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9日星期三

成也星爺敗也星爺《功夫》


(有內容)

今天跟朋友們看了功夫,也有一點想說說。有一些地方,完全是超越驚喜的,但相對地也有失望之處。

先別談這電影應該叫「功夫」還是「武俠」,老實說只要夠精彩作為普通的觀眾不會太苛求。看過廣告的片段,見到陳國坤和一眾斧頭幫跳舞,心想又是少林足球那些沒意義的無厘頭 gag,怎料一開場卻令我完全改觀。馮小剛(?!)飾演的鱷魚幫老大被陳國坤的斧頭幫伏擊,無論氣氛節奏鏡頭也十分有味道,接下來的舞蹈和斧頭幫殺人的片段,交待得十分流暢,很有荷李活的黑幫喜劇的感覺,也令我想起 Untouchables 和 Dick Tracy 等電影。陳國坤也演得很稱職,作為一部喜劇(?)的奸角,雖然對白唸得不夠投入,但舉手投足之間帶著歇斯底里式老大的風格,說服力也很足夠。

另一個驚喜是元秋和元華以及一眾街坊,尤其是包租公包租婆二人。把那種深藏不露,平時是小市民有事卻是高手的角色演繹很很生動。我覺得他們才是本片的男女主角,相反周星馳只是配角一名。中段元秋追著周星馳跑,看廣告時我一樣覺得很胡鬧,但在戲院中看,卻覺得有著 Buster Keaton 的影子,把荒誕感加進了電影裡,也令後來的武俠式打鬥減輕了突兀感。看到這時我覺得周星馳的導演能力進步了。

電影中,明顯是拿了一大堆電影作品玩影射:玩 Matrix(留意元華其中一句對白的英文字幕是「He is the One!」),玩蜘蛛俠的名對白,玩閃靈,玩如來神掌系列等等。有些玩得過癮,但有些則太過抄襲,失去了驚喜。

我覺得,全片最大的敗筆是,周星馳這個角色。作為主線(??)他的戲份太少,也不夠人性。兩句帶過良心發現,一下打不死反而變超人,太爛。那些所謂伏線,只適宜放在兒童節目的短劇,完全沒有說服力。如果以舊式功夫片的「流程」,主角遇上師傅再練就一身好武功(加上本身的天份),說服力會大得多(雖然老套)。以前的《蛇形刁手》、《醉拳》、《笑太極》(?)也是用這類橋,因為合情理得多。可能周星馳不想依從舊方法,但我可以說,他這種編排更不好看。或者把功夫拍長多半小時至一小時會更有空間讓他發揮。

總括而言,我認為周星馳導演的功力進步了,說故事的手法比少林足球成熟高明得多;但他編的故事,爛。如果他放棄了僅有的自我表演慾(或者相反地,把戲份乾脆全加到自己身上),將故事只集中在豬籠城寨的一眾身上,這電影就實在太令人滿意了。

2004年9月13日星期一

少年少女的小品《花與愛麗詩》


(有少許內容)

今天看了岩井俊二監督的《花與愛麗詩》,是一套很值得推介的青春電影。
雖然同樣是描寫少年男女,《花》和岩井監督前作《青春電幻物語》恰恰相
反,《青》描寫的慘綠少年破碎殘酷悲劇,在《花》中沒半點影子,就像完
全對立的兩面。

《花》描述女孩花暗戀火車上偶遇、後來成為前輩的雅志,而某日雅志發生
小意外昏倒,他醒後花硬指對方失憶,忘了她是他的女友。在雅志懷疑並發
現證據後,花更拖了好朋友愛麗詩下水,說她是雅志的前女友。謊言像雪球
愈滾愈大,更糟糕的是雅志發覺自己愛上了「前女友」愛麗詩。在友情和愛
情中,關係模糊,漸漸地三人之間有點不能言喻的變化……

一如岩井監督的其他作品,全片拍得十分漂亮。因為調子輕鬆和充滿著少女
的夢想,畫面上配合了不少浪漫的景緻。很多細節和編排十分用心,例如花
的屋子外頭放滿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盛放的花朵,而愛麗詩的家裡則叫人想
起愛麗絲夢遊仙境,雖然凌亂但充滿著各種花邊布絮木製裝飾,她手上的樸
克牌更是以白兔作為牌面。片中的四季令觀眾置身其中,冬天的車站、春天
的落櫻、夏天的大雨、秋天的海邊,每一幅的構圖也像是油畫般動人。岩井
監督的音樂也動聽非常,完場後也難以忘記當中的片段。

