯方式也好,十分刺激。拍攝的節奏、故事的進展的高低
落差比對大得可怕,觀眾可能在輕鬆的黑色幽默中受到突如其來的情
緒猛擊,導演在這方面真的厲害。小田切讓飾演的阿哲和加瀨亮飾演
的慎吾,一動一靜,擦出了不少火花。栗山千明飾演的早紀戲份不多
,有點可惜。

坦白說,對故事我有一點不滿--架構太像《搏擊會》。雖然結局大
大不同,但那個怕事的第一主角和瘋癲的第二主角,還有事情的發展
也差不多,尤其慎吾反抗上司被調離工作間,他的表情和《搏擊會》
的男主角逃離公司時的表情一樣。不過,在處理手法上卻有所不同:
《搏擊會》其實很靜態,故事一點點的敘述著,而《天堂失格》像是
乘過山車似的,衝擊一浪接一浪,觀眾未咀嚼完前一段的事件,它所
接續的麻煩已經發生了,叫人換不過氣來。

開始時說過,雖然火力十足,但這作品依然突顯出中心的社會問題。
社會有著很多不平事,但復仇是正確的嗎?片初我們看到主角們的行
為大快人心,但結尾時,卻因為結局的無奈而感到悲哀。這電影有不
少笑位的,但笑過後,我們是否應該哭?當慎吾知道闖下大禍時,後
悔又有何用?阿哲在鬼門關前逃過後,他所追求的人生又值得認同嗎


我覺得這作品值得推薦,而我更加對導演李相日的作品產生興趣……
看來會找來看看是否也是如此的「狠」。

憂鬱的極致--《三個憂鬱的房間》


[HKIFF30 報告 9] 三個憂鬱的房間
原名:The 3 Rooms of Melancholia (Melancholian 3 huonetta)
導演:琵祖‧韓嘉莎露
芬蘭 2004 彩色/黑白 106分鐘

《三個憂鬱的房間》跟我預期的紀錄片有著很大的出入,所以覺得不
大對脾胃,可是如果憑此去否定這作品的成就,又好像不大好。我即
管把所見所聞寫出來吧。

入場前,我預期看到的,是最常見的「解說類」(expository)紀錄
片,可是此作原來是「詩意類」(poetic),以畫面和音樂塑造出空
間,讓觀眾詮釋反省。於是,我們不會直接看到資料性的東西,反而
是一堆沒解釋的寫實片段、風景和長鏡頭。這紀錄片分三個部份,第
一部份講述聖彼德堡的兒童軍校,孩子們大都因為家庭破碎而入讀。
他們的將來,注定成為俄羅斯政府軍,上前線打仗。第二部份講述車
臣首府格羅茲尼經過戰火摧殘後,兒童們的生活。他們面對著無望的
未來,有幸的,也只得跟父母離別進入孤兒院換來兩餐溫飽。第三部
份講述孤兒院中的車臣孩子的生活,對將來仍是一片無奈。

雖然我對詩意類的影像不大了解(還拍攝得很……慢……),但影片
中有些影像也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第一部份中,軍校孩子看新
聞講述車臣游擊隊的自殺襲擊被軍方阻截,第三部份卻由車臣的孩子
們看同一段新聞。第一部份俄軍的孩子去望彌撒,第三部份車臣的孩
子去參加穆斯林的祭典。中間第二部份,孤兒院的主人帶走孩子途中
,遠方還傳來砲火的聲音。那衝突性和無力感,纏繞不散。

這作品的確不是我杯茶,所以對我來說是半個地雷。故事鬱卒、主題
鬱卒、畫面鬱卒、配樂鬱卒、手法鬱卒,連我也看得很鬱卒。或許正
好切合了作品的名稱「Melancholia 抑鬱症」吧。

2006年4月13日星期四

"It's too Kylie Minogue!"《買起Viktor & Rolf》


[HKIFF30 報告 8] 買起Viktor & Rolf
原名:Viktor & Rolf: Because We're Worth it!
導演:方克‧禾丁
荷蘭 2005 彩色 60分鐘

因為這齣紀錄片很明快,我也說得簡單一點吧。

這作品記錄了V&R的香水FlowerBomb推出前一年間,這兩位時裝設
計師的生活。面對著成為國際品牌、進軍國際市場,甚至撈過界不只
時裝連香水眼鏡也推出時,Viktor和Rolf他們如何應付?作品很忠實
地紀錄了他們工作、商談、設計、準備展覽等片段。我們可以看到華
麗的時裝背後,設計者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也可以看到他們對
設計的認真與一絲不苟,表現出大師風範。

節奏明快,畫面亮麗是本片的特色,導演完全沒參與兩位主角的生活
,只是以鏡頭把期間的事情拍攝下來。另外,片中人的說話道出了很
多時裝界的現實,有點刻薄但又不得不承認,趣味十足。六十分鐘的
作品,沒有冷場。

我看本片前,曾看過V&R的香水FlowerBomb的時裝秀片段,所以看
這紀錄片時有著看製作特輯的感覺。建議先找點資料認識一下V&R
,再看這作品會有更投入。如果對時裝設計有興趣,這紀錄片更是必
看之選。

本片的官方網站:(有很多未收錄片段!)
http://roadtrip.submarinechannel.com/viktorrolf/intro.jsp

2006年4月12日星期三

原來是家庭倫理劇!《愛斷背》


[HKIFF30 報告 7] 愛斷背
原名:C.R.A.Z.Y.
導演:尚馬克‧華利
加拿大 2005 彩色 127分鐘

譯這片子的中文名的工作人員,實在要抓去打屁股--「愛斷背」?
斷什麼背?這作品重點不在於主角的性向(我甚至到完場時也在懷疑
主角是雙性戀、同性戀還是以為自己是同性戀但其實是異性戀),而
是在於父子情、母子情和手足情。

