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0日星期日

尼莫夫



2004年雅典奧運,出現了這一幕。
俄羅斯選手、悉尼奧運男子體操個人全能、單槓雙金牌得主尼莫夫在單槓項目表現了連串驚人的放手動作,可是分數卻很低,三甲不入。相反只做了一兩個放手動作的其他選手,卻拿到更高分數。
觀眾們紛紛鼓譟,噓聲掩蓋全場,尼莫夫表現出大將之風,微笑著示意觀眾接受。
這是尼莫夫最後一次參加奧運。他已經28歲。
然而,其實評判們沒有錯。
體操的評分,是以選手表演的動作難度作為基準,分A(易)至E(難)級,而後來更加上了超E的超高難度。以難度加起來,最高10分作為基準,再從表演者的表現扣分,例如動作瑕疵扣0.1、落地大失誤扣0.5之類。
以難度基準,其他選手表演的扭臂動作一樣很難,尼莫夫的動作的確有點瑕疵,像腿不夠直、合腿不齊整,落地那一步更會扣0.1。
問題是,尼莫夫那串放手動作已經大大超越了那個10分的基準。
開始的曲體高華茲已是E組難度,之後的直體特卡切夫(D)、分腿特卡切夫(C)、曲體特卡切夫(C)和京格爾空翻(C)雖然每個動作難度不是頂級,但當中沒有加入大迴環,這4個連續的放手動作根本是前無古人。最後加入的高華茲也是個D組的動作。嚴格來說,這組動作幾乎可以說是15分起評。

尼莫夫退休了。這個故事應該告終吧。
真正的結局,今年才開始。

國際體操聯會基於這次事件,審議體操的計分法是否過時,經過兩年商討,新計分法在本年試用,並在世界體操錦標賽及亞運會實行。
新計分法把裁判分成兩組,一組以10分起評(不論動作),根據瑕疵及失誤扣分;另一組以動作的難度及連貫性評分,選出最高難度的九個動作計分,而難度由以往的6級(A至超E)改成7級(A至G)。連貫性分數方面,由評判決定--不設上限。總分是把兩組的評分相加。
也因為這個原因,10分滿分完美動作的神話不會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超越10分、對極限的不斷挑戰。

體操這項競技,是對「表演」的追求。能令觀眾感動的,便是出色的表演。尼莫夫事件令國際體操聯會警覺制度已經追不上時代,他們亦作出努力,去讓體操繼續向前走。
尼莫夫雖然失去了一面金牌,但他為整個體操界帶來了新的視野。五十年後,大概沒有人記得是保羅咸姆還是某個意大利人拿了單槓金牌,可是尼莫夫這次告別表演卻會一直流傳下去,成為所有人心目中的金牌得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