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3日星期二

幽默的變態《剪刀男》


殊能將之的推理小說《剪刀男》,敘述有嚴重自殺傾向的連續殺人犯「剪刀男」打算殺害第三名少女時,卻赫然發現對方已被殺害,兇手更是模仿自己的殺人方法,最麻煩的是自己被迫成為了屍體發現者……為了把事件搞清楚,剪刀男不得不蹚這渾水。以兇手為主視點的作品有不少,但以這種錯摸的情節作為事件開端的推理小說卻很不常見。

作為一本推理作品,《剪刀男》的詭計和佈局是絕對精彩的,但最令讀者注目的卻是那種強烈的黑色幽默和落差極大的變態心理。上文已提及剪刀男有自殺傾向還是個變態殺人兇手,作者以第一身來描寫主角的觀點,得令讀者合理地投入主角的詭異想法;而作者最高明的地方,是令人不覺得主角真的是個有異常心理的殺人犯,毫不沉重。更有趣的是,主角還在獨白中不時嘲諷自己和社會既有的犯罪概念,叫人忘記這作品的黑暗面。

《剪刀男》令殊能將之獲得了第13回講談社的梅菲斯特賞。梅菲斯特賞的來由和其他日本小說賞不同,評審全是講談社內部的編輯。因為1994年京極夏彥無意間把小說《姑獲鳥之夏》寄給了講談社,講談社編輯部大為讚賞,出版後亦引起一陣旋風,他們才發現這也是一種讓有潛力的準作家們出道的途徑,所以設立了梅菲斯特賞。有人批評梅菲斯特賞的公信力和代表性,但無可否認這個獎項讓森博嗣、清涼院流水、西尾維新、佐藤友哉、舞城王太郎等出色的作家踏入文壇。梅菲斯特賞另一個被人詬病的特點是作品大都擁有過份強烈的個人風格,往往不依常規,與其說是推理作品倒不如說是前衛小說;而《剪刀男》卻出奇地貼近本格派,所以它亦史無前例地成為2000年「本格推理小說BEST10」的第2位,可說是梅菲斯特賞得獎者的特例。

《剪刀男》有電影版,但我建議先看小說。小說中的趣味,不是影像化能帶出來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