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美國總統大選雜談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擁護保守主義的共和黨本來大有市場,即使布殊政府多不濟事,麥凱恩仍有望跟民主黨的天之驕子奧巴馬一決雌雄,可是「政治一天也嫌太長」,先有麥凱恩出怪招找來阿拉斯加州長佩林當競選拍檔埋下炸彈,後有金融海嘯把崇尚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概念完全摧毀,麥凱恩的支持率一下子落後了十個百分點,叫人慘不忍睹。不少親共和黨的組織甚至共和黨人倒戈支持奧巴馬,就連新鮮出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也支持他的經濟政策。(題外話:早前香港城市論壇有觀眾發言指香港不應設立最低工資,理由是「以往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支持自由市場理論」--我呸,今天連諾貝爾獎委員會也把榮譽頒了給新凱恩斯學派的支持者,還拿芝加哥學派出來不是自打嘴巴嗎?)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網站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投票活動。我們都知道美國總統選舉是以每個州份計選舉人票作為制度的,人口多的州有較多的選舉人票,只要在該州獲得一半以上的支持便全數獲得,是個十分微妙的選舉制度(所以才會出現戈爾得票率多於布殊也輸掉選舉的怪現象)。美國總統被稱為「世界最有權力的人」,經濟學人雜誌便假設了全球所有人也有投票權,以國家為單位,以人口來換算選舉人票,看看誰人會勝出。至目前為止,選舉情況如下:

http://www.economist.com/vote2008/

8906票對31票,奧巴馬超乎想像地壓倒性大勝!而且,其實傾向支持麥凱恩的國家像古巴和格魯吉亞也只是僅勝十個百分點之內,而奧巴馬則大都以六十至七十個百分點大勝!看來,全球不少民眾受盡了布殊政府的氣焰,麥凱恩可說是生不逢時。

金融海嘯、布殊政府的失敗對麥凱恩來說是非戰之罪,但找佩林來搭檔便是自毀長城。麥凱恩陣營可能想以女州長來吸納支持希拉莉的選民選票,可是,希拉莉和佩林的實力相差太遠了!佩林初出場時還可以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年輕有活力、樣子漂亮,跟年長講求經驗的麥凱恩相輔相成,可以爭取不同層面的支持,像奧巴馬找來外交經驗豐富的拜登一樣,填補自己的不足。不過,路遙知馬力,佩林愈是曝光得多,愈是顯出她對政治的無知。訪問胡言亂語、帶主持遊花園、就連小學生也隨時比她精明。有記者問佩林,作為州長缺乏外交經驗,甚至今年才第一次出國,如何應付副總統的職務?她竟然回答阿拉斯加和俄羅斯只有一水之隔,所以外交不成問題。如果副總統不是在總統無法執行職務時填上空缺的身分,如果美國總統不是擁有發射核彈的權力,我一定支持佩林進入白宮,好讓美國民眾在經濟蕭條下苦中作樂。

美國長壽節目《Saturday Night Live》找來了因為喜劇《30 Rock》人氣急升的演員兼前任節目主編劇Tina Fey回巢,扮成佩林大大挖苦一番。Tina Fey的樣子和佩林相像了八九成,更過癮的是她學足了佩林的小動作,幾可亂真。佩林之前在CBS接受了訪問,內容一片混亂,訪問的記者Katie Couric事後也說「這是很特別的訪問經歷」,《Saturday Night Live》便照版煮碗,拿來好好搞笑一番:


其中最好笑的,是中段竟然一字不漏把原裝的訪問照搬回去,CNN的記者事後評論說:「我實在沒見過,有諷刺劇居然把原裝對白放進去來製造笑點的!」這段短片實在超惹笑,我本來想節錄一兩段,不知不覺卻把整段譯了,不求精準但求好笑,有興趣可以點開來看:


最新一集的《Saturday Night Live》更找了真的佩林上去,雖然選民支持下跌,但以娛樂性而言,佩林在這次選舉中可說是一等一的重磅人物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