網上有人批評說本片的愛情元素太膚淺,太胡鬧,但我卻不大苟同,因為我
認為這就是青春。花的任性本來就是胡鬧,愛麗詩的樂天、雅志的傻憨也是
少年的本錢,愛情對少年來說不就是一件不太懂卻又有點懂的陌生事情嗎?
不過,我很同意網上大多對本片的評價:以輕鬆的心態來看,是一齣很舒服
的喜劇。以青春的角度來看,更不難發覺當中的感動,你我也許曾經歷過。

反而,我想拿《花與愛麗詩》跟《青春電幻物語》作比較,兩者在某些地方
上有著微妙的相似,故事方向和人物下場卻是大相逕庭。《青》的主角蓮見
性格孤僻,後來和星野相遇結成莫逆,結識了其他朋友,但最後因為一些事
情反目,蓮見更淪為被欺負的角色;《花》的主角花也是因為愛麗絲的關係
而接觸了外面的世界變得積極,亦同樣地因為一件事情(雅志)而差點跟對
方絕交。《青》的角色們,隨著故事發展變得每況愈下,暴露著青春的消極
、殘酷和悲哀;相反《花》的角色們,無論事情變成如何,身邊的情況如何
糟糕,他們還可以努力面對,標誌著青春的積極、勇氣和歡欣。青春的兩種
詮釋,在同一位導演的演繹下,更反映出「青春」這種悲喜交雜、患得患失
的心情。話說回來,兩套片子中有幾位演員重疊,或者這也是叫人聯想的地
方之一吧。

說回《花與愛麗詩》。鈴木杏飾演的任性愛鬧的花、蒼井優飾演的善良溫柔
的愛麗絲、郭智博飾演的憨厚單純的雅志,三位主角的演出不落俗套,配角
們也恰如其份。另外《花》片的笑位和惹笑對白不少,有些甚至拿捏得比一
般喜劇更妙更準,連鏡頭亦很有喜劇感,算是驚喜。電影看得很愜意,節奏
慢熱但沒有冷場,值得捧場,不容錯過。

2004年5月28日星期五

追‧尋

我在找尋幸福
雖然
我知道我跟幸福無緣

每天 每時 每刻 我也在努力地追尋幸福
某年的這一天 我看到了
或者說 我以為我看到了
幸福
像一片寧謐的湖泊 像一股透澈的清泉
像一陣柔柔的微風 像一道溫暖的陽光
然而 這一丁點幸福的感覺
悄然從指縫間溜走
捉不緊 抓不著
無論我如何追尋 無論我如何去跑
這一點點的幸福 還是輕輕地從我身旁飄過
化作輕煙 化作虛幻 化作回憶
在身後的空洞中 殘留著歷久不衰的回聲
提醒我這份不屬於我的幸福的存在
帶著半點落寞 帶著半點苦笑
我站起來 繼續向前追尋 繼續向前跑
在孤獨的路途上 背負著過去 孑然一身地
渴求著一點點幸福的感覺

我知道我跟幸福無緣
可是
我在找尋幸福

2004年4月20日星期二

本年電影節總結

今年電影節破紀錄地看了十齣電影。
唔,就讓我主觀的評個「我的推介度」吧:

日出前向青春告別 ★★★★★★★★☆☆(8)
    沙羅雙樹 ★★★☆☆☆☆☆☆☆(3)
     冬之日 ★★★★★★★☆☆☆(7)
  攞我電攞你命 ★★★★★★★☆☆☆(7)
    沙煲英雄 ★★★★★★☆☆☆☆(6)
    東京契爺 ★★★★★★★★★☆(9)
   漫畫人生路 ★★★★★★★★☆☆(8)
蜘蛛俠百戰曱甴精 ★★★★★★★★★★(10!)(信不信由你)
    小雞不笨 ★★★★★☆☆☆☆☆(5)
   老太失蹤記 ★☆☆☆☆☆☆☆☆☆(1)

2004年4月19日星期一

令觀眾也失蹤的《老太失蹤記》


[HKIFF28 報告 10] 老太失蹤記

原名:Les mains vides
導演:馬克.域查 Marc Reca
法國/西班牙 2003 彩色 130分鐘

如果我不去看Lubitsch的《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還在考慮中),大概這套《老太失蹤記》會是我今年電影節所看的最後一齣電影。作為最後一篇感想,很無奈地我只能講句「沒什麼好說」--因為我看不明白這作品!

