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7日星期四

港聞娛樂過娛樂版

最近的新聞,愈來愈幽默,更是黑色幽默。

中大學生報情色版鬧得沸沸揚揚,坊間說鼓吹亂倫及人獸交等事項。沒錯那兩期的內容很低級,但低級不可以是學術研究嗎?編委們應該快快指出問卷調查的學術分析將於下期繼續,這樣的話便可以過骨--可惜編委成員只有吳嘉倫不是吳敏倫,畢竟香港是個很白癡的社會,只要找個名人出來說兩句便可以名正言順了。李天命好像說過,這個偉大的現像叫作什麼鬼訴諸權威吧。

因為中大學生報情色版被評為二級,所以不可以向十八歲以下的人傳閱。各位中學的同學們!你們只可以嗅嗅臭豆腐的氣味,便要猜猜這件豆腐吃起來會不會令人作嘔。因為有一個叫「嘔心及難吃食品審裁署」的機構派出幾位「試食員」指出這種豆腐是二級難吃食物(我們不知道這幾位試食員對該菜餚有沒有主觀偏見),所以各位中學同學只能猜猜這件豆腐的味道--通識這科目真偉大,真是讓孩子們發揮想像力的好學科。

明報轉載了學生報,也給送了去接受審查。我強烈建議同時把5月5日明報的「姦羊漢喪『妻』 養便宜仔做寄託」一併送檢,怎看後者也來得更嚴重:人獸交、強姦、通姦(指山羊)、誤殺……最好也把同日有刊登這新聞的報刊也送檢,還有兩年前描述二人、不、一人一山羊案發經過的刊物也送檢:大概有時代週刊、紐約時報、BBC……

聖經也給人投訴有亂倫和暴力描述,但影視處比審裁署早一步跑出來解畫。對於聖經為「人類文明一部分」,「沒有違反一般合理社會人士普遍接受的道德禮教標準」的說法,大概全球至少有12億人反對--伊斯蘭教徒老早就認為舊約聖經的內容在歷史進程中已被篡改了。

馬力說六四沒屠城。當然了,只不過是「天安門廣場」吧,又不是「北京城」--所以六四只是「屠場」,沒「屠城」。

美國人從深圳買了假勞力士手錶後,在美國被海關索償40萬美元(最後上訴得值)。我建議美國的關員先去讀一讀經濟--經濟笨蛋如我也明白向自己的國民拿賠款不會改善貿易逆差喔?

古惑天皇上訴失敗,即時入獄。其實這已經很划得來啦,看看人家放條只有十數Bytes的鹹Link便罰了五千,你放了幾G的電影,按比例計,不用你坐監要你賠你就真的生不如死喇。

教院風波……老實說,我沒看,太悶。雖然羅太穿著旗袍跟李柱銘大戰,搞齣港版羅生門,甚至爆出「如果每次看到批評文章就發怒,豈不是很容易入青山醫院」等名句,但劇情實在太膠著。希望羅太跟跟潮流,在聆訊中來句「邊個係人,邊個係鬼,我有眼睇!」,之後再來一句「未登天子位,先置殺人刀!」,包保風頭一時無兩、人氣爆燈,到時普羅大眾便不止關心大契幾時死、細契又會否不得好死吧。