故事描述生於60年的男主角的成長:兒時和家人的關係、青春期的
反叛、青年期的迷茫等。主角父親是個傳統保守的男性,希望兒子成
為一個堅強有為的男子漢,偏偏主角在年幼時穿上了母親的衣服來逗
弟弟開心而給父親碰見,二人關係從此出現裂縫,這裂縫更隨著年月
愈拉愈闊。主角有三個兄長和一個弟弟,跟行為不良的二哥處處發生
衝突。三父子到底互相關懷親愛,還是互相憎恨?糾纏的關係因兄長
婚禮上的某事件而邁向結局……

單以劇本而言,這電影枝葉頗多,很容易落入支離破碎或者販賣溫情
的局面,但導演掌握著幾個重點去推進故事,增加了故事的說服力和
加強了角色的描寫。而且在細節上也十分用心,不少情節和場面令觀
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會心微笑。比起一般描寫少年成長的作品,這電
影的敘事角度沒有只著眼於主角,把父親和二哥的性格勾勒出來,令
戲劇感更重。演員們也很稱職,尤其是父親,多場的演譯也入木三分
,不慍不火,恰好演活了父親那種愛之深之責之切的心情。配樂也很
不錯,因為作品由60年代拍到80年代,用了不少當時的流行曲作
背景音樂。

雖然是老套的親情題材,但這電影拍出來毫不老套,難怪說是雅俗共
賞的佳作。我唯一覺得不足之處是相對後半部,電影的前半部比較長
,雖然不少地方詼諧有趣,但令故事主題明顯化的卻到了中段才出現
。或者導演想交待多些來鞏固角色們的形象吧。片名《C.R.A.Z.Y.》
一指貫穿全片Patsy Cline的名曲《Crazy》,一指片中另一個意思,
聰明的觀眾大概看至中段便明白。如果不知道的話,片末還有大大個
字幕寫了出來--到時便會知道,《愛斷背》這名字簡直是離題萬丈
不知所云。

雖然我不會像多倫多電影節的觀眾把這作品選為「最受歡迎電影」,
但我也覺得這是一齣不俗的作品,喜歡看家庭倫理題材的不容錯過。

偽紀錄片的政治諷刺劇‧《捷足先登三十年》


[HKIFF30 報告 6] 捷足先登三十年(少許內容)
原名:The First on the Moon (Pervye na lune)
導演:阿歷西‧費多琴科
俄羅斯 2005 彩色/黑白 75分鐘

眾所周知,第一個太空人是蘇聯的加加林,他在1961年升空,而
第一個在月球留下足印的是岩士唐,他在1969年乘阿波羅11號
登陸月球。如果告訴大家,原來蘇聯早在三十年代已經研製出登月火
箭,並且成功發射,而這些資料更有影片紀錄,大家會怎想呢?本片
就是透過這些殘缺的資料片,去找尋和當年計畫相關的人員與目擊者
,嘗試把整個事件的真相曝光--這就是本虛構電影的劇情。

雖然這作品以紀錄片的手法拍攝,但因為內容全屬虛構,所以歸類於
「劇情片」。影片的內容片段時真時假,不過眼尖的觀眾定能看出哪
些是假片段。「故事」由政府篩選太空人、訓練甚至生活也有描述。
火箭發射時一切順利,可是不久便失去聯絡,政府判斷這個計畫失敗
後,相關的人物開始面臨危機……

雖然「偽記錄片」不是新鮮事,但這一部跟我以往看的有點分別。以
前看的「偽記錄片」,大都是以假設為前題去拍攝的科普類作品,但
這齣雖然掛著「太空探索」的招牌,主題卻不是科學,而是政治。在
政府認定計畫失敗後,候補太空人被肅清、計畫主管逃亡、記錄被燒
毀,彷彿要把整段歷史抹煞。在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可以把前政
府的黑暗公諸於世,基於這點,縱使這電影的事件都是子虛烏有,但
不減它們的真確性,我們難保有幾多出色的科學家在鐵幕下湮沒。

故事前半段比較沉悶,但當火箭失去聯絡後,「劇情」急轉直下,意
外接二連三出現。全片最後一分鐘更是重點,把整部作品的嘲諷性提
升至另一層次,大力鞭撻極權政府的愚昧。

同行的友人都不大欣賞這作品,但我卻頗喜歡。可能因為我一開始便
抱著「這是一部劇情片」的心態來看吧。

2006年4月10日星期一

風暴炒雜燴網絡‧《風暴殺人網絡》


[HKIFF30 報告 5] 風暴殺人網絡
原名:STORM
導演:馬連、史坦恩
瑞典 2005 彩色 110分鐘

早幾天看《守夜神》有點驚喜,不自覺地鬆懈了,結果今天踏中了好
一個地雷--選片時我也把這部《風暴殺人網絡》定位為「潛在二級
地雷」的,可是入場時忘得一乾二淨。不過,《風暴殺人網絡》不是
個普通的地雷,是那種當人踏上去後,會待人走過才從地面彈起爆炸
的「延遲性爆彈」。

故事講述生活糜爛的唐尼,遇上了被人追殺的紅髮女子,得到了一個
銀色的小盒。之後怪事接踵而來,住所被人搗亂、被人追打、無端被
當成殺人犯……再度遇見紅髮女子,給告知「事情的原點在你的回憶
裡」……

看起來很吸引啊?對,其實本片兩小時中,沒什麼冷場。追趕、動作
、詭異、幽默、心理戰,什麼也有。拍攝手法也絕對不差,開場一段
有《Matrix》的感覺,男主角出場有著《搏擊會》的黑色幽默,主角
遇上麻煩開始脫離常規有著希治閣的作品的味道……這不是很好嗎?
問題來了:故事上,《風暴殺人網絡》沒有以上所說任何一部作品的
合理性。看《Matrix》我們會驚訝於世界的設定,看《搏擊會》我們
會詫異於愛德華諾頓和畢彼特的關係,可是看《風》會發覺劇情進展
到觀眾猜不到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卻是沒辦法把之前的片段合理化的
。看到最後觀眾會發現這作品並非科幻作品(Science Fiction )而
是心理驚慄(Psychological Thriller)電影,然而它沒有後者的現
實感,又用了前者的包裝。故事真正要描寫的,是男主角心理上的轉
變,但卻無力把那些扮荷李活商業片的情節跟這個主線連起來,於是
出現了鬆散的結尾。