到完場我還未搞清楚人物關係,故事也不大理解。一如電影節特刊中導演所言,「片中的角色來來去去,一時在場一時不在,觀眾無法知道原因」。根據導演所說,作品的主旨是「不在」,片中嘉芙蓮老太的確不在,更要命的是連觀眾也不在:我和友人在百老匯電影中心看,放映了四十多分鐘之後開始出現「逃亡潮」,觀眾愈走愈多,完場一出工作人員名單剩下來的觀眾們頭也不回衝向出口,只有七八位(包括小弟和友人)等至完結才離去。還好作為配樂的歌曲動聽,否則我想我難敵周老先生的召喚……

可能的話,我希望再看一次這作品,雖然今天已經和睡魔搏鬥了一百三十分鐘,但我實在想搞清楚角色們在幹什麼!

2004年4月18日星期日

《小雞不笨》


[HKIFF28 報告 9] 小雞不笨

原名:ニワトリはハダシだ
導演:森崎東
日本 2003 彩色 114分鐘

唔,對這片子,有點寫不出感想的感覺。好看是談不上,但說差嘛,又不至於。

故事發生在日本舞鶴,一個於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有些韓國人留居的村莊。主角是個智障的少年,父親是日本人,母靚是韓國遺裔,二人因兒子問題離異。少年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卻因此被捲入警方和黑幫的貪污案中,黑白二道緊緊追逼。家人、老師、朋友面對他們的威脅該如何處理?

故事的推展潛力其實很大的。智障但有天賦的少年、黑金風雲、日韓文化衝突等等,可以運用的商業元素委實充分,但偏偏影片沒什麼高潮,人物的處事手法直向簡單,沒有利用這些有趣的點子借題發揮。入場前我以為會把重點放在智障少年身上,看罷整齣電影後卻感受不到從他身上帶出什麼訊息。可能導演和編劇太貪心,每一個熱門話題也打算涉獵(去年日本的黑金政治和仇韓情緒是全年的新聞),可惜偏偏抓不著重心。導演森崎東曾是名導演野村芳太郎和山田洋次的助導,亦曾拍過數集渥美清主演的《男人之苦》,在日本影圈可以算是一位老前輩;可是不知道這是不是原因,本片也泛著一股陳舊的味道,敘事手法有點古老。相對地,拍攝手法也很「大路」,沒有一些突破或者新穎的取鏡,不過勝在穩打穩紮,至少觀眾不會看至一頭霧水。

劇本乏善可陳,不過全片有一兩點可以一提。風景拍得很漂亮細緻,觀眾很容易進入了舞鶴這個鄉土氣息濃厚的地方;然而有時流於過份刻意介紹當地特色,如果可以把那些介紹地名的字幕拿走會更自然。雖然故事的轉折不吸引,但配樂出色,增加了不少氣氛,也令人比較投入。

到目前為止,這篇感想花了我最長的時間來寫,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2004年4月17日星期六

喜劇的原點?《蜘蛛俠百戰曱甴精》


[HKIFF28 報告 8] 蜘蛛俠百戰曱甴精(有內容?)

原名:Gagamboy
導演:艾力.麥迪 Erik Matti
菲律賓 2003 彩色 109分鐘

我想,如果有人用「爛片」來形容這電影,實在不能說他有錯。劇情像六十年代的粵語長片,拍攝手法像歡樂今宵,笑位和八十年代王晶的沒兩樣,特技更是貽笑大方。

有趣的是,全場觀眾笑聲不絕,我和十多位朋友都十分喜歡這電影。

故事講述男主角和工作上的死對頭兼情敵分別吞下基因變異的蜘蛛和蟑螂,一個化身蜘蛛俠「Gagamboy」一個變成蟑螂人「Ipisman 」,前者警惡懲奸,後者一心奪得美人歸。最後正邪大戰,完。夠簡單吧?那麼,究竟精彩的地方在哪兒?