李嘉誠說大陸經濟過熱泡沫遲早會爆?這種人人皆知的悶蛋新聞,放到財經版啦~~

2007年5月15日星期二

西尾維新《絞首浪漫派》讀後感



先謝謝阿唯借我書。

斷斷續續地,從上下班的交通中擠出時間,終於把西尾維新的「戲言」系列第二作《絞首浪漫派》讀完。認識我的朋友大概聽我說過,我對前作《斬首循環》的評語不過爾爾,那此作又如何呢?如果我給《斬》的分數是5分至6分之間的話,《絞》我會給8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絞首浪漫派》講述第一身的主角「阿伊」在大學校園認識了幾位同學,某次聚會後其中一人被殺……大概就是如此。那個副題中的「人間失格」是個有趣角色,但那是點子。文字運用仍然不是我杯茶,大概因為主角伊君是個叨嘮的人格障礙者,所以不少章節的描寫很飄浮--對,不是「輕浮」,是「飄浮」。可是,我對《斬首循環》的最大不滿,今作已經完全改過來,所以讀得還算愜意:我最不滿前作的設定太胡扯,太造作。《斬首循環》中那些所謂的「天才」們,坦白說,描寫得很混。用組合語言編程代表一個人是天才嗎?這等如說一個人只用鐵枝和扳鉗來造了台汽車--真正的天才會用鐵枝和扳鉗製造新的「工具」來協助自己製作新的東西。又或是為了表現廚師的天才,於是編了「今天的晚餐是滿漢全席」這種不合邏輯的情節--正式的滿漢全席,是要吃三天的;就算是民國後縮減了的版本,也有108道菜,足足要吃上一天,沒有這種排場的,稱不上「滿漢全席」。由這一群所謂的「天才」衍生出來的殺人事件,我實在投入不了。原則上,《斬首循環》的故事是有可取之處,然而失實的氛圍令它的推理性大打折扣……它不同於清涼院流水的作品,後者的寫法帶有強烈的「反推理作品」的諷刺性,而前者卻是走正真正銘的本格派路線。

吐了一堆對《斬》的槽,當然要說說為什麼我對《絞首浪漫派》大有刮目相看之感。第一,最重點的,那堆胡扯的設定全部沒了。藍色學者玖渚友只是個大配角,最強紅色哀川潤也只出來串串場,人間失格零崎人識嘛,就算他有設定上有多不合理也對故事主線無損(而事實上,這個殺人鬼的設定比那些「天才」們更有說服力--一個視殺人肢解為平常的使刀高手兼變態,的確沒有什麼可以找蹅的地方)。真正的故事集中在阿伊和四位正常的同學身上。殺人動機、佈局、理由也切合人性,更有趣的是,這作品把主角伊君的「非人化」描寫得更清晰更透徹。我看前作完全感受不到阿伊的所謂「背負」或者「無情」,但《絞》卻把這個角色完全立體化。其實,如果有心看這兩本小說的話,我建議先看《絞》再看《斬》,因為當認識了阿伊和玖渚友兩個人的性格和關係後,《斬首循環》的故事中好幾個情節會變得更有味道。西尾維新在《絞首浪漫派》中更善用了那種「飄浮」的文字技巧來掩藏事情的真相,令讀者在看完最後一章時會翻看全書,驚覺伏筆的明顯、違和感的原委。

《絞首浪漫派》不是本格派作品。但相比本格派的《斬首循環》,《絞》無論在哪一方面也更為優勝。個人推薦。

2007年5月9日星期三

行騙的機率

早兩天談過 Discovery Channel,今天再談。
看的是在 Discovery Science 中,一個叫《Million 2 One》(萬中無一)的節目。這節目講的,是很簡單的數學--機會率。當中說了一個英國的騙案。

話說有個英國人,某天收到一封叫作「足球結果分析服務」的廣告信,說能預測到翌日的足球賽事結果,指出某一隊會勝出。第二天賽事結果就如這信所說,沒有錯。幾天後,這男人又收到同一封信,預言之後的某場是哪一隊勝出--再一次,這廣告信說中了。這位英國先生一口氣收了五封信,五次也正確地預測到球賽結果。第六封信便要求他付款,只要二百英鎊便能享用這服務一年。

對很多賭波的人來說,二千多三千元港幣能換取一年的必勝貼士,實在便宜。但當然,這是騙案。可能有人會奇怪,對方怎可能真的預言了連續五場賽事的結果?是在信件中做手腳嗎?

答案很簡單:騙徒寄出的不是一封信,是32封。
第一批信,預言了A隊勝的有16封、B隊勝的有16封。假設A隊勝出的話,收到B隊勝出信件的人自然會把信丟掉,之後騙徒便寄給收到前者的人新的信:預言了C隊勝的有8封、D隊勝的有8封。如此類推。最後,總有一人會得到連續五次的正確預測。

當我們覺得某件事的機率很低時,並不代表這事情發生的機率很低--只是這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機率很低。這種錯覺,往往導致作出錯誤的決定。

然而,有時會反過來,明明它發生的機率不是1,人人卻認為總有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如此,馬會才可以賣六合彩賣個盤滿砵滿。

