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6日星期六

讀者地獄?《腦髓地獄》(ドグラ・マグラ)

有一個簡單比較數本小說的方法:在差不多的精神狀態及環境下,看看花多少時間才可以把書讀完。早前,我花了四小時把伊坂幸太郎的《孩子們》讀完,花了兩天讀罷京極夏彥的《姑獲鳥之夏》,而這本被稱為日本推理四大奇書之一、夢野久作的《腦髓地獄》我花了多少時間才把整本吃掉呢?

一星期多一點。大約是八天。

如果憑此便說《腦髓地獄》比《姑獲鳥之夏》偉大/高深/沉悶四倍,未免過於單純,不過在字數和頁數差不多的條件下,我可以說閱讀《腦髓地獄》比起看畢《姑獲鳥之夏》多花四倍(或更多)腦力。

日本的推理小說界有三個「三大」:三大高峰、三大偵探和三大奇書。三大高峰指三位小說家在三個時代創立了三個推理小說的黃金時代,第一位是始祖級、有日本推理小說之父之稱的江戶川亂步、第二位是戰後訂立了解謎為主軸的本格派推理作家橫溝正史、第三位是60年代創立社會派推理的松本清張。三大偵探,便是亂步筆下跟怪人二十面相惡鬥的名偵探明智小五郎、橫溝筆下整天頭皮屑亂飛大概連環境證據也會被破壞的金田一耕助、以及高木彬光筆下的神津恭介。以上所提到的,都是讓日本推理小說更廣為人知,打進尋常百姓家的作家和故事主角。可是,在日本推理小說中偏偏有三本就連推理迷也未必接受,但卻不得不承認它們的地位的「怪書」。第一本是1934年小栗虫太郎發表的《黑死館殺人事件》、第二本是1935年夢野久作的《腦髓地獄》(ドグラ・マグラ)、第三本則是1964年中井英夫以塔晶夫為筆名所作的《獻給虛無的供品》(虚無への供物)。其後,有人把竹本健治在1978年完成的《匣中的失落》(匣の中の失楽)加入成為「四大奇書」,不過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三大奇書的特徵是:雖然套用了推理小說的框架,但內容和中心思想卻非一般推理作品焦點的解謎或「誰人-方法-動機」的破解,而是更廣闊更深入的意義和主題,甚至最後把推理小說的形式推翻蹂躪--沒錯,其實「推理小說三大奇書」不是「推理小說」,是「反推理小說」。

《腦髓地獄》是夢野久作畢生大作,他於1935年完稿後翌年便因病猝死,可說十分不幸(但總比像埴谷雄高那樣到死還未完成來得算幸運)。夢野久作是戰前日本推理小說中變格派的旗手之一,作品風格耽美奇詭,《腦髓地獄》更揉合了犯罪、精神病、民俗學、進化論等多個範疇,文體和手法則有小說、新聞、論文、祭文、記錄、插敘、倒敘、電影手法、作中作……其實單看這幾點,已足以看到作者的野心及作品的規模是何等巨大,也因此對讀者來說是多麼艱澀的作品。

內容我不詳說了,倒是想談談閱讀經歷。本書開始時敘述第一身稱的主人翁從精神病房醒來時,故事尚算典型,但當他開始閱讀精神病權威正木博士的資料後,讀者大概跑掉了一半,因為我們會跟主角一起看到那些冗長的論文和報告。其實那些論文資料不算乏味,但最令人頭痛的是,正木博士在故事裡是個乖僻古怪之人,如果說他的病人--那些精神病患者--是瘋子的話,他自己便是瘋子中的瘋子。一連串精神錯亂卻又合乎邏輯的內容,實在叫人讀得很不爽。我花了八天來讀這作品,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有時不得不暫停一下讓自己回到現實來喘一口氣。很多人讀書會把自己投射(或投入)故事裡,但這作品大概真的如介紹般,如果「讀破本書,必定一度出現精神異常」。可能有人認為此說太誇張,但如果叫一個人努力去讀幾百頁像是精神病患者所寫的文字,大概未必受得了。中段開始加入了另一個主角,法醫學教授若林博士的報告,讀者這時應該會更頭痛,因為若林的報告中出現了描寫故事的情節,回歸了小說的手法--可是這還是在主角所讀的正木博士的資料中啊……時間、文本、內容一律倒錯,人物的交談、出現、景像的描寫等等都介乎現實(故事描寫的客觀現實)、第一身的現實(主角所認知的主觀現實)、虛構的幻想(主角的幻想)和不知是否客觀的資料之間(因為讀者是透過主角才得知這些資料),而這些資料則交匯著正木和若林各自的主觀現實和客觀現實……如果一個讀者企圖把每一項細節也以邏輯整理的話,他大概真的會被導致精神崩潰。

有趣的是,當我覺得頭昏腦脹之際,故事邁入後段時卻回到推理小說的一貫的模式,讀者會被清楚交待凶案的細節、人物的關係、隱藏的事實等等,而之前一大堆的精神病學理論、進化論會被合理地使用在這些情節內。好傢伙!為了支持後段的故事,先用了這種可惡的手法來折磨讀者?那些「胎兒之夢」、「腦髓論」、「瘋子地獄邪道祭文」、「瘋子解放治療訪問」等等,其實是用作把後段劇情合理化的先驗資料?全書五百多頁,讀到366頁時才發現之前叫讀者暈頭轉向的材料已經拼湊出整個謎團的外貌。可是,如果你以為這已經是「解謎篇」的話,你便會墮進另一個陷阱--謎團還在繼續脹大。相信很多讀者捱不到這三百多頁的,但一旦到了這個里程碑,故事的脈絡變得十分吸引,高潮迭起。而讀至最後時,更會驚覺早段無關的細節其實處處相關、環環相扣,作者沒有明確地,像一般推理小說名偵探跑出來高呼「兇手就是你!你的殺人手法是怎麼怎麼」那樣露骨地解決案件,但讀者只要稍為翻一翻,便能知道來龍去脈。

《腦髓地獄》真的不好讀,要咀嚼內容的話真是會耗掉很多腦汁(哎,原來我也是個信奉唯物科學的失敗者),把推理小說當成休閒讀物的人絕對不要碰,如果你是偏執狂、推理小說癡、精神病學御宅、以謎團作為餌食的魔人探偵的話,這本書不讀不可。讀畢全書,我也明白為什麼它被捧為「三大奇書」之一--《腦髓地獄》已經進入了文學、解構主義、後現代思考的領域,最不可思議的是,它是上世紀二次大戰前的作品。

橫溝正史說過,讀完《腦髓地獄》頭腦朦朧想要自殺;而讀完這本令我有三天頭痛得不得不闔上書皮去睡的作品,我現在只想讀些輕鬆的娛樂小說,例如石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園》或伊坂幸太郎的短篇集……哎,看來京極夏彥的《魍魎之匣》要推遲了。找天談談《姑獲鳥之夏》和清涼院流水的作品,畢竟我認為它們跟《腦髓地獄》有多少可以論及之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