精彩的地方在於那種鬧彆扭的不協調和矛盾感(或者,簡單點說就是夠「camp」)。很多地方影射了美式漫畫英雄電影,拿那些不合理的地方放大成為笑料;對白精闢荒誕,原本很白癡的對白在這個奇怪的環境變得極之滑稽;每段戲的銜接力弱得不能再弱,但偏偏在這個氣氛下,觀眾才發現笑位是可以如此純粹簡單而直接。如果講求合理性的話,大概會看得頭痛,但只要放鬆心情,笑話的確一個接一個,連配樂也可以令人發笑。而且,男主角尚算英俊鬼馬,女主角漂亮性感,奸角騎呢搞笑,配角們十八般武藝出齊,豐富熱鬧。

全片重點放在超級英雄和壞蛋的真正日常生活。打敗了女殭屍(不知從何而來的!),鄰居卻說:「你剛才破壞了這麼多!幫我們就應該替我們修理房屋嘛!」蟑螂人照鏡後說:「天呀!我真醜!!天!」全片最爆笑的對白之一(但其實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故意的笑位)--在介紹「超級英雄」時,角色說:「日本有大武士和V型電磁俠!美國有超人!台灣有F4!我們有Gagamboy!!」天!是原裝的對白來的!(爆笑)

個人認為,縱然這片子很多不合格的地方,但五十元票價還是絕對值的!

荒謬而真實的《漫畫人生路》


[HKIFF28 報告 7] 漫畫人生路(有內容)

原名:American Splendor
導演:沙里.布文 Shari Springer Berman、羅拔.普徹尼 Robert Pulcini
美國 2003 彩色 100分鐘

我本來想說這是一齣「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但考慮清楚後,發覺不大妥當:改編?不,實在太真實了--縱然我入場前根本不知道夏菲‧柏加是何誰人也。

內容講述於醫院當文員的夏菲滿肚牢騷,經歷了兩次婚姻失敗後更覺得生活很乏味。某天於超級市場遇上麻煩事,一怒之下把事情記下來--他一位畫漫畫的友人看過後大表興趣,於是出版了《American Splendor》這漫畫,引來迴響。漫畫內容以夏菲為主角,他身邊的朋友、同事等等也給放進故事內。一般人可能以為這叫作成功,但夏菲的生活仍是一潭死水。他不可以辭掉工作,因為那是他的靈感來源,而他依舊頹廢、沮喪,但正因如此他的漫畫給予讀者難以言喻的真實性和親切感。在第三次結婚後,他經歷了漫畫改編舞台劇、大鬧《大衛牙擦騷》、和令他最大改變的事情:他患上癌症。他如何面對如此種種?

導演的手法很有趣,他起用了一位演員飾演年輕的夏菲,但在某些事件(例如夏菲妻子在休息室看他接受大衛‧萊德曼的訪問)用回真實片段,而年老的夏菲更是他本人。在「採訪」和「戲劇」中間,導演找到了中位,兩者沒有衝突,在場景轉換,由真實的(年老的)夏菲說出一些事情時,更令戲劇的部份的真實感大增。基本上,夏菲的一生(和他的朋友的事情)都充滿荒謬感,但因為都有片段和真人現身說法,令觀眾不得不相信導演是把一些真事記錄下來。

有兩段戲令我留有最深刻的印象--一段是夏菲於麵包店碰上舊同學,另一段是他患癌後的某一段獨白。前者是夏菲出版漫畫後,仍舊對生活諸多不滿,但遇上舊友時,對方說(大意):「我真羡慕你啊,照顧我的丈夫和兒子已經叫我頭痛死了,你可以安靜地看你喜歡的書,還可以出版有趣的漫畫,不是很好嗎?」另一段是夏菲受著癌病的折磨,某天他對妻子說:「究竟是我把現實的我寫進漫畫內,還是我生活著漫畫角色的生活?如果我死了,漫畫角色的夏菲會不會死去?」「夏菲‧柏加」到底只是個名字,還是一個人?