開始時我說是「延遲性爆彈」,相信大家心中有數吧。這電影是完結
時才令觀眾有著「啊!怎麼完了?那條伏線怎麼了?」的疑團,就像
背後有個地雷彈起來爆炸一樣。我接受到《飛越隔世時空》那種混亂
式、反邏輯的敘事法,因為它給觀眾龐大的想像空間,而細味之下可
以理解導演的想法;但我接受不到《風暴殺人網絡》中,把中心思想
硬崩崩地交待給觀眾後,卻無法表達出其他劇情的意義,甚至讓觀眾
以為那些片段只是單純地裝帥耍酷。

其實,平心而論,這作品的中心思想不算差(為免透露劇情這兒不贅
),畫面、分鏡也有板有眼,動作和特技也尚算有趣,毛病只是太貪
心,把多項觀眾受落的東西一口氣放進電影裡,卻沒有認真考慮這些
元素彼此搭不搭調,合不合理。當然,我不排除是我的理解力有限,
無法超脫這個要求合理性的格局,也可能因為這作品是以現實包裝,
所以我才有以上的怨言吧。如果未看卻又買了票的,「不抱期望」或
許是最好的調味。

2006年4月9日星期日

變格派推理‧《亂步地獄》


[HKIFF30 報告 4] 亂步地獄
導演:竹內卓、實相寺昭雄、佐藤壽保、金古敦
日本 2005 彩色 134分鐘

雖然自封為推理迷,但亂步的書,我一本也沒看過(倒是小時有看《
少年偵探團》的電視劇)。未看這作品前,我只知道當中的《鏡地獄
》曾被香港漫畫家利志達繪畫,以及《毛蟲》在二次大戰前被日本政
府列為禁書。不過打著亂步的大名和「把不可能映像化的亂步詭異小
說拍成電影」的旗號,也足夠驅使我買票入場了。因為作品分成四個
短篇,我也分開來說好了。

《火星的運河》:對我來說完全是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的作品。畫面
是十分衝擊了,但內容到底是啥?看完還是抱著大大的疑惑。我只記
得淺野忠信赤條條地在荒原步行,忽爾加入了他赤條條地毆打一個赤
條條的女人的片段,再回到荒原中見到赤條條的他,看到赤條條的女
人的幻影……再看介紹,說的正是以上這些。內容大概是表達出夢境
和現實的界線的模糊,也可能是作為本片的楔子吧--這部份只有幾
分鐘,所以看不懂也沒關係。如果由我詮釋,我會把它當成代表亂步
創作接著的三個短篇的中心:赤裸、愛、慾、瘋狂、清醒和死亡。

《鏡地獄》:變了格的本格派推理故事,名偵探明智小五郎也有出場
。茶道教室的女性接連死亡,死狀可怖,事件核心人物、美少年齋透
到底和一連串的受害人有什麼關係?故事有特別的地方,但還算平實
,而作品最有趣的地方是「鏡」。幾乎每個場景也有大量的鏡,畫面
的塑造詭異得不得了,也配合著主題「鏡裡的影像是虛幻還是我們才
是?」。這個短篇差不多佔了全片一半時間。

《毛蟲》:比《鏡地獄》更奇詭更荒誕的作品,但主題卻出奇地清晰
。失去了雙手雙腿又聾又啞的軍人,在荒島的廢屋中被妻子虐待和性
交。荒島上還有軍人妻子叔父聘請的男人平井太郎,每天偷窺他們兩
人……故事的結局我不說出來,雖然不算出人意表但有著強烈的說服
力,每個角色也有血有肉。看罷也明白了為什麼這小說會首當其衝被
當時的日本政府打壓,因為這是一部反戰的作品。變成了「毛蟲」的
男人,在腦中不斷說著:「你在幹什麼!我、我可是軍神!是軍神啊
!」女人卻說:「我愛你。我愛的是你,不是一個軍人。」形同廢人
的「軍神」,被女人鞭打、餵食,那種諷刺和尖銳,難怪張牙舞爪的
軍國政府不高興了(雖然我不知道電影版跟原作有多少出入)。說起
上來,大概正因為江戶川亂步從沒做過政府喉舌,戰後才可以在各種
文化被打壓的日本輕易地重拾戰前的人望。留意一點,松田龍平飾演
的平井太郎便是江戶川亂步的真名(「江戶川亂步 Edogawa Ranpo」
這名字是音譯自推理小說鼻祖「愛格‧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的),而這片中不但加入了明智小五郎和小林少年,更有談及「怪人
二十面相」的誕生!畫面上一如其他很震撼,暴力、性慾和痛苦的動
態,配合著扭曲的愛情、冷酷和美感的靜態,兩者也突出得令觀眾留
下深刻印象。四部作品中,我最欣賞這套。

《蟲》:唯一一部會令觀眾發笑的作品。故事講述有心理病的司機愛
上了舞台劇女星芙蓉,結果殺死了對方……以上不算是劇情透露吧(
官網寫的更多),因為精彩的在之後。比起前三部,這一齣短片沒有
那種叫人不安的詭異,反而是龐大的黑色幽默。觀眾可能會發覺自己
有點變態,因為講嘔心的話此作比之前的更要命,可是大家會在半個
鏡頭後笑了出來。我會把這作品歸類為荒謬劇。可能因為導演金古敦
本身是個漫畫家,所以漫畫感很重,把變質的心理的「毒性」沖淡了
,也讓本片完結時觀眾的心理不會太沉重。

四部作品也有淺野忠信演出,除了《毛蟲》外都是主角。看到《毛蟲
》時我還是覺得他演得太沉鬱,但最後《蟲》卻演得很自然,無論表
情還是動作也把患心理病的司機演得很出色。

