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5日星期六

新本格?舊本格?《去問人頭吧》


老早聽過法月綸太郎的名字,知道他是新本格代表作家之一,由島田莊司推薦出道等等,所以一直想讀讀他的作品。結果,讀完他的得獎小說《去問人頭吧》後,得出的唯一感想是:本格。

故事以主角推理作家法月綸太郎巧合地結識了知名雕刻家川島伊作的女兒江知佳開始,幫助調查伊作的遺作、以江知佳為模特兒的石膏像頭部失竊事件,漸漸捲入了更龐大的麻煩之中。《去問人頭吧》在2004年橫掃多個推理小說排行榜,包括「本格推理小說」第一名、「週刊文春傑作推理小說」第二名和「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一名,其後更拿下了第五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前面提過我的感想只有「本格」二字,這不是褒,亦不是貶。可能我讀過的新本格作品太偏激,意外性往往大到近乎不合理的地步,所以讀畢全書後,第一個反應是「這是新本格?」。回心一想,新本格運動並沒有把本格極端化的意思,它只是在80年代社會派推理沒落時再一次強調本格派小說中偵探與犯人鬥智的趣味和浪漫。《去問人頭吧》是一個很本格的故事,而且作者更努力地把一個老掉牙的「斷頭屍」放在1999年的時代背景,想來也很不容易,一來這老橋段已被歐美和日本用得太多了,二來在現在的社會裡有無敵的CSI,難得他還向這題材挑戰,而且更把這點子合理化,確是值得欣賞。故事的進展很流暢,伏筆、詭計和解謎也很合理,對於本格推理來說是套不可多得的作品。

可是,我不能說我喜歡這小說。最大的原因是意外性不強(我明白這是因人而異),當中有好些情節令我抱有更大的期望,所以到後來只讀到一個預料中的結局,讓我有點洩氣。而且,主角法月綸太郎並不如很多本格偵探那樣威風八面(看來作者自己「煩惱作家」的個性反映到主角身上了?),我對角色沒有太大的好感,故事當中的寫實更讓我感到社會派小說經常出現的一份無奈感。某種意義上,作者是成功的,但我想我搞錯了期待的方向。如果喜歡傳統本格推理的話,我想應該會覺得《去問人頭吧》好看的。至於我會不會再讀法月綸太郎的作品……我想如果是他早期的作品或者短篇的話會看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