2007年5月8日星期二

報紙娛樂版

回家時,去七仔買吃的,看到一份報紙的娛樂版,大字標題:

周潤發望魔盜王收復蜘蛛俠

我看得丈二金剛,詳看內文,說發哥希望魔盜王3能在香港打破蜘蛛俠3的紀錄云云……我才明白問題在哪兒。

「收伏」不是「收復」
我曾懷疑過是「周潤發望魔盜王收復蜘蛛俠『失地』」,但又說不通。要通的話,應該是「周潤發望魔盜王收復『給』蜘蛛俠『搶去的失地』」,但又太累贅。

究竟現在的報紙總編幹什麼的?

2007年5月6日星期日

可樂 + 萬樂珠 = 噴泉 的原因

Discovery Channel終於播了玩萬樂珠可樂噴泉的一集MythBuster。
和節目以往的做法不同,這次主持人們不是要測試一個流言是否真確(因為這個噴泉夠一目了然了),而是去找出其中的原因。
結果,在一大堆爆笑的實驗後得到以下結論:

‧Diet Coke的爆發比普通可樂強四倍以上。
‧當Diet Coke能噴到10尺高時,梳打水只噴到3吋。
‧除了大家所知的噴泉成因是因為Diet Coke裡有二氧化碳外,代糖阿斯巴甜、防腐劑和咖啡因也是令爆發增強的理由。
‧萬樂珠裡的魚膠和阿拉伯膠會令可樂釋出二氧化碳。
‧萬樂珠表面粗糙,令二氧化碳氣泡更易形成。
‧如果用幼鹽代替萬樂珠,噴泉的高度會增加50%。粗鹽更甚。

Coke Zero也一樣有阿斯巴甜等成份。不知道威力會不會更強呢……

2007年5月5日星期六

Batman

先謝謝薰借我兩本Batman的graphic novel。

這兩本Batman的重點不是講述英雄對抗奇形怪狀的壞蛋,反而是正真正銘的推理故事。第一本《The Long Halloween》描述葛咸城黑手黨家族Falcone(費路哥尼……?)坐大,Batman、Gordon局長和檢察官Harvey Dent聯手對抗,然而神秘的連環殺手「Holiday」出現,在不同節日殺死黑幫成員……究竟這個從沒露面的兇手是誰?有看Batman的人也應該知道Harvey Dent便是日後的奸角Two-face。當年我對電影版第三集超不滿,除了因為導演換人外,更重要的是把Harvey Dent這個悲劇角色當成二打六,連Tommy Lee Jones也只能在占基利身邊扮小丑。《The Long Halloween》十分精彩,佈局、故事張力等等也是一流,其中對Harvey Dent的描寫更是深入。唯一不滿,是太多Super-villian出場,令故事的現實感稍減--不過,當看完續篇《Dark Victory》後,這個問題可以原諒。

《Dark Victory》承接《The Long Halloween》,講述「Holiday」落網、Harvey Dent變了Two-face後,Batman面對的困局--他沒有可以信賴的拍檔,連Gordon局長也逐漸疏遠。此時,另一個神秘兇手「Hangman」出現,再一次在節日殺人,可是這次的受害者全是警方成員。「Hangman」和「Holiday」有什麼關係?兇手到底是Falcone家族的人,還是變成了Two-face的Harvey Dent?續篇的重點落在警方、黑幫、畸形人一黨(小丑、企鵝、雙面人等等)和Batman之間的角力。上述《The Long Halloween》怪人們的活躍有「搵戲黎做」之嫌,但如果連同這本一同閱讀的話,會發現他們的出場絕不可少,因為這時他們成為了另一勢力。個人認為《Dark Victory》故事不及前篇,不過對Robin出場的理由有著人性化的描繪。正如作畫的Tim Sale所說:「我討厭Robin!設定完全不合理!服裝又鮮艷得離譜!Batman應該是孤獨的……」但編劇的Jeph Loeb卻編出了把這些「誤差」完全合理化的情節。雖然不錯,但我都是覺得Batman跟Harvey的情義來得比跟Robin的寫得好看……可能是因為後者始終像父子的關係吧。

強烈推薦《The Long Halloween》。
這是我目前為止看過最出色的推理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