今天看這電影時我其實很睏,但只有《鏡地獄》中段我有點昏昏欲睡
,其餘時間也被畫面和劇情吸引著。喜歡日式詭異電影的絕對要看,
相反的話,如果不怕「心理變質」的故事和畫面這作品也是值得一看
的。

官網:
http://www.albatros-film.com/movie/rampojigoku/

2006年4月8日星期六

俄版X-men?《守夜神》


[HKIFF30 報告 3] 守夜神
原名:Night Watch (Nochnoy dozor)
導演:畢曼比托夫
俄羅斯 2004 彩色 114分鐘

入場前,總是怕這齣是地雷。縱使說是俄羅斯票房冠軍,但經驗所知
,電影節介紹愈是吹噓的,愈是失實。結果再一次證明這理論沒錯,
電影跟場刊所說的「俄版《22世紀殺人網絡》加《魔戒》加《星球
大戰》」大相逕庭,只是有些鏡頭(加起來不到十份一)相似。可是
,問題只在簡介方面,電影不但沒半點地雷味,整體而言更是一部成
功的商業片。

故事講述世界上除了人類外,還有另一種生物存在,但他們一直和人
類並存。以前他們被視為巫師、異能者、先知、妖怪、吸血鬼,而他
們亦分成光暗兩派,光明的保護人類,黑暗的殘害人類,兩者互相殺
戮,誓不兩立。後來,光明的首領知道這樣下去只會令所有異類滅絕
,於是跟黑暗的議和,二者不再互相殘殺,人類(和異類)可以自由
選擇去成為正或邪,兩派不可干涉。光明的叫守夜神,黑暗的守日神
。一直以來相安無事,然而二十世紀末廿一世紀初,有一位大能的異
類出現,他的選擇會導致這個天秤失衡……

這是一部現代的科幻/奇幻作品,如果認真一看以上的內容的話,很
容易發覺這和《X-men》相類似。不但正邪各有首領,片中的異
類也是各有異能,有人會變身、有人會預知、有人會發衝擊波……這
不像《X-men》嗎?故事的節奏也很快很密集,雖然中段的「大
事件」有點無厘頭,但每隔一陣子總有令觀眾猜不到的情節出現。故
事的伏線編排不錯,最後的高潮位亦很有氣勢。

畫面有不少CG特技,質素不錯,有趣的是根據導演在特刊所說,因
為莫斯科沒有大型的CG公司,他們便在網上動員,建立了自己的工
作坊--找了150位美術員,透過互聯網合作。互聯網的普及催生
了這作品,否則俄羅斯沒辦法製作出這種高質素的特技電影。另外,
導演畢曼比托夫以前多拍錄像及廣告,不知是否這原因,我覺得很多
地方的手法令我想起拍MV起家的大衛芬查在《七宗罪》的跳躍感,
可是更要強烈得多(可能因為是科幻/奇幻片)。

雖然本片設有中文字幕,但英文字幕方面值得一讚。一般而言,字幕
就是字幕,把對白翻譯貼上畫面罷了;可是這電影不知道是霍士公司
還是導演的興趣,竟然在字幕上動了很多工夫,不但會因為角色情緒
變色變大,還會和畫面相呼應,例如角色看到幻覺連字幕也會飄來飄
去,漫畫感超強烈,亦製造出更強的氣氛。開場不久一個角色拿杯子
時,字幕不是消失而是順著手勢向下移走,我還在納悶怎麼大公司的
字幕組這樣隨便呢……(笑)

作為科幻/奇幻電影,聲、畫、演員、故事也不錯,而且因為在莫斯
科拍,景物有著強烈的風格,就像東歐電影,這一點荷李活商業電影
是掌握不到的。有些段落在演譯或劇情上也許未夠完善,但整體而言
我覺得此作比不少美國賣座片好看多了。期待續集《守日神》能在香
港上映。

民俗學的人偶劇--《死者之書》


[HKIFF30 報告 2] 死者之書(有導讀)
導演:川本喜八郎
日本 2005 彩色 70分鐘

因為準備不足,弄錯了欣賞這作品的角度,直至完場後翻查資料才知
道。《死者之書》這電影,是要有準備才會看得懂的。

看介紹,以為是一套劇情片。錯了,大大的錯了。單單以故事來說,
會令觀眾摸不著頭腦的,而且場刊簡介中說什麼「公主拯救王子」之
類,更加大大的誤導了觀眾。容許我把簡介改寫一遍:

日本的葛城山上的佛寺當麻寺,供奉著公元七世紀前後的曼陀羅(描
繪覺悟世界諸佛、菩薩和神的圖畫),而這幅曼陀羅,更有一個傳說
,講述一位貴族的女兒將蓮絲編成布匹,再親手把曼陀羅繪成。昭和
初年,與柳田國男齊名的民俗學者折口信夫(以釋迢空作筆名),根
據這個傳說加上搜集回來的資料,寫成《死者之書》。內容描寫天武
天皇兒子大津皇子因權力鬥爭被誣陷殺害,臨死前因瞥見女子耳面刀
自美麗的容貌而念念不忘,多年後耳面刀自的後人、貴族藤原家的女
兒因悟佛而與墳中的皇子相遇,藤原家郎女在當麻寺裡為他織布,把
他的容貌畫成曼陀羅。

看完以上的介紹,大概會猜到,這個故事是要有先驗,即是知道了故
事背景和結果才會明白奧妙之處的。作品的重點不在人物的關係和因
果,而在於佛性和民間傳說與歷史遺物的關連。老實說,我沒什麼佛
性,所以不大理解郎女抄一千卷阿彌陀經是弘揚佛法還是潛心修佛,
也不知道究竟皇子是變了厲鬼還是成了佛(還是一般人以為是鬼,郎
女卻看到佛),所以只有從「原來這件古物背後有這麼一個故事啊」
來看。