早前看了套「真實而荒謬」的《Power Trip》,今天看了套「荒謬而真實」的《漫畫人生路》,原來你我身邊,無論大小事情,留心一下也可以很有得著。

2004年4月12日星期一

影像魔術師的寫實作品《東京契爺》


[HKIFF28 報告 6] 東京契爺

原名:Tokyo Godfathers
導演:今敏
日本 2003 彩色 91分鐘

看過這片子後,今敏監督在我心目中,已經成為首席的動畫製作人。文末再說理由。

三個露宿者--一個老粗、一個女裝癖的男同性戀者和一個離家出走少女--於平安夜在街頭發現棄嬰。「人妖」母性大發,要替嬰兒找回母親,質問對方為何如此忍心,於是三人一嬰展開了尋人之旅。

老掉牙的故事?有點。佈局老套?的確。販賣溫情?不能否認。但精彩之處,就是在一個有點熟口熟面佈局老套販賣溫情的故事下拍出一套觀眾從沒見過笑料豐富幽默異常動作十足感人肺腑毫無冷場的電影。角色性格分明,三個露宿者的身世一點一點的透露,設定得很合理令人信服;對白拿掐得恰到好處,掌握了觀眾的情緒;故事交待得條理清晰,每段戲每個角色也不會被觀眾(或者導演自己)遺忘,感覺上十分完滿。「尋母」這橋段很老套,但在尋人過程中轉折非常,一點也沒有老舊的感覺;而且後期更帶點推理成份,叫觀眾留心著戲中所有細節,把情緒推至最高點時,便到達最後的高潮戲份,導演高明之處可見一斑。故事強調「奇蹟」,而這些「奇蹟」令這套充滿著都市黑暗面的作品帶來無限的光明,強烈對比下更令人迷上這故事。

導演今敏的「影像魔術」還是十分了得。和前作《Perfect Blue》以及《千年女優》相比,今集沒有那些疑幻疑真的場面,大都以寫實的角度描繪;但在這些「現實」中,導演還是用盡了現實可接受的情況誇張地凸顯了某些情景,做出片中各個最精彩的笑位和最拍案叫絕的段落。鏡頭配合故事節奏,相輔相成,如果不是經過精密的計算,今敏監督可謂一個天才。

因為不想透露內容,所以就此打住。可能遲些我會寫一篇詳細一點的影評/感想。

文首說過,今敏監督在我心目中成了第一位。那不是因為我喜歡這電影,而是因為他竟然可以拍了齣驚慄懸疑的《Perfect Blue》後,拍出細膩動人的《千年女優》,現在再拍這齣幽默荒誕的《東京契爺》,三者風格截然不同但也是一等一的好電影,這種導演哪兒找?今天有幸跟企劃丸山正雄先生見面(可惜今敏監督因工作關係未能到港),我也問了一條問題:和前兩作相比,今次的風格變得寫實,究竟是因為劇本所限還是刻意迴避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今敏監督(和製作群)想嘗試新的挑戰,每次製作動畫也想挑戰一下。成功了卻不肯故步自封,不斷創新的製作人真的難能可貴!

p.s.一段小插曲:
討論會最後一條問題解答後,丸山先生說:「在座的各位現在還未離去,可見大家真的十分喜歡日本動畫。讓我送大家一份禮物吧,就是著名的動畫監督林太郎先生也來了香港,而且也在場。請他出來為大家說一兩句吧。」全場嘩然。林太郎在六十年代已經是動畫監督,手塚治蟲的《小飛俠》、《小白獅》、松本零士的《銀河鐵道999》、96年CLAMP的《X》劇場版等等都是他執導的作品。林太郎監督更笑謂自己現職今敏助手,觀眾們無不大笑。

荒誕過癮的《沙煲英雄》


[HKIFF28 報告 5] 沙煲英雄

原名:Hard Luck Hero
導演:Sabu
日本 2003 彩色 79分鐘

友人說過Sabu的電影很妙,看過《沙煲英雄》後,果然有趣:荒誕、黑色、幽默,最重要的是令觀眾去思考。

首先要一提,資料所說本片原來是Sabu為唱片公司拍的錄像,但愈拍愈長,結果成了電影--所以,主角是著名組合V6。故事講及六位主角共三組人碰巧地在一間有黑市拳擊賭局的餐館出現,一個「意外」導致他們被黑幫追殺、警方追捕、身受重傷……眾人逃的逃趕的趕,在追逐的過程中交待了事情的經過。