如果只從技法來看,川本喜八郎的人形作品是很特別的,造型生動,
細節處理得井井有條,畫面豐富,音樂也很配合。如果對民俗學或佛
學有興趣的,這作品很值得看,可是如果想看「王子復仇記」的話,
抱歉,完場時一定會有大量疑問……

----------
附注:
當麻曼陀羅圖
《死者之書》原文

我想起中學時,跟一群朋友去看《艾活傳》。完場時只有我跟某朋友大呼過癮,其他友人都在納悶。我便說:「你知道嗎,剛才電影的故事是‧真‧的‧喔!」他們都大表詫異,更說「真是想不到啊!」「真的很荒謬呢!」「真的話那便十分有趣了!」
《死者之書》大概也是如此。

2006年4月7日星期五

你有沒有偶然回想一下這輩子遇過的人?
可能是經常光顧的茶餐廳伙計,可能是樓下的管理員,可能是每天乘巴士也遇到的陌生人。
在你的心裡,他們只是於生活無關痛癢,連跟家人提起的價值也沒有的面孔。
的確,大抵也是如此。
但偶然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他們的些微轉變,會勾起你的興趣。
例如換了眼鏡、添了一點笑容、多了一條縐紋。
你會猜想,對方最近是不是去了驗眼呢?近視或老花加深了嗎?家裡有喜事嗎?老闆加薪嗎?夫妻不睦嗎?工作辛苦嗎?
這一刻,你才會發現,他們也是人,和你我一樣,有一個「生活」。
然而,無論他們生活愉快也好潦倒也好,他們還是跟你沒啥關係。
可是,你就是會偶然想起他們。
然後,便會想起失去聯絡的朋友了。

2006年4月4日星期二

飛越時空的作品‧《飛越隔世時空》


[HKIFF30 報告 1] 飛越隔世時空
原名:The Lost Domain (Le domaine perdu)
導演:拉烏‧盧易茲
法國/義大利 2005 彩色 106分鐘

今年電影節,我第一部看的電影是《飛越隔世時空》。之前沒留意這
作品,但同時有幾位友人提起,細心一看,才發現差點錯過了一部自
己一向有興趣的題材--不是指作為電影中的重心、小說《Le Grand
Meaulnes》(台譯《失落的莊園》),而是指導演的背景--他是智
利人。

故事講述三十年代,住在智利鄉村的小孩麥士遇上了法國機師安東。
安東常常帶著麥士去「尋寶」,四處去冒險。後來,二次大戰期間,
當了戰機機師指導員的麥士,重遇為求光復法國、被迫逃難到英國的
安東。再之後,回到智利的麥士,在七十年代軍人政變的浪潮下,遇
上了安東的孫兒……三個不同的時空,同樣的人物,互相交疊重複著
現實與回憶的片段。

坦白說,入場前我對小說《失落的莊園》一無所知,或多或少影響了
對這電影的欣賞心情,不過剛才找了找資料,再跟記憶中的情節比對
了一下,不由得拍案叫絕。導演盧易茲竟然借了一個在法國家傳戶曉
的故事,去串連一個新的故事,來影射自己生平的故事!

故事的敘事手法並不傳統,要作比較的話,是添布頓《大魚奇緣》和
今敏《千年女優》式的真實虛幻插敘法,而事實上《飛》比起這兩部
電影難懂,更難分辨出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虛幻,連時序上也難以理解
。麥士在二次大戰時才把《失落的莊園》交到安東手上,反過頭來卻
講述安東年輕時怎樣實踐著小說的情節,甚至和小孩麥士一同到過那
個失落的莊園。畫面上,不同的時空經常交錯,時代不同卻又重複著
相呼應的情景。段落的轉換都很特別,比方說年輕的麥士和安東的女
兒聽到敲門聲,卻是七十年代的麥士給軍人闖進家來。雖然真實和虛
幻交錯,結局卻帶出了一個新的可能,在這兒我不說出來,留待有興
趣的朋友自己欣賞。

文首說過,我留意的是導演的生平。小說《失落的莊園》的故事講述
主人翁莫尼在舞會中遇見一見鍾情的女孩,二人分開後,相隔多年再
遇--這是小說作者亞蘭‧浮尼葉半自傳式的作品,因為他真的在年
輕時遇見令他傾慕的女性,八年後重遇卻是人面桃花,不再是昔日他
魂牽夢縈的女孩。盧易茲在作品中,讓麥士和安東重演了很多小說的
場面,有趣的是,這也是他的半自傳式作品。電影裡,安東因為二次
大戰而逃亡英國,卻仍念念不忘法國的土地,被人譏笑為老頭子也要
去從軍駕戰鬥機。麥士生為智利人,即使二次大戰時為盟軍付出血汗
,在知命之年卻經歷了皮諾切特借美國軍力奪權令祖國陷入白色恐怖
的痛苦。這兩者加起來,便是導演盧易茲自己。盧易茲在阿倫第總統
執政時曾加入政府擔任顧問,為國家出力,可是在暴力下阿倫第被迫
死,盧易茲逃亡到歐洲。導演借用了故事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也同時
間借用了《失落的莊園》和浮尼葉的聯繫,幾方面互相重疊,和這電
影的敘事手法如出一轍。

縱使這作品的故事沒《大魚奇緣》那麼圓滿,手法沒有《千年女優》
那麼大膽,但從各方面而言,還是很出色。如果一部作品,在電影院
看時觀眾覺得十分滿足、十分有趣,我會說是一部滿意的作品;如果
一部作品,在電影院看時有著不理解的地方,但離場後會讓觀眾細味
、咀嚼,在回想中摸清作品的輪廓,我會說是一部出色的作品。這電
影是後者。

2006年4月3日星期一

Pink - Stupid Girls


對PINK的印象,是一頭粉紅色的頭髮、硬朗的形象和獨特的唱腔。
不過自從看過她的《Stupid Girls》的MV後,發覺她不止硬朗,還很有個性。
MV裡狂串美式美女的倒模現象,拿金髮、身材、體重,甚至Paris Hilton開玩笑。
歌詞也有夠精闢,例如:

What happened to the dreams of a girl president
She's dancing in the video next to 50 Cent
They travel in packs of two or three
With their itsy bitsy doggies and their teeny-weeny tees
Where, oh where, have the smart people gone?
Oh where, oh where could they be?

記得香港曾有歌曲諷刺纖體風,但跟這歌比起來,完全不成氣候。
要罵,就要罵得夠狠夠嗆。

2006年3月27日星期一

一年一次

早兩天去了檢查牙齒。

除了因為睡眠失調,患了輕微的牙週病,沒特別。沒蛀牙,仍舊是有一隻出了一半的智慧齒,可拔可不拔。跟醫生聊了聊,離開了診症室,付款給相見多年的護士小姐。因為問過一些相關的問題,她拿另一位牙科醫生的名片給我,笑著說:「名片有點舊,看,電話還是5字頭的。」
我看看,回答:「嘿,我這兒的覆診卡的電話也是5字頭的呢!」
護士小姐看了看,便說:「不如我給你一張新的?」
我想了想,那也不壞,反正我每次打電話預約時老是在想要加多少個數字在號碼前。在她正在為我填寫資料時,她說:「你的卡片也保存得蠻好呢。」
我答:「我一直放在錢包嘛。」我邊說邊看她面前的舊卡片的日期--

  24 DEC 1987

原來已經這麼久了嗎?
原來我跟這位護士小姐和醫生認識了18年之久嗎?
面前的她跟我記憶中的印象還是差不多。不過大抵在她或者醫生的眼中,我變了很多吧。畢竟由一個黃毛小子變了個青年了。

雖然相識了18年,但我卻連這位護士小姐的名字也不知道。每個人大概也有不少相見了18年,但卻連名字也不清楚的相識吧?每年一次的命運交疊,卻有條不紊地輕點一下,互不影響,繼續各自的生活。
「這舊卡片你還要不要?」護士小姐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維。
「丟掉……啊,不,我還是把它留為記念吧。」
「嗯,」她笑著說:「那好的,再見。」
「再見。」

踏出診所的門,沒再去想之前的18年。
畢竟我連18天內的工作還沒有空去想啊。

2006年3月26日星期日

HOAX!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傳來的電郵,不是HOAX便是誤入了Spam的名單。
在此給大家一些忠告:

1.如果說什麼服務要收費、什麼公司會倒閉、什麼公司會送錢給你之類,是有可能的。可是條件絕對不會是要你把這封電郵大量轉寄出去。這樣做是沒有任何人得到任何益處的(除了敵對公司可以讓人家的伺服器浪費了很多資源)。如果還是懷疑真偽的話,可以上Google或Yahoo,把信件內文的第一句Copy and paste到搜查欄,加上Hoax(惡作劇),一search之下到底是否惡作劇便無所遁形。

2.早前收過友人們從birthday●larm.com寄來的電郵,內容是叫你填寫生日日期云云。理論上是沒大問題的,只是一點:它會要求你登記,並鍵入email和password。以前birthday●larm會要求用家輸入hotmail的電郵和密碼,很快給人識破。之後,他們用了另一個方法,要求你以登記(很方便地,幫你填上了hotmail的電郵),並鍵入新密碼。這兒的盲點是,一般人很有機會使用跟hotmail同一個密碼!如此一來,這家公司便會進入你的hotmail戶口,再從你的contact list中得到資料,發廣告出去。

在此給大家建議:
一、遇上不明的網站,別貪小便宜登記;
二、登記的話,別用電郵甚至網上銀行用的密碼;
三、如果不幸曾登記過的話,你是時候替自己的郵箱轉轉密碼了!
  其實每隔一段時間轉轉密碼是個很好的習慣呢。

另外,別隨意把電郵留在網路上,有不少軟件可以自動從網上找電郵地址來濫發的,尤其是論壇和新聞組。外國有不少網友喜歡在自己的電郵加上「_NoSpam」的字樣便是為了預防以上的可能。(例如email是abc@hotmail.com,便會改成abc_NoSpam@hotmail.com)

2006年3月25日星期六

Oekaki

看回以前自己畫過的Oekaki,深感自己的退步。
現在畫的,連以前的滑鼠畫也不如。

John Lennon私立Justice學園‧將馬Gorillaz‧Noodle
這三幅也是用老鼠畫的。算是滿意的作品。

以前也有做各種的題材和構圖,現在大概畫不出來了。
Slayer‧莉娜‧筆芝麻街‧Oscar‧滑鼠Popn‧Ash‧滑鼠山T‧水乃小路飛鳥‧筆
有機會要再畫Oekaki。

2006年3月22日星期三

自問自答

之前的問題棒可以出問題,其實我是有計畫出這些題目的。
各位朋友也用了自己的觀點去作答,我也講講自己的看法吧。

1、你明天便要死。但如果你願意犧牲:
  一隻眼睛可以活多5年、
  一雙眼睛可以活多20年、
  一隻耳朵可以活多3年、
  一雙耳朵可以活多20年、
  味覺可以活多8年、
  嗅覺可以活多8年、
  一隻手指可以活多1年、
  一隻手臂可以活多10年、
  兩隻手臂可以活多30年、
  一條腿可以活多8年、
  兩條腿可以活多20年,
  你會如何選擇?為什麼?(可複選)

有朋友去計算如何活得最久,有朋友研究如何在不影響生活下犧牲某些部份,但我只會選這個:
一隻手指。可以的話我會選右手尾指。
一年時間好像很短,但如果我換多十年廿年,又如何?到時還不是一樣要面對死期嗎?人的生存意志是建基於「不知道自己還可以生存多久」,如果明知十年後會死,那期間的時間怎過?找尋幸福嗎?找尋真愛嗎?如果找到幸福找到真愛,十年後離開時不是會更痛苦嗎?就算活多三十年,你怎知道會不會在第二十九年才得到幸福,結果一樣死得很無奈呢?
我一直認為,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只有四個字:「死而無憾」。別看輕「無憾」二字,人要做到沒有遺憾沒有後悔,是多麼困難啊。所以,我選一年。24小時實在太短了,一年內,我會盡力令自己沒有遺憾。如果你是因為有一件事情想在死前完成,而那件事情是需要十年時間的話,我便會認同你選十年的理由了。
至於為什麼選右手尾指……因為我還想在人生的最後一年彈彈結他。