和早陣子看的《日出前向青春告別》一樣,導演運用了靈活的倒敘和插敘,令故事十分引人入勝。然而,和《日》片不同,Sabu用倒敘讓不同角色以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情,每演出一段就減少一些盲點,令觀眾逐漸了解情況,手法十分高明。倒敘時的鏡頭位置也是一絕,以近乎相同卻又有決定性的差異的片段來演譯故事,很精彩。故事荒誕不羈,充滿著強烈的黑色幽默,對白惹笑,人物性格彆扭,營造出微妙的感覺。結局很值得玩味,表面上是一個結局,但想深一層,究竟時序上哪是先哪是後?是大團圓還是悲劇?可惜我今天要趕另一場電影未能在放映後的討論會問問導演,知道他真正的想法。

演員方面,坦白說,V6演得比想像好。可能角色不太難演,所以出來的感覺也容易叫觀眾接受。

看這齣電影最大的遺憾是--在場的V6 fans們太「熱情」了。靜一點反應小一點欣賞一下好電影吧,難得你們的偶像可以拍這齣出色的作品啊。

P.S.同場加映的《癲得家族》很爆笑,但和本片以及導演無關,還是不贅了~

2004年4月11日星期日

現實中的笑話=悲劇《攞我電攞你命》


[HKIFF28 報告 4] 攞我電攞你命

原名:Power Trip
導演/編劇:保羅.迪維林 Paul Devlin
格魯吉亞/美國 2003 彩色 錄像 85分鐘

和預想一樣,雖然是一套紀錄片,但比虛構故事更荒謬更具戲劇性。

自從蘇聯解體,格魯吉亞獨立後,電力供應不再由政府負責。美國電力公司AES收購了原來的發電廠,卻出現了超乎麻煩的情況,首都第比利斯的市民不願意付電費。在市民認為電費高昂所以不付款,和電力公司因缺乏收入而加價的惡性循環下,不少市民選擇了偷電,也有不少給電死的意外。市民悲苦,但電力公司也不好受,因為要向俄羅斯購買燃料推動發電機,結果每月的經營也得賠本。加上內戰、外交糾紛、政局不穩等等因素,簡直雪上加霜。

因為導演是AES高層的朋友,從而得到幫助去拍攝本片,難免令人質疑看法會否偏頗;但我覺得他的角度尚算中肯,指出電力公司的困境外,亦帶出市民的無助。片中拍到的人物、情況充滿著黑色幽默,不過正如某名人所說,當笑話發生在現實時,那便是個悲劇。

片中亦拍了不少當地的景色,配樂也用上當地的音樂,令本片充滿著該地的風情,更令觀眾痛心一個本來很漂亮的國家因為種種問題變得如此混亂。

雖然一個地方的紀錄片應該沒有「結局」,但本片的尾聲,卻記錄了一個諷刺,請容許我賣個關子。個人頗喜歡這紀錄片,即管幫導演保羅.迪維林賣個廣告(他有到場和觀眾交流):四月十五日還有一場,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吧。

俳句電影《冬之日》


[HKIFF28 報告 3] 冬之日

導演:Yuri Norshtein、川本喜八郎、大井文雄、野村辰壽、鈴木伸一、福島治、石田卓也、Raoul Servais、守田法子、島村達雄、奧山玲子/小田部羊一、Alexandre Petrov、米正萬也、久里洋二、URUMA DELVI、林靜一、一色あづる、Bretislav Pojar、保田克史、片山雅博、Mark Baker、伊藤有壹、黑坂圭太、橫須賀令子、淺野優子、IKIF、王柏榮、高畑勳、ひこねのりお、森まさあき、古川TAKU、Co Hoedeman、Jacques Drouin、湯崎夫沙子、山村浩二
日本 2003 彩色/黑白 105分鐘

實在覺得有需要把每一位導演的名字寫出來。

風格極之有趣獨特的動畫電影。先說點背景:《冬之日》是日本江戶時代著名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作品,不過內容卻不是他一個人所作的。芭蕉往名古屋旅行時受到當地五位著名詩人邀請作客,席間以「連句」的方式創作了共三十六首俳句的《冬之日》--第一首由芭蕉所作,之後由另一位詩人跟據芭蕉的俳句作第二首,再由第三位作下去,如此類推。所有作品似有關連但又帶著差異,形成一種特別的文體。而這套由短片組成的動畫,不單以《冬之日》為劇本,連模式也用了「連句」的形式來創作。