2、問題同上,但犧牲的不是你的身體而是最愛你(是「最愛你」不是「你最愛」)的人的身體,你會如何選擇?
我會看看這位「最愛我」的人在我心裡是什麼位置。
如果是他/她不是我的最愛(我用「他」可不是搞BL啊……是兒子不行嗎?),我會跟對方好好說句再見,讓自己死算了。可是,如果他/她是我的最愛的話,我會要他/她一年,同樣是一根手指。一年的理由同上。可能有人說「怎可以這樣自私的」,但別忘了,對方和你是相愛的。如果易地而處,只要我犧牲身體一部份便可以讓我的最愛活下去,我會連性命也交出來。不能體會這份心情的話,二人說什麼愛啊?我不想讓最愛的人為了讓我活久一點而變得殘廢,但對方也不想我明天便死去。為了體諒對方的心情,我會坦白地接受最折衷的做法,要對方一根手指。於是我們可以在餘下的一年好好相處,努力製造美麗的回憶。即使一年後我死了,只要讓對方的遺憾減少,可以堅強地站起來繼續活下去,便能夠追尋新的幸福。雖然隱瞞對方實情、讓對方討厭或自己躲起來死去等也是可行的方法,但萬一有天給對方知道的話,那反而是最深的傷害。

3、問題同上,但犧牲的不是你的身體而是一個你一定不認識的人的身體,你會如何選擇?
不選。原因不是因為「害人是不對的」之類,而是更簡單的理由:搞不好這世上有另一個你一定不認識的人在做相同的選擇--你想成為一個又盲又聾又跛又沒有味覺嗅覺的廢人嗎?如果人類是沒有貪念的話,大概也可以要一隻手指的,但因為社會主義的神話已於多年前粉碎,這是沒可能的事了。

4、問題同上,但犧牲的不是你的身體而是你最痛恨的人的身體,你會如何選擇?
嘿,我唯一會猶豫的是這題。
我可能真的會用盡方法折磨對方。
雖然明知有違道德,但畢竟同時可以得到生命和復仇甚至除去對方去拯救另一個人或一些人,以Game Theory來計算的話利益實在太吸引了……視乎「痛恨」的程度,人是可能把靈魂賣給梅菲斯特的……

2006年3月19日星期日

水中之眼

抱著疲憊的腦袋,硬撐著眼皮,最後在法蘭茲波拿巴達的催眠下,我進入了夢鄉。
醒來時,高傲的鬧鐘把手臂疊在阿拉伯數字四和五之間。關到只剩一條縫的窗,和無情的風合奏著失眠者才能欣賞到的樂章。那聲音叫我想起莫札特《魔笛》中夜后的歌聲,愈想得深入頭腦愈清醒,結果成為了我睡眠失調的伴唱。
銀色的水龍頭流出冰涼的清水,把僅餘的睡意也沖走。看著鏡中左右倒轉的自己,只覺得他的樣子有夠糟。
「我覺得自己的眉毛有點像Adrien Brody,看。」八小時前,我無聊地說。
「嗯。」像是半帶玩笑、半帶敷衍,I淡然地回答。
呷了一口微溫的開水,看著只有街燈反射進來的光線,我打開了床頭的小燈,開始閱讀我才翻了幾版的《波上的魔術師》。石田36歲才開始寫小說,換言之我的人生還有好幾年才開始呢!懷著這種自欺欺人的笨念頭,我慢慢地隨著白戶則道滑過一波一波的數字潮汐。
讀完了五本既得獎又受歡迎的小說,自大的我以為大抵偷到一字半句,偶然也可以賣弄一下。於是決定以真島誠的文風來完成今天的日記。
就引用小說裡的一句:本人有多會扯謊,相信看到這裡的你一定最了解。是吧?

2006年3月12日星期日

加拿大電影節


今天忙裡偷閒去了看「加拿大電影節」的《異性相吸》(Les Aimants)。

故事很有趣,講述回國的Julie替去了鬼混、即將結婚的姊姊寫留言給未來姐夫,可是漸漸發覺這位男士不是姊姊所說的悶蛋,更愈來愈浪漫……關鍵時刻卻發現這位未來姐夫也有外遇?

很典型的錯摸式愛情喜劇,但佈局更懸疑(?)更奇妙,角色們的演出也很精彩。因為是說法文的關係,電影有著神奇的集合感:加拿大的場景、法國的浪漫、英倫的配樂、美式愛情喜劇的節奏。

不錯的作品。

2006年3月9日星期四

池袋西口公園‧2&3


斷斷續續地,看完了《池袋西口公園》2和3。
第2集《計數器少年》中,《水中之眼》的確是很出色的作品,未到最後真的不知底蘊。
第3集《骨音》則不過不失,沒有驚喜也沒有失望,但人情味比以往重,水準之作。
不過不知怎的,主角真島誠由第2集開始,有一個特徵突顯了:經常自嘲沒有女友!
唔,G少年的軍師、抱打不平的偵探、黑白兩道也給上三分面子的PeaceMaker……釣不到馬子。
偶有的關係總不長久,給美眉們拒絕到連去Rave派對調查也得帶個男的作伴……
噢,英雄總是孤獨的。嗯,一定是。

BTW,我竟然發夢到了池袋東口的Denny's,見到作品裡的hacker ZeroOne。
看來我要:
1.快去買第4和第5集、或
2.飛去池袋朝聖。(呃)

2006年3月8日星期三

ThunderPants


早前在明珠台看了這「兒童」電影。中文有夠要命,叫「神屁太空人」--雖然主題沒錯是「屁」。

絕對是一部外國兒童電影,劇情和笑料都是給小孩子看的,換言之很幼稚(可別問我幹啥看了整部電影)。微妙的是,香港竟然有出3區的DVD。原因很簡單,上圖前方的卷髮男孩角色名叫Alan A. Allen,由Rupert Grint主演。

Rupert Grint便是哈利波特的榮恩。

所以,包裝的貼紙寫著「哈利波特天才童星魯拔格連特主演!」。
其實,主角是上圖後面那個,不斷放屁的太空衣肥仔。

順帶一提,導演是 Pete Hewitt,曾拍《Bill & Ted's Bogus Journey》--奇洛李維斯年輕時的青春KUSO片名作之一。

2006年3月7日星期二

LIQUID TV


因為被拍成真人電影的關係,當年在MTV播的《AEON FLUX》動畫DVD香港也有售。
記得AEON FLUX是在一個叫「Liquid Television」的節目中播映的,十多年前,亞視有播。
節目由很多很多不同風格的動畫(部份不算是動畫例如「Dog Boy」)組成,就像看電影節的世界動畫短片。
時間太久,我只記得AEON FLUX那隻「捕蠅草眼睛」和KUSO的「Dog Boy」。
還記得有部是講賽車的獨立短篇(其他是連續劇),技巧之高令人目瞪口呆--
原來有日本動畫家參與的。可惜我忘了作品名。
中學時跟同學們推薦,但他們也不以為然,後來報紙更有報導說「電視播暴力卡通」。
對,那不是給小孩子看的,所以才會在晚上十時半國際台播啊……混。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看。

真人版:(Charlize Theron!)

2006年2月21日星期二

池袋西口公園


好傢伙,很久沒遇上令人沉迷的小說。

本來打算用來消耗兩三個星期的睡前時間的,結果一天KO了整本280頁的《池袋西口公園》。之前沒讀過石田衣良的文字,但卻看了《4Teen》的漫畫,也看了長瀨智也主演的《BIG MONEY》。翻了好幾頁,便嗅出了作者一貫簡煉的氣味。

這不算是推理小說。

可是石田衣良對社會的描寫卻令我想起松本清張、令我想起陳舜臣,主角真島誠就像亞森羅蘋、就像冴羽獠--雖然他一點也不好打,也沒有麥林357。
精闢的節奏、起伏的幽默,難怪作者可以吸引了這麼一大群fans。

石田衣良的觀察力很厲害,讀這小說時彷彿置身於池袋的街頭。
「好作者會令讀者投入作品的世界」。第1點。
他很會說故事,很懂得在文章開首切入到事件的關鍵。
「好作者會帶領讀者去看作品的故事」。第2點。
他的文字沒有累贅的描述、花俏的形容,明快有力卻不失戲謔的味道。
「好作者不會叫讀者發悶」。第3點。
好傢伙。

這不算是推理小說,但讀者卻會跟主角一起解決事件。比起普通的推理小說,《池袋西口公園》更令讀者沉迷。

糟糕,我突然想再到池袋逛逛,到西口公園的長椅上坐坐……
更糟糕的是,我的書單上加添了七至八本石田衣良的小說……

2006年2月18日星期六

立喰師列伝


押井守監督最新作品《立喰師列伝》四月日本上映~!
這不是動畫,是真人電影,不過據說是用了像《ミニパト》般的紙板CG效果來拍的。
「立喰師」是指在「立食」(簡單來說就是快餐吧……)吃霸王餐的專家。(啥?)
由此可見,這是一部搞笑/CULT/怪電影。
最厲害的,是班底:

川井憲次(電影《攻殼機動隊》系列、《機動警察》系列、徐克《七劍》等配樂)
河森正治(《超時空要塞》機械設定、監督、《天空之Escaflowne》原作)
樋口真嗣(《新世紀Evangelion》電影版作畫監督及特技監督、電影《ローレライ》監督)
寺田克也(漫畫家、真人電影《Cutie Honey》、《惡魔人》人物設定)
鈴木敏夫(《幽靈公主》、《千與千尋》、《攻殼2Innocence》監製)
神山健治(TV版《攻殻機動隊 S.A.C》系列監督)
品田冬樹(電影《Avalon》特殊造型、《ゴジラ・モスラ・キングギドラ大怪獣総進撃》造型)
兵藤まこ(聲優、《ミニパト》主題曲「果たし合いカナ?」主唱者)
石川光久(Production I.G 的 CEO)
吉祥寺怪人(「月刊ArmourModelling」編集長)

……不過,他們不是製作班底,而是演出陣容!!!
而客串者當中,竟然還有:

今野敏(《ADVANCE OF Z 泰坦斯的旗下》作者)
森岡浩之(《星界之紋章》、《星界之戰旗》作者)
滝本竜彦(!)(《歡迎加入NHK!》作者)
乙一(?!)(《GOTH》作者)

這是怎麼一回事啊啊啊……
官網一定要看~!(請按上圖)
尤其是多位主角的造型,已經超KUSO了~!

2006年1月8日星期日

電影和小說


之前買了的《Sin City》DVD,今天終於看了。
果然是Robert Rodriguez!!把戲謔和耍白爛用這麼帥的方法拍出來,實在太妙了!而且比「結他殺手三部曲」更黑色、更狠、更……有型!
一般觀眾未必會知道這導演也是著名兒童電影《非常小特務》系列的編劇和導演……


另外,因為睡眠失調的關係,看完了綿矢莉莎的《欠踹的背影》(當然是中文版)。
和《Install》有著異曲同功之妙,但比《Install》平實一點,卻跳脫一點。不知道為什麼,看時總幻想著拍成電影的樣子。如果是岩井俊二式的拍攝手法會如何,如果又落在片岡K手上會怎麼……想遠了。雖然兩位主角長谷川和蜷川也是怪人,但總覺得會是幸福的一對。也總覺得任何人的心底也有個長谷川或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