做法很不可思議的:《冬之日》的三十六首俳句,以每首及上一首(第一首例外)為一組,交給一位動畫導演創作,形式不限。結果三十五位導演(「主人」川本喜八郎包辦兩段)做出來的作品風格大異其趣,看似互不相干卻又銜接非常,十分過癮。有導演用手繪,有導演用泥膠,有導演用電腦,甚至有導演用銅板;內容更是天馬行空,以負責的導演的角度出發,於是有的悲涼,有的幽默,有的跳脫,有的寫實。

動畫部份其實不太長,但隨後的製作部份絕對值得推薦。各位導演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製作技巧、動機、意義等等,叫觀眾大開眼界,亦為影片劃上註腳。絕對值得一看。

2004年4月9日星期五

DOGMA電影?《沙羅雙樹》


[HKIFF28 報告 2] 沙羅雙樹(有一點內容)

導演/編劇:河瀨直美
日本 2003 彩色 99分鐘

有點被場刊簡介騙了的感覺。不是一齣很差的作品,但無論故事、節奏、拍攝手法等等也跟我從簡介得來的印象有多少出入。

故事主線講述男主角小時和弟弟在家附近遊玩,結果弟弟失蹤,一去不返。過了幾年,終於找到失蹤的弟弟(死了,但片中沒有明確交待),父親、母親、兒子(男主角)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去接受這個事實。簡介講及女主角身世等等只是小插曲,養母提及事情後幾乎沒有跟進。就是如此。

故事並不如簡介所說般豐富,但簡單的故事一樣可以拍出好電影--不過節奏和手法我也比較失望。節奏十分緩慢,對白很少,每段戲也交待得有點累贅。最可惜的是,我覺得拍攝手法是致命傷:大部份(全部?)鏡頭也是用手持式(肩扛式)攝影機拍攝,而且一cut過,搖得厲害。簡介提及的奈良景色片中的確有拍,但除了古舊的建築外實在沒有什麼可以令觀眾注意的景物,而且在搖鏡的前題下,再漂亮的風景也難以讓人欣賞。

我唯一喜歡的是本片的感覺。人物的心態轉變沒有明顯的說出來,但都可以從細節和對白中感受得到。一點點的無奈和寂寞,透露著一絲絲的哀愁,然而卻如片中的祭禮所說,人生是應該用來發光發亮的。結局也算完滿。看過官網,更有介紹片中和奈良有關的細節等等,大概應該先看資料再看電影會較好。

最後一點,全劇除了開始和結尾……沒有配樂……

2004年4月8日星期四

今天的事情:《日出前向青春告別》


[HKIFF28 報告 1] 日出前向青春告別

原名:きょうのできごとa day on the planet
導演/編劇:行定勳
日本 2003 彩色 110分鐘

原本以為是一齣主題比較落寞的電影,結果反而有不少笑位,是齣描寫年輕人的輕鬆小品。沒有誇張的煽情情節,沒有瘋狂的滑稽,沒有硬說教,只是幾位角色一點生活上的瑣事,串連成為一天的事情--和原來的片名一樣:《今天發生的事情》。

故事以一群朋友往友人的新居探望為主線,交叉講述兩件看來沒關係的事情:「男人失足夾在兩幢大廈之間」和「鯨魚擱淺」。導演行定勳把年輕人的心態描繪得很不落俗套,大概面對過畢業和社會之間、友情和愛情之間種種的觀眾會有點共鳴。故事雖然比較直向和單純,但導演利用了大量插敘和倒敘手法,為影片加入了不少令觀眾投入的原素。演員們也很稱職,但如果抱著看田中麗奈和妻夫木聰的心情入場的話大概會失望,因為其他角色十分搶戲。至於矢井田瞳的音樂……抱歉,全片幾乎沒有音樂的……(除了車子的收音機和尾段外)

總括而言,對這電影我覺得不錯,雖然和預想的作品類型有多少出入。導演的拍攝手法很成功地抓著觀眾的注意力,雖然是一齣沒什麼高潮的電影但也沒有悶場。想深一層,甚至要佩服他可以把一些幾乎在每個人身上也發生過的事情拍得如此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